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心西藏 全国支援西藏

首页 > 援藏 > 援藏生活

8年援藏:用青春书写忠诚

马静    发布时间: 2012-05-30 08:32:00    来源:西藏日报

  2008年,隆子县进行电力体制改革,为将这一工作做好,华学健连续几天没合眼,夜以继日地做规划、定方案,在他的提议下,注册成立了农电公司,使全县发电量翻了一番,电费收入翻了两倍,农电工工资改制前无保障,改制后人均月收入达到2500元。

  光阴荏苒,时间如梭。转眼间,3年的援藏时间即将届满,这对于一个有抱负的人来说时光显得太过匆匆。为了实现人生更大的价值,为了这片他深爱的热土,第四批援藏期满后,华学健毅然决然留下来继续援藏,任隆子县县委书记。

  在确定新的三年发展思路时,华学健提出了“大力实施五县战略,加快推进三化进程,实现富民强县目标”的发展思路。

  思路明确,关键靠干。他深知要实现富民强县目标,必须有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提供支撑, “我们不仅要请来人、留住人,还要为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培养人、凝聚人,打造人才高地。”在他的带领下,隆子县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加大投入力度,使得隆子县的科教资金投入年均保持在3500万元以上。

  为培养人才,在他的倡导下,设立了“常德杯”尊师重教奖,建成了机关幼儿园、职教中心、智力技能培训基地等援藏项目,利用湖南技术资源培训藏族农牧民技工200余人。他还多次前往山南地区衔接汇报公务员分配和挂职培训事宜,为隆子争取到70多个分配名额,挂职培训干部150余人,引进援藏医生教师5名,有力提升了干部队伍素质。

  “壮大二产,重点抓矿业”,基于这样的想法,华学健提出把产业建设作为造血发展的有效载体,提出建设扎西康矿业园区,立即得到山南地委、行署主要领导的赞同与支持,园区建设县里没搞过,懂行的人又少,他就带头学习相关知识,然后手把手地教,那段时间,华学健办公室的灯经常是亮着的。通过他的努力,华钰公司、玉峰公司等纷纷落户矿业园区。

  在矿产支撑的基础上,华学健提出把黄改产业和特色手工业作为带动群众长期增收的举措,并建成了高寒牧业经济带和低海拔特色经济带,使“加玉糌粑”、“加玉藏刀”、“雪萨酥油”等一批知名品牌走出隆子。

  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华学健在全县大力推进“生态立县”战略。他常说,“援藏不是建几个看得见的形象工程,而是要用我们的工作指数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为了搞好生态建设,他亲历亲为,同分管部门负责人一起找宜林地、搞勘测,风餐露宿。6年间,华学健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完成造林5万余亩,隆子县也因此获得了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的称号。由此,华学健被誉为“造林书记”。

  6年的心血和汗水化为阵阵绿涛。今天,绵延15公里的沙石坝已建成三道防护林,满目苍翠,绿树成荫,隆子县每年140多天的沙尘暴天气减少到20余天。

  项目建设对带动西藏发展至关重要。每当探听到有重大项目,他都是亲自跑,在他的推动下,隆子县每年的项目投资都达到了3亿元以上,6年来,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极大缓解了全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状况。6年来,该县先后上马了俗坡公路、列麦油路、农网改造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建成了常德广场、新巴小康示范区等标志性建筑。如今,走在隆子的乡村,最明显的感受就是路宽了、房新了、电通了、群众的笑脸增多了。

我要留言: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