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7日,是仁布县吉尔乡村民米玛一生中最为幸运的日子。这天,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李素芝携手在该院代职的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王洪田,成功为米玛切除了鼻子里的一个鹅蛋大小的肿瘤,她的生命得到了延续。这是西藏首例鼻腔鼻窦颅底肿瘤切除术,李素芝又一次填补了高原医学领域的一项空白。
进藏34年来,李素芝孜孜以求地探索,勇于攀登高原医学高峰,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61篇、获得科教成果35项、开展新技术、新业务151项。其中,20项在世界高原医学领域中领先,36项属国内首创,86项填补了西藏高原医学空白。成功主刀手术1万余例,被藏族同胞誉为“高原第一刀”。
执著无悔
李素芝刚进藏不久,就目睹了生离死别的一幕:18岁的藏族少女卓玛因患先天性心脏病入院救治。可那时在西藏做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根本不可能。入院第7天,少女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当护士将雪白床单盖上卓玛的身体时,她的双亲死死拉住李素芝的手哭求:“医生,救救我的女儿!”
那一刻,李素芝的心碎了。他为自己没有能力留住这个年轻的生命深深自责,愧疚和难过的泪水顺着脸颊哗哗地流淌。当天晚上,李素芝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自己因成绩突出被留校在上海长海医院工作,半年后,自愿申请来西藏,不就是为了边疆军民的健康吗?他一骨碌爬将起来,在笔记本上重重写下“高原病、先心病”几个大字,并立誓:为了小卓玛,为了西藏人民,一定要攻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这个难关!
当时,在海拔3500米以上地区做心脏手术,不仅国内没有先例,就连世界医学界也无记载。外国医学专家曾断言: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原实施心脏手术,简直是天方夜谭!
李素芝没有向“权威”低头!
此后,医院停尸房旁那间被废弃了多年的小木屋,成了李素芝的实验室。作为一个年轻医生,做的是未立项的科研课题,李素芝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找实验动物,购买实验器材……一切都得靠自己,而且实验只能在业余时间做。
实验一次次失败、当初志同道合的团队人员一个个走掉、工资和储蓄全用来购买器材但器材还不够……烦心事一件接着一件,李素芝说那时他最喜欢躲在一个没人的角落里抽闷烟,一根接一根。有一次,李素芝正在做实验,妻子做了饭菜给他送来,刚一进门,他就冲着妻子发起火来:“你来做什么,不知道我在做试验吗?赶快回去!”妻子哭着跑回了家。晚上,李素芝回家后内疚地说:“对不起,我不是有意想对你发脾气,是因为研究还没进展,我心里着急,又无法对别人发泄,只好拿你当出气筒……”
为了便于对手术后的动物进行细致观察和记录,李素芝在实验台旁搭了一张床,晚了就睡在小木屋里。一次,他给一条狗注射麻醉药后,抗不住连日的疲劳,昏睡过去。结果狗先醒了,挣脱捆绑,在他的腿上狠狠地咬了几口,至今仍留有疤痕。
“没人能明白我那时候的感受,天天一身狗味,近200例动物试验都失败了,一个接一个的挫折,冷到骨子里的挫败感,心里憋着一口气啊!”但李素芝坚持了下来,他相信:每次的实验都在无限地接近成功,这条路一定能走得通!
1999年2月,手术实验进入最后攻坚阶段,老家一连打来几个电话:母亲病危!等李素芝赶回老家山东临沂时,母亲已经去世3天了。他跌跌撞撞地跪倒在母亲坟前,以泪洗面。几天后,人们又见他忙碌在实验室……
不到两个月,父亲也撒手人寰。妹妹在电话中哽咽地告诉他,父亲在弥留之际,不停呼唤着他的乳名。李素芝把泪水强咽进肚子里,因试验没能回家给父亲送终,继续着他的坚持。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0年11月10日,一个值得载入世界医学史册的日子。这天,李素芝为了不负西藏人民,把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外孙女从大连接到拉萨,为她在西藏高原实施第一例浅低温体外循环不停跳心脏直视手术,获得了成功。“在海拔3500米以上高原不能进行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历史,被李素芝一刀划破。
为了这一刀,李素芝整整磨砺了20年!为了这一刀,他20年没有休一个囫囵假……但这一刀,开创了世界先例,填补了国内空白,带给了成百上千的先心病患者福音,让无数个家庭多了欢声笑语。
从2000年至今,李素芝免费为1390名先心病患者做了手术,成功率保持在98%以上,免费金额高达4800多万元。
探索不止
直至上世纪90年代初,高山病防治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医学难题。“能不能研制一种新药和综合预防措施,把高山病消灭在萌芽状态?”1996年,已是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的李素芝把目光投向了高山病防治,亲自组建药物研究所,并领衔投入攻关中。
从此,研究所的灯光彻夜不灭,可搞出的药品配方在动物身上进行临床试验,总是达不到理想效果。一些成员开始灰心,李素芝便给他们打气:挑战新领域,需要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李素芝带着一班人马,翻雪山、涉冰河,跑边防、上哨所,一边对那曲、林芝、日喀则等不同海拔地区人体的免疫功能,各种急慢性高原病的发病率以及对人体各种器官的损害开展详细调研,一边采集药物标本、做动物试验。
