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中央及全国各地,一直在财政、金融、税收和物资、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西藏自治区充分的支持和帮助
温家宝总理在3月18日上午的中外记者会上表示,从西藏和平解放,实行民主改革到现在,西藏是进步了、发展了;“我们不仅有能力维护西藏的稳定和正常的社会秩序,而且要继续支持西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西藏各族人民的生活,保护西藏的文化和生态环境。”他重申,“这个立场是不会动摇的。”
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关怀西藏
从和平解放的那一天起,党中央就真切地关注西藏各族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决不允许西藏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这个指导思想,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坚定不移。
1956年,毛泽东在与到中南海拜年的西藏上层人士谈话时说,“我们的目的是使大家都发展起来,我们要经过几个五年计划来克服这种落后状况。”
在中央支持下,西藏新修筑了康藏、青藏公路及当雄机场,兴建了夺底、纳金电站,兴修水利,创办了现代工厂、银行、贸易公司、邮局、农场和学校,向世人展示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新面貌和新气象。
邓小平早在西藏和平解放时期就直接参与、领导了进军西藏的各项工作;在改革开放之际,领导制定了一系列加快西藏发展进步的特殊优惠政策和措施,为加快西藏发展作出了总体设计和布局。
在邓小平关怀下,中央于1980年、1984年相继召开两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邓小平提出的“立足民族平等,加快西藏发展”精神指导下,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从西藏实际出发,采取特殊政策让农牧民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尽快富起来。
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决定“国家直接投资项目、中央政府财政补贴、全国人民对口支援”西藏,从而形成全方位支援西藏建设的新格局。
江泽民高度重视西藏的发展与建设。1989年10月,他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研究西藏工作,形成了关于西藏工作的十条指示,对当时的西藏起到了稳定局势、稳定人心、解放思想、发展经济、增进团结的重要作用。
1994年7月,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方针。会议还明确了“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藏方式,作出了全国支援西藏和15个省市对口援助西藏的重大决策,由国家直接投资和动员全国支援西藏兴建62项工程。
2001年6月,中央召开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再次把“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确定为新世纪初西藏工作的指导方针。这次座谈会决定把西藏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将对口援藏工作在原定10年的基础上再延长10年;“十五”期间中央财政补助370亿元,由国家投资建设117个项目,总投资达312亿元;同时,确定各省市援藏建设项目70个,总投资10.6亿元,并加大对口援藏力度,扩大对口支援范围,新增3个省、17家中央直属企业对口支援西藏,使援藏范围覆盖到西藏所有地市和73个县市区。
胡锦涛曾经担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4年,到中央工作后,他一直挂念着西藏的发展和稳定,强调“西藏的发展、稳定和安全,直接关系到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实现西藏的繁荣进步,保持西藏的安定团结,是包括西藏人民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共同责任”。
来自中央的特殊支持和帮助
2007年3月,西藏自治区政府宣布,自治区“十一五”发展规划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并讨论通过。根据规划,在“十一五”期间,中央政府将投资778.8亿元在西藏建设包括青藏铁路拉萨至日喀则段等180个项目。这些项目全部完成,总投资将超过1000亿元。
2007年,西藏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表示,一般来讲,地区规划项目不上国务院常务会议,这是惯例,也是政府议事规则。但温家宝总理指出,西藏具有特殊性,又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地区,所以要专门研究西藏“十一五”规划项目。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以专门研究一个省区一个时期的规划项目的方式,正式批准通过《西藏自治区“十一五”规划项目方案》,是新中国历史上少有的。
长期以来,中央在财政、金融、税收和物资、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了西藏自治区特殊的支持和帮助。据《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统计,1965年至2004年,西藏财政支出的九成以上来自中央补贴。1984年至1994年,国家投资、全国9省市援建西藏43项工程,总投资达4.8亿元。1994年至2001年,中央又直接投资建设了62项工程,总投资达48.6亿元,15个对口支援省和中央各部委无偿援建716个项目,资金投入达31.6亿元。
