讲述藏地儿女的如歌岁月

首页 > 雪域之子 > 人物特写

父子两代人为保护布达拉宫尽职尽责

德吉 边巴次仁    发布时间: 2011-05-03 10:35:00    来源: 新华网

  “小时候,每次从远处看到布达拉宫,总有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我一直在想象布达拉宫里面会是什么样子,如果有一天我能进去看看就好了。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会置身其中工作,而且一干就是20多年。”今年60岁的藏族老人琼达笑着说。

  略显富态的身材、朴实的穿着、和蔼可亲的笑容、对工作认真的态度,是琼达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在与记者交谈的近两个小时内,不断有电话打入,不断有工作人员来找,他沉稳地处理着一件件事情,脸上始终挂着笑容。

  谈到布达拉宫,老人的眼里闪烁着光芒,如数家珍,侃侃而谈。

  从最初盼望着看看布达拉宫里面是什么样子,到后来在里面一干就是20多年,命运就这样成全了他的愿望。“我对布达拉宫的感情无法用言语表达,把毕生的精力献给布达拉宫,我心甘情愿!”琼达感慨地说。

  琼达出生在拉萨市城关区蔡公堂乡。在他7岁的时候,就被家人送到一个小寺院出家当僧人,一年后琼达就还俗了。此后几年里,他放过牛、放过羊、当过邮递员。而真正与布达拉宫结缘是在他成为一名消防官兵以后。

  1965年,拉萨市公安局消防队招人,琼达参军了,从此开始了他与布达拉宫的“亲密接触”。

  回忆起第一次进入布达拉宫时的情景,琼达略显激动地说:“那是1975年参加在里面举行的一次消防演练。当时听说要到布达拉宫演练,心情特别激动。进到里面后,第一次近距离目睹这座古老的建筑,看到里面金碧辉煌的殿堂,我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使命感,心想一定要保护好它。”

  从那以后,每次演练他都非常认真。当时年龄最小、个头也最小的他经常主动要求用绳子绑在腰上,然后下到布达拉宫的地垄里,更清楚了解它的构造,以便发生突发情况时积极应对。

  1984年6月的一个晚上,布达拉宫强巴佛殿因电线短路失火。接到报警后,琼达和其他战友立即赶往现场。

  “当时消防设施短缺,我一直在担心,如果不能及时灭火该怎么办?”琼达说。经过消防人员、僧人及附近群众的共同努力,火终于被扑灭了。由于灭火时出色的表现,琼达受到表彰,被记三等功。火灾后的第二天,10名消防官兵进驻布达拉宫,开始了对这座圣殿的守护。琼达成为这个消防班的首任班长。

  “我总觉得自己和布达拉宫有着某种渊源,让我必须要用大半生的时间为它服务,竭尽所能保护好它的安全。”

  消防班进驻布达拉宫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熟悉布达拉宫的地形。每天,琼达都带着班里的人到各个角落巡视,检查各种安全隐患,从不敢怠慢。在此,他与布达拉宫里的僧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一年后,琼达正式转业了。1985年,命运再次眷顾了他。他被调到布达拉宫管理部门工作,先任保卫干事。1988年,布达拉宫管理处成立,琼达被任命为管理处副处长。

  他说,由于年代久远,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布达拉宫这座古老的土木结构建筑开始出现各种险情。1989年,国家投入了5500多万元实施布达拉宫一期维修,“这么大的投入,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

  2002年,国家又投入近两亿元实施了第二次大规模维修。“经过这两次大的维修,布达拉宫大的险情已基本排除,党和政府如此重视保护西藏文化遗产,我心里由衷地感激。”他说。

  多年以来,琼达对布达拉宫的安全非常谨慎。“每年冬天不管再冷,我们以身作则,办公室从来没用过任何电取暖设备,因为怕造成安全隐患。”

  琼达的儿子罗桑念扎,如今也成为布达拉宫的守护者。罗桑念扎现任布达拉宫消防大队副大队长,父子两代人都在为保护布达拉宫尽职尽责。子承父业的罗桑念扎说,父亲讲述的1984年那场火灾的情形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中,“这是我学到的关于布达拉宫防火的第一课”。

  “防火对于文物古建筑的保护至关重要。我们的对策是‘死看死守’。如果文物被烧了,就再也没有了。”罗桑念扎说。

  看到儿子也很喜欢保护布达拉宫的工作,琼达觉得很欣慰。

  去年,掌管了布达拉宫20多年的藏族老人强巴格桑,将主持布达拉宫大小事务的“接力棒”正式传到了琼达手中,琼达开始全面主持布达拉宫的各项事务,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到各个殿堂巡视,是琼达每天的“必修课”。“藏族先辈们在一千多年前创造了布达拉宫这个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这不仅是我们,也是全世界的财富,我们必须保护好它。”琼达说。

(责编:南卡) 

我要留言:
姓名:  城市: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