几年的呕心沥血,李素芝和攻关小组的同事们用行程4万多公里、不休一次探亲假、普遍掉了10多斤肉为代价,换来了攻克高山病顽症的条条喜讯。
2000年6月,11名高山病专家在海拔4500米的那曲地区,郑重宣告一个奇迹的诞生:通过在动物和人体中进行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总医院研制的“高原康胶囊”对急性高山病的防治率达98.6%。
几年下来,李素芝带领总医院医护人员,硬是把急性高原病的发病率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50%-60%下降到现在的2%-3%,治愈率达99%以上;抢救时间由原来的7至10天缩短到24小时之内;驻藏体系部队已连续15年没有一名官兵因急性高原病死亡。
随后,李素芝又带领研究所人员针对官兵高原红细胞增多等病症进行研究,陆续研制出了“高红冲剂”等一系列预防和治疗慢性高原病的药品。不久,一本集20多年实践和继承前人研究高山病智慧的《高原病学》,在李素芝笔下主编完成,标志着高原医学理论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标准。
“生命有极限,医学无止境。西藏还有许多疑难杂症需要我们去攻克,我们一定要加倍努力啊!”这是李素芝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了保护好高原军民的身体健康,为了使西藏的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迈上新的台阶,李素芝和他的同事们把攻坚克难的步伐迈得越来越大。
他们充分发挥“全军高山病中心”和“全军战创伤救治中心”的龙头作用,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重大研究项目、重要课题和重要任务为切入点,汇集临床科主任、学科专家组成“优势学科群”,实行首席专家、学科带头人和临床技术骨干三级负责制,坚持以临床促科研、以科研带临床,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聚集,一个又一个的高原医学奇迹被不断地创造:
2000年11月,高原首例浅低温体外循环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获得成功;
2001年9月,高原首例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手术获得成功;
2002年8月,高原首例大动脉转位矫正手术获得成功;
2003年3月,高原首例肾移植手术获得成功;
2005年10月,高原首例背驮式全肝移植手术获得成功;
2006年 9月,高原首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获得成功;
2008年10月,高原首例脑动脉瘤封堵术获得成功;
……
多年来,李素芝和他的同事们已创造了500多项高原医学第一。
大爱无疆
今年4月30日清晨,卧病在床的次仁旺姆早早醒了过来,望着巴塘机场的方向默默流泪——这天是她的救命恩人撤离玉树的日子。
这位66岁的老人清晰地记得,当丧失亲人的哀伤与疾病的痛楚刺入骨髓,一位头发斑白、声音嘶哑的医生走到自己身边,送来医药,送来慰问金,也送来了重建家园的勇气与信心。
这位医生,就是大名鼎鼎的李素芝。玉树发生地震后,李素芝在第一时间率全军第一支有临床经验、成建制的高山病专家医疗队赶赴灾区,使抗震救灾官兵和救援人员的急性高山病发病率,从救援初期的80%-90%下降至2.6%,大大提高了救援效率。可次仁旺姆老人并不知晓,为了救灾,她的这位大恩人放弃了参加全国劳模表彰大会和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的机会,同时还忍受着失去亲弟弟的悲痛……
其实,哪里有急难险重任务,哪里就有李素芝忙碌的身影。30多年来,他带领医疗队先后参加了易贡洪灾、那曲雪灾、青藏铁路建设医疗保障、当雄地震、山南雪灾等20余次重大非军事行动医疗保障工作。
但李素芝对人民群众的爱,不仅仅只在这种危急关头。他经常利用节假日,带领医疗队深入社区、学校、边远农牧区和寺庙,向群众和僧人们宣传科学、送医送药。这些年来,李素芝带领医院为西藏贫困户、僧尼、孤寡老人发放免费医疗卡1.5万多个,建立健康档案1.2万多份,每年补贴免费医疗经费4000多万元。
那曲地区申扎县的牧民吉确忘不了:是李素芝将军亲自主刀,免费为他3个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女儿做了手术,让他女儿拥有了健康快乐的人生。
山南农业银行的坚增欧珠忘不了:在他患“尿毒症”久治不愈几乎绝望的时候,是李素芝打消了他心中的种种疑虑,成功地为他进行了活体肾移植手术,并免除了他的医疗费。
甘丹寺的阿旺经师忘不了:是李院长亲自把他接到医院,亲自为他在腹腔镜下做胆结石摘除术,却分文不取……
从士兵成长起来的李素芝,对士兵有特殊的感情。当了院长、军区副司令员之后,感情依然没有变。去年5月6日晚,在那曲索县执勤的某部战士林杨突发病毒性脑膜炎,口吐白沫、昏迷不醒。李素芝闻讯后,火速带上医疗专家,不顾山高路险,连夜前往营救。经过6个小时的急行军,他们赶到执勤点,顾不上休息片刻,立即对林杨实施抢救。第二天中午,林杨醒了,各项生命指标逐渐恢复正常。
“官兵就是我们的兄弟,只要能让他们恢复健康,再大的苦我们愿意吃,再难的手术也要做,再贵的药也要用。”多年来,李素芝跑遍了西藏边防每个连队、哨所和西藏的每个县区,行程100余万公里,巡诊50多万人次,官兵和群众亲切地称他为军民健康的保护神。仅最近5年,他签字特批用在官兵身上的超标准药物就有300多万元。官兵们说,“这就是我们的院长,他对待官兵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在他心里,官兵的生命和健康永远是至高无上的!”
(责编: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