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心西藏 全国支援西藏

首页 > 援藏 > 援藏人物

援藏干部王齐荣:“我欣慰,自己是块奠基石”

孙海涛 张帆    发布时间: 2010-08-07 14:02:00    来源:人民日报

王齐荣在野外指导学生勘察设计。
  王齐荣在野外指导学生勘察设计。记者 孙海涛摄

  2004年7月,受中组部和教育部委派,41岁的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王齐荣博士作为中直机关第四批援藏干部,赴西藏大学工学院任院长。3年援藏期满,他请求继续留藏,转为第五批援藏干部。今年5月,第五批援藏干部工作即将期满,他再次申请转为第六批援藏干部。但因母校工作需要,这次他的申请未获批准。

  即将踏上归程,回首望去,王齐荣的一片心血已滋养培育出成片果实。

  用牦牛精神、羚羊速度创建的工学院

  尽管早有思想准备,刚到西藏时的王齐荣还是为眼前的一切而惊讶。刚刚成立的西藏大学工学院,4个本科专业任课教师不到30人,除一人有硕士学位外,其余全是本科学历。

  师资队伍的增强、实验室的建设、老专业的调整完善、新专业的论证设置……王齐荣开始了一系列的创建工作。

  几经奔波,西南交大成了西藏大学工学院的师资培训基地。王齐荣将学院每年的办公经费绝大部分用于师资培训。

  6年辛苦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学院专任教师增加到68名,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从4人增加到14人,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75%……

  面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王齐荣敏锐地意识到藏文信息化的重要性。他提出要把藏文信息化研究作为学院最优势的学科加以培育,力争走在世界前头。

  在他的指导下,时任副院长的欧珠教授具体实施藏文信息化工程。艰苦的努力终使愿望成真:4个藏文编码国家标准从这里产生,藏文语音图形识别模式、藏文翻译系统、藏文智能化系统等一系列信息技术成果问世。西藏大学藏文信息研究中心相继成为西藏自治区藏文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藏文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

  6年里,工学院的专业从4个增加到8个,实验室从12间增加到66间,设备总价值增加了30倍,学生从600名增加到1300多名。工学院从西藏大学最年轻的学院发展成为全校第二大学院。教育部本科教育评估中心的专家评价道:这是一所“用牦牛的精神、羚羊的速度创建的工学院”。

我要留言: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