此外,中央还对西藏实施政策倾斜。1980年,中央决定对西藏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免除农业税;2001年,国家出台了50条优惠政策,加大了对口援藏力度;2006年11月,国务院又出台了新的40条优惠政策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在此基础上,西藏经济从2001年起连续7年保持12%以上的增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起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由此,西藏人民在医疗、教育等方面,能普遍享受到以“免费”为基础的民生关怀。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农牧民一直享受免费医疗政策。2007年1月1日起,西藏农牧民免费医疗标准从人均90元提高到100元。同时大幅度提高为农牧民报销补偿的比例及报销补偿限额,每人每年累计医疗报销补助标准最高提到8000元,最高救助限额提到3万元。此次调整,是西藏第六次提高农牧民免费医疗标准,全区享受免费医疗标准的农牧民人数达237万。
西藏确定的发展义务教育原则,是“一个都不能少,一分钱也不要”。从1985年开始,西藏在农牧区实行以寄宿制为主的中小学校办学模式,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农牧民子女实行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三包”政策,目前农牧区小学生、初中生“三包”经费年人均标准达1300元。
住房条件改善也关系全体西藏人民的生活质量提高。2006年,西藏开始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以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据2008年1月召开的自治区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公布的消息,全区已有57万多名农牧民住上了安全适用的住房,占安居工程建设计划的50.9%,到2010年,将力争使80%以上的农牧民住上安全适用的房屋。
2007年6月22日,自治区政府颁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试行)》,全区农牧区年人均纯收入低于800元的特困农牧民,全部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保障范围达到了23万人。
各地多种形式持续援藏
1994年,中央作出全国各地“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支援西藏的战略决策,拉开新一轮大规模援藏工作的序幕。有关部门统计,13年来,已有5批共3800多名援藏干部进藏工作,累计建成对口援藏项目2861个,总投资93亿元。
根据中央1996年明确的对口帮扶构想,全国的帮扶结构是:北京帮扶内蒙古,山东帮扶新疆,福建帮扶宁夏,广东帮扶广西,全国支援西藏。对西藏的支援单位之多、援建项目之多、投入资金之多可谓空前。
除“直接式”的援藏之外,各地从1985年起积极通过开办西藏班(校)为西藏培养输送各类人才。2007年3月在南昌举办的全国内地西藏班(校)校长会议透露,截至2006年底,全国已有20个省市办有西藏班(校),覆盖了从初中到大学所有办学层次,先后为西藏培养输送各类建设人才约1.43万人。
教育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在2007年1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对口支援西藏工作的意见》提出,“十一五”期间,大力加强为西藏培养各类建设人才的工作,内地高校逐步扩大面向西藏和内地西藏班的本科和研究生招生计划,多渠道为西藏培养人才。内地高校为西藏招收非西藏生源培养人才的工作,根据西藏对人才的需要组织实施;继续执行中央财政资助学费的优惠政策,进藏服务期为5年。
2007年12月,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江在拉萨举行的西藏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表示,为了支持西藏旅游事业的发展,国家旅游局将在六个方面给予特殊支持:从全国范围内组织有关专家对西藏旅游产业现状展开全面调研,提供发展建议;从全国旅游发展基金中拨出4000万元专款,其中1000万元专门用于支持西藏各大景区卫生间改造;帮助西藏加大旅游招商力度;继续加强援藏导游工作力度;继续为西藏培养旅游产业高级管理人才;加强“促销援藏”力度,积极组织国际旅游销售商赴西藏考察。
特有文化和生态环境得到保持
西藏日喀则桑珠孜宗堡修复工程的主体工程在2007年6月基本竣工。此前,总投资3.3亿元的西藏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三大重点文物维修工程也已竣工。
据《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统计,在过去二十多年里,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自治区政府投入资金,维修开放了1400多座寺庙、文物古迹和宗教活动场所,使这些重要的历史古建筑得到了及时有效的保护,确保了这些古建筑“延年益寿”。
西藏民间传统文化同时得到保护与发展。据西藏自治区文化厅统计,近二十年来,西藏在17个县组建了深受群众欢迎的民间艺术团,拥有10个专业歌舞、藏戏和话剧表演团体,乡村业余文艺演出队500多个,藏戏演出队160多个。
藏医药工作也得到进一步加强。据西藏自治区卫生厅公开的数据,从2005年到2007年,西藏每年从各县、乡卫生机构中招收100名在岗藏医专业无学历人员在西藏藏医学院开展中专学历教育,基本解决基层藏医专业人员无学历问题。
