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心西藏 全国支援西藏

首页 > 援藏 > 援藏人物

浙江援藏干部王卫东:他的人生价值在那曲升华

钟云坤    发布时间: 2011-10-12 14:49:00    来源:嘉兴日报

鼻孔中插着氧气管在办公的王卫东。
鼻孔中插着氧气管在办公的王卫东。

  茫茫草原,皑皑雪山。

  西藏自治区那曲县,这个有着“世界屋脊上的屋脊”之称的地方,平均海拔4500多米,年极端最低温度零下41摄氏度。

  因为海拔高,空气中含氧量低,仅为沿海地区的一半。加上冬季天气极其寒冷,恶劣的生存环境,被人们称为“生命的禁区”。

  然而,就在这片“生命的禁区”里,这些年来,活跃着一批又一批来自杭嘉湖平原上的援藏干部的身影,这其中包括嘉兴市的王正华、王卫东两位同志。他们先后作为浙江省第四批和第六批援藏干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克服由强烈的高原反应所带来的种种困难,来到对口支援地区西藏那曲县工作。

  2011年9月中旬,记者随嘉兴市新闻工作者协会新闻采访团远赴西藏自治区那曲县,实地采访了援藏干部在那曲的工作和生活状况。

  短短两天的采访,让全体采访团成员深深感受到,去那曲采访不易,赴那曲参加援藏工作更难——

  记者亲历那曲“高反”

  9月18日一大早,我们一行13人乘中巴车从海拔3700米的拉萨市出发,沿着109国道一路往北行进。汽车驶出拉萨城后,放眼窗外,公路两旁到处是连绵起伏、寸木不长的群山和辽阔得几乎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草原。

  4000米、4200米、4380米……随着向那曲县城的不断驶近,采访团中一位记者的多功能手表上显示出来的海拔逐渐升高。途中,记者从包内拿出一包食品,发现这包原本在低海拔地区有些瘪皱的普通食品,此时的塑料包装袋已鼓胀得如同一个充足了气的皮球。原来,那曲地区的空气气压已经大大低于包装食品内部的气压,这才导致了这一奇特现象的发生。 
  汽车行驶大约7个小时后,下午2时许,我们终于抵达那曲县城。

  只有2万余人口的那曲县城,既是那曲县的县政府所在地,又是那曲地区行政公署驻地,还是那曲镇的镇政府所在地。有着“天路”著称的青藏铁路和109国道均经过此地,它是藏北地区的一座重镇。

  初到那曲,只觉得在蓝天白云下,空气仿佛特别的透明,耀眼的阳光有些灼人;朵朵飘移着的白云,低得似乎能拿一根竹竿捞得到;缓缓起伏的开阔草地上,一群群牦牛正迈着悠闲的脚步四处觅食;远方,雄伟的念青唐古拉雪山与草原交相辉映……

  置身于这美丽又颇有些神秘的青藏高原,对于长期生活在沿海平原上的我们来说,心里自然充满着兴奋和新奇。然而“好景”不长,由于那曲比拉萨的海拔更高,氧气含量更低,没过多久,大家开始渐渐领教到了高原反应的厉害:有的人头部隐隐发胀疼痛,有的人嘴唇发紫,走起路来气喘得厉害,尤其是当你想走得快一点的时候,马上就感到心率加快,脸色也完全变了。一位嘉兴日报社的同行从会议室出来,去了趟只有百来米远的厕所,返回时走得急了些,结果剧烈的高原反应让他喘不过气来,甚至精神也有些恍惚,一回到会议室里,口中连呼“吃不消、吃不消”。

  在听完那曲县委书记占仁义和援藏干部的情况介绍后,大家返回宾馆,赶忙服用了专用于抗高原反应的药物“高原康”,有几个反应特别严重的同行还专门吸了氧气,“高反”终于有所缓解。

  当地的干部说,在西藏,流传着“苦在那曲、远在阿里、险在昌都、美在林芝”的说法。因为那曲地区的平均海拔在西藏各地区中属于最高,空气中含氧量也最低,生存环境最为艰苦;阿里地区离自治区首府拉萨达上千公里,属于最为偏远的地方;而进入昌都地区的道路交通最为险要;处于藏南的林芝地区则海拔相对较低,美丽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风光就在此地,林芝地区便成了美丽的地方。

  此番那曲之行,虽只短短两天,但对“苦在那曲”的含义也算有了最直接的感受。 

我要留言: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