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吉,西藏土生土长的著名地质学家,也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中国工程院藏族院士。30多年来,他从藏北无人区到藏南高山峡谷,几乎走遍了西藏的山山水水,在西藏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矿山地质等领域取得卓著成就,2001年被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党的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现任西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
民族团结结硕果
“我从大学生到工程院院士,离不开汉族老师、战友和同事手把手的培养”
“我就是在民族团结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谈起去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全国民族团结模范个人”称号,低调的多吉略显羞涩,停顿片刻,说起了自己的成长历程。
1953年秋天,多吉出生在西藏山南地区加查县一个偏僻的山村。1974年,多吉考入原成都地质学院,4年后分配到西藏地热地质大队,从事地质勘查和科研工作。
“从小学到大学,全靠政府的资助,我才顺利完成学业。”多吉说,读大学时,学校无论在专业知识还是生活上,都为西藏的学生开“小灶”,教矿物学的老师经常放弃节假日进行补课;来自西藏的学生与内地的同学团结互助,亲如兄弟。“我从大学生到工程院院士,离不开汉族老师、战友和同事手把手的培养。”多吉说。
“放眼全球,我国的民族政策是最有效、最好的。党中央制定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进步’的民族政策,使西藏从农奴制跨越到社会主义制度,各族人民过上了民主、幸福、和谐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多吉说。
痴迷地质事业
攻克重重技术难题,结束了我国没有单井产量万千瓦级地热井的历史
多吉从小就对水有特殊的兴趣,刚到学校时很想转到水文地质专业,后来没转成。多吉说,既然要学地质调查和矿产普查,那就学好。就这样,多吉对所学专业从最初的不感兴趣,到逐渐钻进去,最后到了兴致勃勃甚至痴迷的程度。
“地质学的魅力在于,每天早上出门,心底都会涌起发现秘密的动力,再苦再累,也觉得希望还在。”多吉说。
在野外进行地质勘查,多吉经历了很多困境和危险。无人区一个人的孤寂,雪原上得了雪盲的痛苦,从山上滚落下来的伤痛,山体塌方的惊恐……科学总会回报热爱她的人。上世纪90年代,国内外专家开始对拉萨市当雄县境内的羊八井地热储量进行论证。多吉力排众议,果断地提出羊八井可以打深井。
1996年他临危受命,担任羊八井Zk4001高温深井的设计、勘探重任。多吉攻克了施工中特大井喷、深层热储温度高、地层极为破碎、深部特大井漏等技术难题,工程取得重大突破。目前,羊八井高温深井已成为国内温度最高、流量最大的可采地热井,结束了我国没有单井产量万千瓦级地热井的历史。
发现“5100”矿泉水
多吉还在寻找其他水源,要把西藏的优势水资源开发形成系列
2006年7月,随着青藏铁路的全线贯通,来自念青唐古拉山脉的一款矿泉水迅速崛起,打进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高端市场,这就是“5100冰川矿泉水”,而它的发现者就是多吉。
1986年,多吉在青藏铁路沿线做地质调查时,发现了位于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的“5100”矿泉水点。2001年,多吉提交了勘查报告并立项。
多吉说,“5100”是小分子水,水中的锂、锶、偏硅酸三项指标正好符合人体健康标准。“5100”矿泉水是西藏高原区域性活动断裂带的产物,泉水在地下深度范围内迁流时间达8年以上,是我国罕有的珍稀矿泉水资源。多吉还在寻找其他水源,要把西藏的优势水资源开发形成系列,为西藏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倡导“绿色矿业”之路
“到2020年,西藏的资源优势将全面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展是解决西藏一切问题的基础。”多吉说,在西藏建设战略资源储备基地,既是西藏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也是提高我国在国际资源市场话语权的需要。
2009年,多吉到智利考察,发现好多中小城市都是依托当地的矿业发展起来的,矿业带动了电力、交通、物流、服务等相关领域,也解决了当地居民的就业。而目前西藏的矿产业对GDP的贡献只有3%左右。
“西藏是没有被污染的一块净土,作为江河之源,特殊的生态环境决定了西藏的矿产开发只能走‘绿色矿业’之路。”多吉说,这就需要严格的环评制度和环境监管制度,确保西藏的生态环境。在资源开发中,要充分考虑当地老百姓的利益,让他们在经济收入、劳动技能和思想观念上有所转变和提高。
西藏矿产资源丰富,在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中,有12种居全国前5位、18种居全国前10位,铬、铜的保有储量列全国第一。
“到2020年,当矿产业对西藏GDP的贡献率超过30%时,西藏的资源优势将全面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减轻传统农牧业对环境的巨大压力。”多吉说。
(责编: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