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心西藏 全国支援西藏

首页 > 援藏 > 援藏生活

从海拔4米到4320米

李雪林    发布时间: 2012-08-02 13:19:00    来源:文汇报

  进了校园,他先去水房。水房里有两个大储水罐,每个可储50吨,用水泵抽上来的水装得满满,这样即使停电也能供上水。

  “这两个水罐子,全校1300多名学生全靠它。”他又领着记者来到学校南面的一个取水点——一个水泥池子边十几个龙头一字排开,孩子们端着铝盆、塑料盆、铁皮桶正在接水。见有个藏族男生开着水龙头玩水,殷校长赶忙上前拍拍他,示意关掉。“孩子们以前从没见过这么清澈的水,也没见过水龙头,喜欢摆弄。”

  水来自100米深的地下井,殷壮求全程参与了打井。“2010年6月刚到这里时,学校供水全靠10里外的一条小河,雇一辆卡车每天去拉4次,每次光油费就得50元,一个月要花6000多元,拉来的水却只够食堂做饭和洗漱。学生们洗个碗要排队20来分钟,洗衣服得走1个多小时去那条小河边。”

  打这口井,是这批上海援藏干部到定日后搞的首个工程,2010年9月开始勘探地下水源,2011年5月投入使用,同时在食堂等处设置了6个取水点,定时供水;还有就是造了那两个大储水罐。对这个供水系统,殷壮求看得很重,经常检查。他告诉记者,今年冬天比往年气温更低,水管全冻裂了,里头结了冰,水放不出来,于是改造,给管道包上了保暖材料,再埋得更深一点。

  教老师们“在教室里走动”

  殷壮求来到教学楼。“今天上到哪一课了?”走进政治教研室,他问年轻的藏族老师罗布。罗布说今天要讲法律基础知识,殷壮求马上指点:“用小故事导入,然后设置几个问题分小组讨论,要学生谈观点,尽量让他们多讲。”

  经过一个初一教室,殷壮求在门口探头往里张望,“我就看老师是不是在教室里走动。”他说,如果老师只站在讲台上讲,那是不合格的。

  殷壮求告诉记者,为了实现“两基”(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定日县中学在2008年招了100多名大学生充实教师队伍,其中一半出自农牧、园林、水利、旅游等专业,由于缺乏师范教育训练,教学质量并不令人满意,“一支粉笔一本书,守着讲台满堂灌,不太关注学生的认知感受。”

  殷壮求是这个学校来的第一位上海老师,来之后就做示范,上了一堂公开课,传递给藏族同事的第一个教学理念是:“必须学会在课堂上走动,最好走过每一个学生身边。”

  在上海普通不过的这些教学规范,却让这里的老师大为惊讶:“课原来要这么上!”罗布说,殷老师鼓励每个学生发言,讲得好,还会拍拍孩子的肩膀。他从九亭中学要来了几位老师的备课笔记,给这里的同事传阅;又引进教师“集体备课”,规范学生作业,统一考试要求,建立听评课制度……定日县中学的7位骨干教师今年年初去了上海松江培训,上海教育访问团也应邀进藏讲学。

我要留言: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