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藏地儿女的如歌岁月

首页 > 雪域之子 > 人物特写

雷菊芳:藏药要现代化企业也要现代化

杨朝英    发布时间: 2010-06-21 15:47:00    来源: 人民政协网

  6月上旬的A股市场,指数阴沉,上证综合指数在2500点至2600点之间游荡,深成指也在万点左右徘徊。

  北京石景山区的资深股民老王的心情却很不错——他去年年底买的一只股票,就要派发红包了:6月11日,奇正藏药股份正式发布2009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公司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3.10元人民币现金(含税)。

  有经济学家调侃,一个人的幸福指数与邻居家的收入成反比。老王虽然没看过多少经济学著作,但看到邻居同期买的地产股票已经跌了一半,而他手里这只奇正藏药,依然还在20块钱以上浮着,依然有些自得。

  雷菊芳也很高兴。她和老王一样,是奇正藏药股份公司的股东。不同的是,她是这家公司的发起股东——奇正集团的大股东,同时还是奇正集团的创始人,现任集团公司董事长。

  近日,在北京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五楼,奇正藏药驻京办事处,雷菊芳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在奇正公司,“雷工”是雷菊芳的标准称呼,在公司之外,特别是在媒体眼中,她叫“雷大姐”。“我将来的成就,可能并不是创造了一家上市公司。如果在我的身边,有一批包括藏、汉各民族在内的年轻人,他们说,这个企业是我们自己的企业,我觉得那才称得上成功了。”雷菊芳对现代化的含义有自己的理解。她说,公司现代化的标志并不是冰冷的公事公办、程序化,而是所有人对事业发自内心的一种认可。“我想,如果员工都把藏医药现代化当成自己非常热爱的事业,我们就成功了”。

  在接受采访前一个多月,雷菊芳大部分时间在西藏林芝。其间,她在梳理企业发展战略之外,“办了两件大事”。一是5月12日组织召开2009年年度股东大会,通过了2009年度权益分派方案。二是组织救援队参加玉树地震灾区救灾。

  “有时开会开到半夜,有的小伙子都困了,雷工还很精神,分配谁谁去开车,去玉树的路上要注意什么,谁谁去联系物品……”雷菊芳身边的一位高管对记者说,雷工的细心安排,让救援队基本没走弯路。

  从1993年创办奇正集团至今,雷菊芳的创业之路走过了17年,她清楚地知道,分工和协作对于公司发展的意义。但在参与玉树抗震救灾这件事上,她坚持要亲自组织、协调,给救援队鼓劲。

  这次参与救援,也是对奇正的一次检验和洗礼。结果,让雷菊芳深受感动。“一线队员基本都是80后,他们一直坚持到现在,中间只休息两天,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雷菊芳说。

  截至发稿,这支救援队才刚刚从玉树撤离,正酝酿落实在玉树捐建藏医诊所,以解决当地群众长期的医疗需求。

  北京证券一位分析师说,用“朦胧美”来形容奇正集团最合适不过了。

  对一家公众公司大股东做如是评价,心态堪值玩味。“奇正藏药股份的主打产品消痛贴,在市场上有良好的口碑,创造了连续六年行业第一的业绩。”上述分析师说,但公众对这家公司的具体运作和产品,所知甚少,直到奇正藏药股份上市,她才在资本面前渐露真容。

  通过现代化手段,揭开藏医药的面纱,让更多的人受益于这一神秘的文化和科技,这正是雷菊芳和她的团队正在做的事。与之相伴,通过与产品市场对接,通过与科研院校联合,通过与资本市场联姻,奇正藏药也从一家私人公司,向一家现代化集团公司转变。

  此外,作为一家承担着市场期待的公众公司,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对其他相关市场也有所涉猎。6月7日,奇正藏药股份第一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决议,决定投资建设甘肃陇西“无公害特色饮片生产基地”。

  之所以拟投资1.8亿元建立基地,有分析指出,在现金流充裕的条件下,这是奇正品牌优势和技术优势的自然延伸,值得关注。

  传统产业现代化需要耐心

  记者:去年,奇正藏药股份在中小板上市时公告,募集资金主要投向生产线改扩建、藏药工程技术中心和营销网络。现在进展得怎么样了?

