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新明夫妻看望拉萨SOS儿童村的孩子们。京华时报记者刘晓旭摄
9月的拉萨,夜晚有些许寒意。凌晨1点半,为了准备当日一项工作文件,马新明忍着痛风发作的腿疼,一手拿着文件,一手指着电脑屏幕比划。妻子孙伶伶坐在身边,跟随着丈夫的指点,不停地在键盘上敲字修改。
作为两届北京援藏干部,在藏4年多来,马新明夫妇几乎从未在夜里2点前入睡。长期繁重的工作加之高原反应,让刚过不惑之年的两人更显沧桑。工作上的相互扶持,生活中的相濡以沫,也让这对援藏夫妻在环境艰苦的雪域高原上被传为佳话。
京华时报记者刘晓旭
工作不放过任何细节
2010年7月援藏以来,马新明先后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常委宣传部长、市委副书记,兼任北京援藏指挥部指挥、党委书记,分管过科、教、文、卫、民政、双拥、北京援藏等20多项工作。
如今多项要职在身的马新明出生于云南丽江一个极其贫困的彝族山寨,自幼饱受贫寒、辍学煎熬。1991年,马新明作为丽江市高考文科状元考入中国政法大学政管系,依靠希望工程的捐助完成大学学业。援藏前,他曾担任北京市委宣传部机关党委副书记、基层处处长。
或许是受到儿时境遇的影响,来藏后,马新明尤其重视教育与文化的建设。
北京援藏重点项目
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坐落在拉萨河畔,这所建设面积4万多平米的学校今秋刚刚投用。这里有别具藏族特色的教学楼、领先全国的数字化实验室。校长张大力说,“学校的硬件设备在整个西北地区都是最好的。”
张大力说,学校建设期间,马新明不时造访,每次来总能给出很实在的建议,甚至很多小细节都能注意到。比如,学校停车场设计建设在操场附近,马新明实地考察后否定了这样的设计,认为车辆对学生不安全。此外,学校两教学楼之间的连廊护栏太矮需加高、男生厕所小便池数量少需改建这些施工细节,马新明也一一提出建议。
17年坚持援助贫困生
陪同丈夫援藏后,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外交研究室副研究员的孙伶伶,转入西藏社科院从事科研工作。
同为北大校友的夫妻二人心系贫困学生,早在1997年,刚工作时薪水微薄的二人与几位同窗好友设立了“未名基金”。17年来,已先后资助了5000多名贫困学生。
2011年,马新明夫妇发起为西藏高海拔农牧区孩子们捐赠冬衣的“温暖行动”,与北京各界爱心人士共计为当雄、尼木、林州县的十余所学校捐赠冬衣3000余套,其中两人自费捐赠440多套。2012年,通过“未名基金”平台,他们为拉萨市六中、林周县阿朗乡小学等学校捐赠了20余万元的电脑和图书。
对艰苦环境一笑而过
拉萨海拔3650米,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很多人到此一游都缺乏勇气,更何况工作数年。
脱发、失眠、记忆力下降,长期在高原生活和高强度的工作,夫妻二人不同程度地患上了高原病,马新明的痛风每年要发作几次,孙伶伶则患有溃疡性结肠炎。
每到公务特别繁忙时,马新明的痛风就会发作,加之滑膜炎,整个右腿膝盖肿得不敢踩地。马新明的贴身秘书闫伟说,为了不耽误工作,马新明拄着拐杖外出处理公务,“曾亲眼看到马书记把拐拄断了,当时我眼泪在打转,但是我没说,因为书记拼命三郎的工作态度,说了也不会听。”
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艰辛,孙伶伶一笑而过,“相比在那曲、阿里海拔更高条件更艰苦地区的援藏干部,我们幸福得多,那些干部们来拉萨都会开玩笑说是来吸氧的”。
面对全国多家媒体的采访报道,孙伶伶显得有些受宠若惊,她说相比那些多年远离家人坚守在此的干部,他和丈夫不过是做本职工作而已。
原标题:援藏干部马新明:痛风坚持工作拄断拐杖
(责编:丛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