到过西藏的人都可以看到,藏语文在这里得到广泛的学习、使用和发展。西藏自治区将学习、使用和发展藏民族语言文字的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西藏自治区教育系统全面推行以藏语文授课为主的双语教学。西藏自治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法规,西藏自治区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下达的正式文件、发布的公告,都使用藏、汉两种文字。在司法诉讼活动中,对藏族诉讼参与人,都使用藏语文审理案件,法律文书都使用藏文。西藏自治区的广播、电视台专门开设有藏语频道。《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统计,截至2004年全区有14种藏文杂志、10种藏文报纸。
西藏自治区各级政府还成立专门机构,先后收集、整理和编辑、出版了《中国戏曲志西藏卷》《中国民间歌谣集成西藏卷》以及民间舞蹈、谚语、曲艺、民间歌曲、民间故事等文艺集成,有效地抢救和保护了西藏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对“世界史诗之王”《格萨尔王传》进行全面抢救、整理,就是西藏自治区于1979年成立专门机构启动的。经过20多年的努力,现已录制了3000多盘磁带,搜集藏文手抄本、木刻本近300部,整理出版藏文版62部,发行300多万册。
在环境保护上,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自治区政府一再强调:西藏的发展绝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据自治区林业局介绍,截至2004年底,西藏建立了70处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占全区土地面积的33.4%,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30.8%。藏羚羊、孟加拉虎、滇金丝猴、兰科植物等一批珍稀野生动植物得到初步保护。
2006年,西藏开始实施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工程。从2006年至2030年期间,全区重点实施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天然林草保护、退化草地森林的修复与游牧民定居、林木种苗基地建设、沙化土地治理和水土流失治理等。
有关部门监测表明,50多年来,西藏没有任何物种遭到灭绝,相反,生物种类还不断丰富。其中,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区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建立后,到此越冬的黑颈鹤数量逐年增加,占全球黑颈鹤数量的80%左右。
对话之门始终敞开
西藏自治区的绝大部分藏族和门巴、珞巴、纳西族群众等信奉藏传佛教,同时还有不少群众信奉伊斯兰教和天主教。据《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统计,西藏自治区共有1700多处藏传佛教活动场所,住寺僧尼约4.6万人;清真寺4座,伊斯兰教信徒3000余人;天主教堂一座,信徒700余人。各种宗教活动正常进行,信教群众的宗教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信教自由得到充分尊重。
活佛转世制度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传承方式,得到国家和西藏自治区各级政府的尊重。1992年,国务院宗教局批准了第十七世噶玛巴活佛的继任;1995年,西藏自治区按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经过金瓶掣签,报国务院批准,完成了第十世班禅转世灵童的寻访、认定以及第十一世班禅的册立和坐床。
对于达赖喇嘛,中国政府的原则立场一直不变,对话之门始终敞开。2003年8月25日,西藏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在拉萨接受了来自14个国家33家媒体43名驻华记者的集体采访。在回答中央政府和达赖进行的谈判有没有取得进展的问题时,向巴平措说,中央对达赖的政策是非常明确的、公开的、一贯的。正如小平同志讲的,关键是要爱国。达赖要回来,也只能作为中国公民回来,这是一个基本原则。在这个原则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放弃、两个承认”,即达赖真正放弃西藏独立的主张,停止从事一切分裂活动;承认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以此来体现他的爱国。中央政府一直没有关闭与达赖商谈的大门。
在2008年3月18日的两会后例行总理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指出:我们多次郑重地申明,如果达赖放弃独立的主张,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停止一切分裂破坏活动。我们同他对话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
此前,中国政府在《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中声明,西藏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达赖为首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的西藏地方政权早已被西藏人民自己建立的民主政权所代替,西藏的命运和前途再也不可能由达赖喇嘛和达赖集团来决定,而只能由包括西藏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来决定。这是西藏不容否定和动摇的客观政治现实。中央政府对达赖喇嘛的政策是一贯的、明确的。希望达赖喇嘛正视现实,认清形势,真正放弃“西藏独立”的主张,争取在有生之年为国家和西藏地方的发展进步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责编:南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