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曲水县群众眼里,周广智是个“大官”。
为了让群众不把自己当成“大官”,而当作一般人看,周广智从不在群众面前摆官架子、打官腔,而是与群众打成一片。他学习说藏语、吃糌粑、喝酥油茶……把自己当作地地道道的曲水人,时时刻刻想着为曲水群众谋福利,曲水群众亲切地称他为“福分书记”。
这个“福分书记”,他心中牵挂的是群众的冷暖;这个“福分书记”,他所做的一切全是为了群众的幸福。
无论走到哪里,他都融入到群众中。对困难群众来说,他就是大家的“福星”
茶巴拉乡是曲水县5乡1镇中最远、最穷的一个乡。
2008年,周广智在茶巴拉乡茶巴拉村调研时,得知村民德琼的丈夫去世多年,家中没有什么收入来源,还要供儿子罗布次仁在县中学读书。家庭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个人支撑,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在了解这一对孤儿寡母的情况后,周广智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当即决定把德琼一家作为自己的扶贫联系户。他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1万元,让德琼从低矮破旧的土坯房搬到了宽敞明亮的新房。
“青稞收了没有?收成怎么样?种植油菜没?……”每次到德琼家,周广智都关切地问长问短。
除了定期到德琼家看望慰问外,周广智平时下乡路过德琼家时,经常拿出200元 、500元,帮助她解决生活困难;到县城,有时还让司机把德琼的儿子接到县委食堂加餐。
对周书记无微不至的关怀,德琼心里充满感激。而她惟一能做的,就是每次周书记到她家中时,她都会给他献上一条洁白的哈达。
周广智认为,帮助贫困户,既要解眼下之急,更要帮他们谋长远之计,不光是给他们盖房子、送 “票子”,关键是要指“路子”,只有帮助他们找到一条致富门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现在,德琼在乡里谋到一份“工作”。在乡里,她通过做零活,每个月有800元的收入,家庭经济状况大为改观。
2009年,周广智把茶巴拉村二组村民普琼和三组村民索朗作为自己的帮扶对象,帮助他们盖起了新房;为普琼的两个儿子联系了工作,每人每月有1200元的收入。2010年,周广智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帮扶户——茶巴拉村七组的多吉。他自己出资8000元,帮多吉盖起了新房,还让他养起了藏鸡。现在,多吉一家人的生活状况逐步好转,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孤寡老人也是周广智关心帮助的对象。2009年藏历新年前,周广智到农牧民家中走访慰问。当他来到才纳乡才纳村白玛家中时,看到69岁的老党员白玛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自己破旧的院落中,脸上的表情非常痛苦。他立即走上前去,蹲下身子询问情况。在得知老人家患有肾病却无钱医治,只能长时间忍受疼痛时,他十分愧疚地说道:“老人家,是我们没把工作做好,我们对不住您啊!”
白玛是一位有着40多年党龄的老人。在将老人送到县医院后,周广智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农村贫困老党员的住房和看病难问题,并从援藏资金中拿出60万元,为包括白玛在内的10户贫困老党员修建新房。后来,他还通过多方协调,免费为曲水的“三老”人员进行了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