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似乎有句口头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看到小偷在公共汽车上扒包,却没有人吱声,更没人上去捉贼;看到路上有人突然发病晕倒,围观者甚众,却没人上前帮忙;看到歹徒当街行凶,许多人“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如今的人太现实,认为不是自己管的事一般不要去管。
许多人认为,捉小偷、抓歹徒是公安局的事,乱丢果皮、乱扔垃圾是环卫局管的事,与自己无关,自己没有那份责任。
什么是责任?我以前的理解很肤浅,认为自己职责范围的才有责任,干哪行管哪行。其实,人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任何事情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有工作责任、家庭责任,还有社会责任、道德责任。如果大家都在路上乱扔西瓜皮,造成环境污染且不说,单是踩西瓜皮摔倒摔伤的人会有多少?说不定哪一天你踩上了,会有什么感受?如果小偷行窃,大家都视而不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岂不造成小偷猖獗,世风日下,说不定哪一天小偷就把你的钱包偷了,让你也尝一尝被窃的滋味。
人的责任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情感,是一种敬业的精神,是一种报效行为,也是人们走向成功的必备因素。没有责任心的人,事业不会辉煌,家庭不可能幸福。父母养育了你,你就有责任为父母养老;祖国培养了你,你就有责任报效祖国;社会造就了你,你就有责任回报社会;你既然组成了家庭,你就有责任维系婚姻,教育儿女……
我到西藏工作后,也许是这片佛地净土的洗礼,也许是经受高原的艰难磨砺,对责任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到底什么才是责任?似乎用文字难以表达,只是有一种很特别的感觉,一种牵肠挂肚的情怀,一种挥之不去的行为热情。
我担任林芝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人们说是“父母官”,这样称呼虽有不切(严格地说应是人民的公仆),但作为一方官员,应像父母一样体恤民众、爱护百姓,这是天经地义的,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有了这份情愫,我蓦然发现,自己的压力重了,心事多了,工作忙了,皮肤黑了,身体瘦了,值得欣慰的是生活充实了,心也舒坦多了。
泥石流来了,立马赶到现场指挥救灾,这是我的责任;牲畜出现“五号病”,我带着农牧局的技术员蹲在乡村,注射疫苗,做群众思想工作,这是我的责任;村民闹纠纷或是上访了,我耐心细致做说服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严之以法,这是我的责任;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这也是我的责任……
看到山边浓烟滚滚,我马上驱车前往,看是否发生森林火灾。原来是群众在烧麦秆,但我就是有一种自觉不自觉的行为,要去搞清楚。
公路上,一头牦牛被车撞死了,我会情不自禁地叫司机停车,把事情处理好,让老百姓不受损失。
县政府院内的路灯坏了,我会打电话叫电工把它换上,我不知道是我太罗嗦了,还是自己追求光明。
老干部住院了,提袋水果,捎点补品,看望一下,慰问一下,总觉得比较宽心,否则,好像在责任上欠人家一份情。
下暴雨了,且一个晚上下个不停,我翻来覆去睡不着,正是秋收时节,雨水会不会把小麦、青稞给淹了,总有一份放不下的牵挂。
我愈来愈觉得自己“好管闲事”了,自己为什么要给自己增加那么多的压力?可是,不这样做,我反而觉得有更大的压力,一种来自内心和良心的责问;不这样,我的心反而不舒坦、不塌实。也许,这就是责任。
(作者为广东省援藏干部,现任西藏林芝地区林芝县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