  雷菊芳:都按计划在做。有一部分已经实现了机械化,但还有一部分必须用人工来解决。我们在拉萨建立的藏药工程技术中心,主体大楼已经建成,那将是一个展示藏药现代化进展和成果的示范中心。

  记者:这个中心,除了承担研发载体的功能以外,另一个功能是藏药文化展示和普及。作为一家上市企业,公司董事会为什么会做出这个既费钱又看不到多大利益的决策?

  雷菊芳:的确是这样,拉萨的藏药工程技术中心承载着双重的功能:一是研发功能。这包括经典藏药的二次开发研究和突破藏药共性关键技术难题的攻关研究。第二个功能则是藏药现代化进程的示范功能。现在人们,包括权威专家、普通消费者在内,对包容并蓄、多元文化共存的文化现象,都很认同,也很支持。国家的产业政策也给予鼓励支持,比如国家领导人就曾提出“产业特色、西藏特点”的方向。

  从我们产业结合的角度讲,外人听起来很神秘、很神奇的藏药,背后实际上有个强大的文化、科技体系支撑着它。正是基于区域特殊的文化和科技体系并存,才有了多年的繁荣和文化吸引力。很多人都想去看看。那他们看什么呢?我们建立的这个中心,就是想解决这个“看”的问题,在传统藏药文化和科技体系中,增加现代化内涵在里边,把它逐步地提升。

  过去,人们都觉得藏药很神奇,是原生态的,这都很好。但它要走产业化之路,就不能还是原来的形态。比如有些传统藏药,它看起来是黑黑的,如果还用原来民间那种用纸包着的方式,一般人都不敢吃。卫生怎么样啊?是不是假的呀?都会有这些疑问。

  现在,我们靠自己的研发队伍和天津大学、兰州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药学院等十几家大学科研机构合作,用现代医药学体系来提升传统藏药,生产医生和消费者能看到和接受的藏药。同时,我们也在着力打造、提升现代藏药标准,这也是一个很浩大的工程。后者已经得到了国家支持,并列入中国药典会项目。

  我们觉得,这是我国文化和医药科技领域的宝贵资源,是很精深的产业领域。把它挖掘出来,用现代化的方式让人们能接受,更好地传承、发扬,这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我们必须去做这件事。

  记者:刚才您提到“产业特色、西藏特点”。藏药的产业特色是什么呢?

  雷菊芳:打个比方,藏医药和中医药是生长在同一片土壤上的两棵不同的树,结的果实也就不一样。中医有自己的医典,藏医也有自己的四部医典。在内涵和架构上,在药理学和药效学上,它们是两个平行的主干,可能在发展中会有一些相互借鉴,但他们的哲学思想、文化体系是有差异化的。藏医药是典型的民族医药,它不是中医药的组成部分。比如,中药讲究“汤药丸散膏丹”,但藏药是不用熬的,它是直接把药粉碎就行,它保留的活性成分要高。另外,藏药整个加工过程要阴干,这也符合有效成分尽量少散失的道理。

  历史已经证明它在很多领域,比如消化道、心脑血管、妇科、肝胆和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等方面,都很有疗效。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我们的使命就是把它传承下去,在现代社会中发扬光大。

  记者:奇正在藏药现代化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很多人都想知道,在这个过程中,最主要的困难在哪?

  雷菊芳:做企业,当然都会有很多困难。比如,第一个问题是粉碎。传统藏药要求低温粉碎,但机器作业时难免产生碰撞高热,温度升高,药效就会损失,药材也损失不少。我们花了很多年的工夫,特别是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藏药现代化项目的支持下,终于将温度控制在四五十度,达到了符合传统工艺的要求,保证了生产过程的精致。

  还有,就是灭菌。要走向大市场,必须按主管部门的药典规定灭菌。但是传统工艺是不灭菌的,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我们花了大约十年工夫,通过联合研发,加上到瑞士、日本等国考察,才找到不用辐照但能安全有效灭菌的方法。这种技术能在五六秒内实现瞬间高温灭菌。

  记者:灭菌同时会不会导致有效成分挥发?比如,有些药材的活性成分本身就是附着其上的菌类。

  雷菊芳:在传统方面,像一些菌类,有这种可能性,但对于矿物药和草本药,问题不大。要实现产业化、大范围应用,安全性一定要得到保证。传统工艺藏药在院内制剂上问题不大,配完了几天也就用于临床了,并且西藏比较干,即使成药放一两年问题也不大。但产业化生产、销售,产品在渠道流通中可能一年半年都到不了消费者手中,特别是在沿海地区又存在吸潮问题,不灭菌可能问题就大了。因此,即使个别有点损失,只要不影响药效,一定要灭菌,要保证药本身的安全性。

  记者: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改变,您有没有产生过对藏药原料污染的担心?

