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6月,来自北京的董玉峰、陈占山、丁开明三位援藏干部来到了当雄县。上任伊始,三位援藏干部忍受着高原反应,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跑遍了八个乡镇、十几个村组,下基层、进牧户,对全县自然资源、县域经济、牧民生产生活情况等有了全面的了解。当雄县国土面积1.2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300米,地广人稀,但广袤的草原、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圣湖纳木错为主的众多自然景观,蕴涵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和经济价值,尤其是青藏铁路的开通,使丰富的自然资源有了开发平台,将会给当雄县县域经济发展带来无限商机。
三位援藏干部和当雄县委、县政府经过认真细致的研讨,汲取前任领导班子的经验,更新观念,统一认识,确定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五个突破、两个率先"的发展要求和奋斗目标,优化调整第一产业,膨胀优选第二产业,创新开发第三产业,发展经济、确保稳定。本着"圣湖为媒、广交朋友、招商引资、互促双赢、科教兴县、持续发展"的理念,凝聚全县干部群众思想,统筹全县工作。
解放牧业生产力,保护草原生态,全面落实草场承包责任制。为了确保草场承包责任制顺利进行,切实达到草场公有、经营到户、长期不变的目的,当雄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董玉峰为组长的草场承包工作领导小组。县、乡、村、组共成立35个工作组,动用人力831人,投入资金100多万元,涉及全县6830户牧民,召开宣传会议412次,基本上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了让牧民尽快适应新的形势,三名援藏干部借鉴内地先进经验,在继续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调查研究,寻求新的生产格局下最佳的生产合作方式。同时,积极引导牧区能人从事商品经营和畜产品加工业,培养出一批能走向市场的新型牧民,新的社会分工正在全县悄然兴起。
瞄准青藏铁路和当雄火车站建设,依托优势资源,招商引资,发展培育铁路经济。为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三名援藏干部认为,要借鉴内地成功的经验,依托当雄现有的基础及自然资源,注重发展社会事业,走符合当雄实际、具有区域特色的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生态良好、资源节约、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他们科学制定了招商引资政策,完善服务功能,教育广大干部解放思想、树立开放意识、服务意识,切实做到尊重纳税人、善待投资者,努力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和谐氛围。在矿业开发方面,2005年度,全县招商到位项目4个,实际到位资金7600万元。其中,曲玛多矿泉水厂满负荷运转后,将吸纳地方劳动力200人左右,年纳税3000万左右。在旅游产业开发方面,2005年,当雄县在区、市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资6500多万元,完成了从县城通往纳木错的67公里柏油路工程。2005年,全县旅游收入达到800多万元,从业人员达到560名。
立足当雄区位优势,长远规划,着力打造藏北明珠---当雄县城。当雄县作为拉萨市北大门,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三名援藏干部首先考虑到铁路运营后对县城功能带来的冲击和影响,科学调整城市规划方案,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功能需求;其次,留出了足够的城市预用地,以满足发展需要;第三,投资1500万元进行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塑造城市新形象,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建立长效机制,推进文明卫生城市建设步伐。
到目前为止,已投入援藏资金1258.73万元,其中,用于29个村委会建设资金580万元,用于县城道路建设资金344万元,北京京能集团援助53.73万元,建成羊八井镇甲玛村希望小学。2005年9月,北京各大高校通过拉萨市教体局,捐助了当雄县教体局电脑、传真机、速印机等价值约20万元的物资。同时,北京大兴区还为当雄县培训各类干部16名,充实到各机关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