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井离乡乡愁浓 领导组织有良方
援藏干部这个年龄,都是上有老、下有小,都是为人父、为人子,更是每个家庭不可或缺的顶梁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背井离乡的援藏游子们面对繁重的工作和艰苦的环境之外,每个人心底都不免怀惴着一份深深的乡愁。
在北京第六批援藏干部登机的那一天,北京市委组织部、各单位领导纷纷赶来送行,热情的鼓励、殷切的期望、家人的嘱托话语充溢着首都机场候机大厅。实际上,援藏干部们都有着自己难以割舍的情愫,有的刚当上爸爸十几天,还需要照顾新生的婴儿;有的妻子卧病在床,还需要尽做丈夫的责任;有的父母正在医院动手术,老人是否能挺过煎熬还是个未知数……纵使心底有着最深的牵挂,然而既然承担了援藏这个沉甸甸的使命,他们只能将这份思念埋藏在心底最深处,毅然告别家人,带着援藏的热血情怀奔赴高原,实现自己人生的又一目标。
远离家乡的援藏干部们只能通过长长的电话线与互联网同家人们互倾着浓浓的思念,借以远方的声音聊以慰藉各自的乡愁。作为北京援藏干部的“心脏”——北京援藏指挥部深切感受到援藏干部们心底深厚的思念,不仅在工作上全力支持,在生活上更是从细微小事贴近援藏干部的心。每逢节日,了解到援藏干部因公务缠身无法回家,组织关怀电话总是及时送上,一个简单的问候却久久地温暖了干部们的心。当恰逢援藏干部们的生日,指挥部都将精心准备,为每个干部举办生日林卡活动,在欢声笑语中大家齐聚一堂,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贴心温暖的组织关怀离不开一个规范有序的强有力组织领导,贾沫微就是这支援藏之师的领军人物,作为北京援藏干部领队、北京援藏指挥部指挥、拉萨市委副书记,他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建设一支纪律严明而富有战斗力的团队。
首先要解决的是健全组织问题。63名北京援藏干部分布在拉萨市、城关区、堆龙德庆、当雄、尼木等不同地区,根据援藏干部的地域分布、工作领域和人员情况,他组织成立了7个党支部,将全体援藏干部编入支部。同时,组织成立宣传信息、生活服务、医疗保健、文化体育、安全保卫等5个服务小组。此外,他还组织起草了《北京援藏干部学习制度》、《北京援藏项目管理规范》等十几项制度,对援藏干部进行规范化管理。15名医疗队员也组成医疗保健组,为每一名援藏干部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体检,使大家能够安心的在雪域高原奋斗。
创建学习型组织,打造优秀团队,是北京援藏干部团队能够高质量完成援藏使命的动力源泉。面对北京援藏团队工作地分散、交通不便而导致每次集中活动费时费力的现象,指挥部党委经过多方协调,积极沟通,努力争取平谷区委组织部支持,由平谷区投资30余万元为北京援藏团队援建了集网络、手机、远程为一体的“立体式”党建工作平台。通过该平台,北京援藏干部可以足不出户参加组织生活,创新了组织生活新机制。“准确到人、精确到分、个性设计、人性服务”的“手机党建”, 可以在党员的自然生日、政治生日、党的生日、传统节日时发送祝福短信,很好地起到了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建立起了一种日常关爱机制。“远程党建”整合了北京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给干部们建立素质提升机制。平台运行以来,拉萨前线指挥部党委充分发挥“立体式”党建平台作用,开展了“网晒心得体会”征文、“图说党建”网络摄影展,“网络学习辅导专区”等系列活动。便捷的党建教育方式,丰富多彩、形象直观的党员教育内容。此举不仅属于北京3个对口支援指挥部中的首创,而且在全国17个对口支援西藏的省市中也开了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