  雷菊芳:没有。原料纯正、无污染可能恰恰是藏药的优势。在藏药产区,现代工业和生活方式,对当地人的影响可能是最低的。另外,传统人文文化这些内在的东西,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前些年,一些地区基层政府为了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无偿为当地百姓提供化肥、农药等农资物品。但用了一年之后,有些人就不用了。他们发现,用了农药之后,会杀死虫子。这在当地人的文化和信仰中,是不对的。他们宁愿选择更费力气的牛羊粪等农家有机肥。这也让公司一直对他们抱着非常大的敬意。把这片流淌着生命平衡、共存理念的土地,称为最后一块净土,这句话一点也不过分。

  上市是公司发展的推进器

  记者:奇正一直作为私营公司存在。去年奇正股份上市之后,变成了一家公众公司。同上市前比,您感觉在运营公司过程中有什么明显变化?

  雷菊芳:当然有比较大的变化。首先从企业规范经营来说,上市后,要面对监管部门对于企业规范性运作的严格要求,有助于企业管理的提升,作为上市公司来说,和外界接触的面也就更多了。第二个是有了广大股民的关注。

  我觉得企业要走得长远一些,自我约束和规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现在,作为一家上市企业,从外界的约束来说,带有公开、透明的要求,甚至有些强制性,这些对公司长远发展是有好处的。比如说,之前我们也讲战略规划,也力争使决策的流程与程序更稳妥、公正。但是企业自身实施起来比较有难度,惯性力量非常强大。所有的事情和环节,最终还会浓缩到几个人甚至一个人来做决策。作为上市企业,第一个是外部董事、独立董事制度,这个制度就非常好。企业要发展,不仅需要决策人、高管团队,其实也需要在更大层面了解行业,在企业这个层面上关注整个社会的变化过程。如果更多的外部董事带来大量外部信息,这对决策有很大帮助。另外,比方说要成立决策、审计、战略这些委员会。过去在董事会也会请咨询机构帮忙,但现在在内部逐步完善这些机构,企业做大之后,这些机构将会发挥非常大的作用。现在我们已经开始按照这些程序在开展工作。虽然刚开始不够适应,不能非常自觉地、规范去做,但在做的过程中,会体会到规范所能带来的帮助。

  公司上市后,就纳入到公众视线,大家都希望他更好,因此会有方方面面力量推动他往前走。这是上市前后很明显的变化。上市前只能靠觉悟和自律,上市后,在这两个层面上又加入了外部约束、监督,还有外部的专家这样一些资源。我相信,以后会对上市公司有非常好的帮助。

  记者:奇正公司各种资料,很少提到基地。在传统医药现代化过程中,这个环节被专家称为基础的基础。

  雷菊芳:我们现在还没有像中药基地那样大面积种植,藏药材和中药材不大一样,目前原料都是天然生长的,我们的方式是通过和当地农民合作,收购他们采摘的野生原药材。公司现在只有两百余亩的药材种植实验基地。其实基地建设主要是与原材料供应相关,从根本上讲是企业资源战略的一部分。奇正自创立之初就十分注重资源战略的思考和实践,我们的资源战略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将资源战略与产品研发战略紧密结合,在选择品种时充分考虑资源的可持续性;二是不断依靠工艺创新,提升药材得率,使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化;三是加强药材种植技术研究,为未来藏药材在原生环境下的种植储备技术基础,目前奇正已经掌握了多种藏药材的种植技术。

  记者:没有自己的基地,会不会产生假药?

  雷菊芳:不会的。当地人不会做假。况且造假的成本非常高。野生藏药的花籽落在地上,还会再长。只要在采摘的时候注意一下就可以了。没必要造假。

  记者:公司没想过自己承包一些基地。

  雷菊芳:有这个打算。但我想,当地人口密度非常低,最好的办法还是和当地老百姓合作。  

 

(责编:丁丁)

我要留言:
姓名:  城市: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