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藏地儿女的如歌岁月

首页 > 雪域之子 > 人物特写

藏族劳模普布次仁:世界屋脊观云测天

颜园园    发布时间: 2008-05-03 09:29:08    来源: 新华网

  刚刚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41岁藏族劳模普布次仁在劳动者的节日也没顾得上休息。从5月1日起,担任西藏自治区气象台预报科科长的他就一直和同事在办公室加班。

  1日下午,普布次仁要与驻扎在珠峰的气象保障队进行一次会商,瘦瘦高高、皮肤略显黑红的他小跑着,在办公大厅的数台电脑间穿梭,收集珠峰风向、降水、湿度等各种气象资料。“珠峰附近将出现新一轮的天气过程,分析珠峰天气对保障火炬登顶意义重大。”

  作为奥运火炬珠峰传递气象保障队成员之一,普布次仁除了坚持日常的天气预报,还参与奥运火炬在西藏传递沿途县市的气象分析和奥运圣火珠峰展示活动中珠峰气象的预测。“奥运火炬登顶珠峰,是火炬全球传递途中关注度最高、挑战性最强的活动。在我看来,火炬珠峰传递成功就是北京奥运会的‘首枚金牌’。”

  青藏高原天气多变,尤其是珠峰地区,所有攀登过珠峰的人都知道,准确的气象预测对登顶珠峰起决定性作用。普布次仁就曾多次参与珠峰气象预测工作,并累积了大量的天气预报经验。

  2003年中国登山协会组织“纪念人类成功登顶珠峰50周年”登珠峰活动;2005年国家测绘局、中国科学院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对珠穆朗玛峰高度进行重测。期间,他和同事用千万个科学数据以及一点点积累起来攀登珠峰天气预报经验,一次次成功地预报出了登顶的最好时机,为登山活动提供了准确的气象服务。登山队员激动地从珠峰顶上打来电话致谢,中国登山队还送来了锦旗。

  2007年,他参加了一次珠峰实地气象保障演练工作,在海拔5200米的地方,承担天气预报制作发布、探空地面资料填写和整理等工作。由于观测资料奇缺,高原天气日变化又很剧烈,数值预报模式的预报能力就显得较差。他们就利用逐日的大本营地面和探空资料,与附近6个气象观测站点进行资料对比分析,取得了一些较为有意义的预报指标。在珠峰地区成功制作了15期《北京2008年奥运会珠峰气象服务专报》,较为准确地预报出了该地区午后发生的对流性降水天气,13次午后对流降水天气,仅有一次漏报,预报准确率达92.3%。

  近两个月的珠峰地区工作和生活给普布次仁的身体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演练任务完成后,他因肝胆胃肠浑身都不对劲,住进了医院。

  普布次仁1993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已从事了15年“枯燥、抽象、单调、清平”的气象预报工作,其中3年是在自然条件非常恶劣的那曲。“但我真的很喜欢天气预测工作,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意义十分重大。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而青藏高原则是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的区域,这里的气象资料是极其珍贵的。”

  “我爱我的工作,因为我知道来之不易。如果没有受到教育,也许我一辈子就在农村放牛羊,根本不可能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和多广阔!”普布次仁说。

  普布次仁出生于拉萨市达孜县唐嘎乡一户农牧民家庭,9岁之前的他是放牛娃。“读书成了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我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至今他还记得小时候求学的艰辛,每个周末,十几岁的他背着一袋糌粑,凌晨2时从家里出发,走山路,坐牛皮筏过拉萨河,到夜里8时才能赶到十几里外的县小学。

  普布次仁非常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1998年,他到北京学习9210工程子项目人机交互系统的安装应用及二次开发,回来后,他在实际工作中建立了适合于西藏本地区的预报业务流程及有关系统参数的本地化,一改原来油印和手工制作短期天气预报和发布流程,逐步建立起了计算机编辑和电码自动转换为文本的微机预报制作和发布流程,为后来的预报自动化打下了基础。

  1999年,他参加了自治区科委重点科研项目“西藏旱涝等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的研究”,主要承担气象资料的收集和续补自动化。2000年主持和完成了自治区气象局“西藏农业气象周年服务方案”项目,并投入业务使用。2002年完成“数值预报产品实用技术在高原短期天气预报中的应用”课题,当年投入业务运行,解决了短期预报编辑和预报文本生成等业务难题,实现了自动生成单站预报结果。2006年参加引进开发了“中期天气预报业务平台”“短期天气预报业务平台”“天气预报会商综合显示系统”“西藏天气与环境网站的建设”。

  普布次仁当选劳模的当天,一家人到外面大吃了一顿庆祝。妻子背着他把奖状用镜框装起来,挂在了客厅最显眼的位置。“当上劳模,既是对我过去努力工作的肯定,也是一种鞭策,兴奋、高兴!” (责编:南卡)

我要留言:
姓名:  城市: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