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心西藏 全国支援西藏

首页 > 援藏 > 援藏人物

沪援藏干部张劲松:创新社会治理打造支带不走的“队伍”

——纪念上海援藏20周年
单冉    发布时间: 2014-08-18 14:21:00    来源:东方网

  日喀则,藏语称之为“水土肥美的庄园”,因“藏”区地处雅鲁藏布江上游,人们习惯于把日喀则称为“后藏”。今年6月26日,国务院批复撤销日喀则地区,设立地级日喀则市。从1995年5月,上海第一批49名干部赴藏,到今年整整20年,上海已先后选派7批376名优秀干部进藏工作。记者近日实地来到上海对口支援的西藏日喀则地区及拉孜、定日、萨迦等县采访,切身体会到了援藏带给日喀则的改变之大。

image

  张劲松在拉孜县社会服务管理信息中心为记者介绍“智慧拉孜”项目  

  张劲松,上海第七批援藏干部,现担任拉孜县县委书记。半年前,他曾来到东方网嘉宾聊天室分享了“攻坚克难、服务为民,在雪域高原经受历练、建功立业”的感人故事。短短半年,当时计划的一些援藏项目已在拉孜开始实施。不仅在创新社会治理上,建立了类似“大数据”的拉孜核心数据库,而且在教育、旅游等方面都卓有成效的开展了适合本地特色的援藏项目。

  核心数据库解决百姓“急难愁”问题

  记者在张劲松的陪同下,来到了拉孜县维稳工作指挥部兼拉孜县社会服务管理信息中心时,巨大的电子显示屏马上映入眼帘,大屏幕显示了整个拉孜县4505平方公里的地域。

  “智慧拉孜项目的基础是核心数据库,相比上海闵行的大联动、长宁的网格化管理,智慧拉孜更加的全面,平台分为四块,第一大块就是核心的数据库;第二块是智慧地图;第三块是事件处理流程;第四块是拉孜热线,畅通百姓和政府之间的渠道。”张劲松说,项目是建立在前几批工作的基础上,第五、第六批援藏干部实现了网格化管理,第七批援藏干部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精细化,解放人力实行更好的管理。

  具体来说,四个实有的数据库,分为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实有组织。在这个平台上,整个拉孜县的情况可以了如指掌。“上海的民政局、房地局的信息是不会共享的,各局掌握部门资源,有数据壁垒。而拉孜像一张白纸好作画,好处是方便工作交接,比如原来调整干部,需要花半年了解情况,现在每个人的信息都有,换任何干部,都能查到相关数据,对推动工作有极大帮助,打破了传统的的纸质数据的查询困难。”张劲松称,数据库越用越有价值,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将会变的非常容易。

  他为记者举了个例子,在长宁试点社会管理,所有信息库是敞开的,但是半年一年要导出一次,然后导入总库。拉孜的数据库是实时录入,实时跟新的。干部每家每户一年走访两次,将走访情况反馈到信息库,未走访数据库会自行“报警”,显示红色。而明年开通的拉孜热线可以一部分防止干部作假走访,这样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可以长期进行下去。

  张劲松还有一个很好的设想,拉孜热线开通后,“老百姓电话来,会进行身份识别,每次内容全部录入,就不会产生下属街镇说法不一致的情况。进行大数据管理。接线员的回答必须是固定化的,像淘宝店小二人机对话,回答依据有政策支撑,若没有政策马上更新。为老百姓服务的更快。”

  并且,解决群众问题会有个事件处理流程,群众活动搜集问题全部录入电脑,能解决的先上网督办,明确时间节点,有处理时限,当未处理的问题亮红灯,就要要督办老百姓急难愁的问题。张劲松会找主要领导见面谈话,增强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感。

  记者对如何保证援藏继任者继续实施“智慧拉孜”项目提出疑惑,张劲松认为,如韩正书记曾经说过的,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要深入研究、深化完善为民服务的载体平台,要种苗圃而不是做盆景。好的项目还是需要标准化可复制,如果日喀则18县市将进行这个项目的推广,就会产生规模效应。

我要留言: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