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农牧区群众增收渠道狭窄的实际情况,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大学生“村官”们发挥他们视野开阔、知识面宽、富有创造热情的优势,一心为群众增收致富找市场、铺路子,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帮助群众理清致富思路。
墨竹工卡县甲玛乡赤康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然而耕地面积却不多。大学生“村官”黄洋被分配到该村后,在与群众交谈中,得知该村有一片3000多亩的农田,由于沙石多而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后,他主动协调县农开办,争取到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并组织群众投入到中低产田改造工作当中。在大家的努力下,全村圆满完成了3194.25亩土地的中低产田改造,帮助群众新增粮食产量18.7万公斤、油菜1.2万公斤,增收50余万元。
而在墨竹工卡县工卡镇塔巴村一谈到科技致富,大家都会想到大学生“村官”赵艳梅。刚分配到塔巴村的她在村“两委”班子会议上提出建立科技示范村的想法,但是大伙都很怀疑。也是在那个会议上她掷地有声地向大家作出承诺:“三个月后,向班子提交一份详细的建立科技示范村的报告。”她的自信让大伙吃了一颗“定心丸”。在详细了解县里和镇里科技致富的总体规划后,她结合塔巴村的实际情况,撰写了《塔巴村科技示范建设三年规划》,提出了“一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的目标,并得到了县农开办的大力支持。在她的努力下,按照《规划》,村里已成功建起了88栋温室大棚,带动60户村民致富,平均每年每户增收1万元。如今,在她的带领下,村里开始建设10亩苗圃,预计在2至3年后,能为该村群众增收5000元至6000元。
大学生“村官”德吉,到堆龙德庆县乃琼镇色玛村上任的第一天就被委以重任,领导要求她帮助村里把新办的集体经济实体——色玛振通物流公司管理好。公司员工看到村里安排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村官”来管理村里的经济实体,大家都摇着头说:“一个小丫头,帮助公司搞管理,这肯定是不行的”。为找到公司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她每天同公司的员工同吃同劳动,与大家交心,虚心向大家了解公司运作的每一个环节。半年后,这位能力受到质疑的大学生“村官”,向振通物流公司提交了一份5万多字的建议报告,赢得了村“两委”班子成员的一致赞同。根据她的建议,公司先后制定了工作绩效考核、统一工作流程、定期培训等一批规章制度,有效规范了公司的运作。2009年以来,公司平均每年的营业纯收入在150余万元,比2008年整整翻了10多倍。公司员工深有感触地说:“这个大学生‘村官’还真有本事,现在公司里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各方面都顺了,效益也提高了”。
大学生“村官”次仁卓玛自2008年9月分配到南木林县卡孜乡鲁古冻村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以来,她坚持贴近群众,积极参与村里的各项事务,不断走村入户,了解全村群众的基本情况,全村121户、821人她都能叫出户主的名字。在工作中,次仁卓玛不管是什么难事、苦差事,她都会以认真、严格的态度完成好。由于工作突出,2010年,她以98.9%的选票,当选为村委会副主任。
像次仁卓玛一样,不少大学生“村官”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村官”这个位置上不断展现自身的能力和价值,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赞誉,从一名村委会主任助理成长为村委会副主任、团干部等。
2008年以来,西藏紧密结合农村实际,采取符合西藏自身特点的做法,从高校毕业生中定向考录乡(镇)公务员到村任职,不断创新大学生“村官”管理使用工作,进一步充实农村基层有生力量。目前,960多名通过考录的高校毕业生自奔赴全区各村担任“村官”以来,充分发挥他们有知识、思路活跃的优势,创新工作方法,为推进村(社区)“两委”工作献计献策,赢得了广大村干部的认可,也为村“两委”工作增添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许多大学生“村官”把为群众服务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目标,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
(责编:南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