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记者时,杨峰拿出了他今年的工作日志,一共28篇,每篇都记录了一周的工作,具体而详细。
“这是我在内地养成的‘痕迹工作’习惯,就是通过记日志的方式,留下自己的工作痕迹。”身材高大的陕西省第七批援藏干部杨峰说道,“算上去年的26篇,现在我已经记录了54篇工作日志。”
作为阿里地区旅游局监管科的技术援藏干部,杨峰将内地先进的酒店和景区建设管理经验带到阿里的同时,还走遍了阿里大大小小、远近闻名或是不为人知的景点,培训了上千名旅游、服务业从业人员,主持完成了“黑帐篷营地”和暗夜公园两大旅游项目,为阿里旅游发展投入了大量心血。
这54篇日志就是对杨峰援藏工作最真实的写照,更记录下了1年半以来他留下的每一条痕迹。
去年,刚到阿里的杨峰来不及适应休整,第二天就投入到第五届象雄文化旅游节美食展览活动的筹备工作中。他强忍着严重的高原反应,奔赴普兰、札达各县,收集美食素材,最终在活动中展出37种阿里美食,让各方来宾在大饱口福的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对阿里独特文化的认识。
随后,杨峰又紧锣密鼓地投入到“黑帐篷营地”项目的选址工作中。该项目投资120万元,计划在阿里境内的219国道沿线建设7个黑帐篷,聘请内地的志愿者为过往游客和行人提供救助、保障等服务,是全区首创的旅游服务项目。杨峰顶风冒雪、日夜兼程,在阿里境内长达1300多公里的219国道沿线来回奔波,住帐篷、啃干馍,本地干部对才到阿里1个月的他不由得肃然起敬。
针对阿里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理念和从业知识的欠缺,杨峰编写了《阿里地区旅游业从业人员服务礼仪》、《阿里地区旅游饭店服务管理》等培训教材,利用休息时间,对阿里旅游业从业人员开展培训。截至今年,培训人数超过1500人次,最长一次连续培训了25天。他还争取资金90万元,组织60名阿里旅游业从业人员赴内地学习培训,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今年,杨峰作为第一责任人主持了投资170万元的阿里暗夜公园的修建工作。在60天工期里,在海拔4800米的公园里,他有30天“泡”在工地上,15天住在帐篷里,最终为阿里建成了世界上第五个暗夜公园,给广大游客提供了一个观赏星空的绝佳去处。在建设过程中,原本不懂天文的他还自学了望远镜的装配调试,每次测试,都要工作到大半夜。
“暗夜公园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看着它一天天成长,再多的苦和累都值了。”杨峰乐呵呵地说道。
为了更好地接地气、察民情,杨峰还在今年3月,主动申请到海拔4700米的改则县麻米乡吓夏村驻村一个月。在阿里最冷的季节,他与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感受当地牧民群众的淳朴与不易。临走时,他捐出随身携带的25件衣物,自己只穿了件单衣,在瑟瑟寒风中返回了地区。
援藏以来,杨峰自学考取了自治区旅游执法人员执法证和饭店星级评定员资格证,进一步完善自我、推动旅游管理工作开展。他先后为阿里3家酒店进行了星级评定,其中阿里大酒店被评为地区首家三星级酒店。今年,他将参与阿里地区6个3A、1个4A级景区和6家星级酒店的评定工作,助推阿里旅游发展迈上更高的台阶。
援藏一年半的时间里,杨峰几乎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外奔波,还有一次差点因为车祸牺牲在路上,至今膝盖上的伤疤仍然让人触目惊心。在陕西省第七批援藏干部中,他是在藏时间最长的一位。去年10月,当大部分援藏干部返回内地休假时,他却依然坚持工作到12月底才走。今年2月,没有休完假的他又匆匆返回了阿里。当岳母患肺癌时,他却不能回去尽孝,只能揪着一颗心继续投入到工作当中。
“在内地我是个闲不下来的人,更何况援藏只有短短三年的时间,我更要利用好这短暂的时间干好工作,让阿里旅游事业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把阿里旅游监管工作体系建设好。”杨峰目光炯炯地说道。
相信在三年援藏结束时,他的工作日志将会更有分量。
原标题:杨峰的54篇工作日志
(责编:丛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