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心西藏 全国支援西藏

首页 > 援藏 > 援藏人物

福建援藏教师张敏:爱心浇灌雪域“格桑花”

罗布次仁 拉巴次仁 坚赞    发布时间: 2010-07-26 09:05:00    来源:新华网

 西藏林芝八一中学福建援藏教师张敏在给学生上课(7月15日摄)。
西藏林芝八一中学福建援藏教师张敏(中)课间与藏族学生交流(7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格桑达瓦摄

西藏林芝八一中学福建援藏教师张敏戴着呼吸机准备午休(7月15日摄)。
西藏林芝八一中学福建援藏教师张敏在给学生上课(7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格桑达瓦摄

  在“西藏江南”林芝,走进八一中学浓郁民族特色的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红色的喜报。今年中考,这个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初级中学,一名学生考取全自治区汉文中考第一名,3名学生获得600分以上的高分,500分以上学生有52名,18名学生达到内地散插班分数线。

  优异成绩的背后是林芝八一中学各族师生的辛勤汗水。但此时此刻,八一中学的各族师生都会不约而同提起一名汉族教师,他就是福建援藏教师——张敏。三年来,张敏在患多种疾病的情况下,带着呼吸机奉献在雪域高原,以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开创性地工作,成功地进行20多项改革,促使受援学校教育在改革中跨越式发展。

  在第五批援藏干部陆续返回内地之际,学校开展学习张敏先进事迹,依依惜别这位默默奉献在西藏高原,以爱心浇灌雪域“格桑花”的优秀人民教师。

  “使命的光荣足以让我骄傲一生”

  2007年6月,张敏被选为福建第五批援藏干部,这位身材壮实的汉子自信地拍着胸脯:“我能行”。他深信,20多年来当班主任、教研组长、教务处主任所具备的素质,在条件艰苦、教育手段相对落后的西藏一定会有一番用武之地。

  进藏后,张敏担任林芝八一中学常务副校长。在这座现代化的校园里,他发现与之难以相适应的是学校管理松散、教学水平不高,教育理念还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经过3个月的深入调查研究,张敏提出以建立西藏自治区级初级示范中学为目标,实施教育教学改革。

  在福建援藏工作队里,张敏还和同志们一起负责“闽藏青年育才工程”、尼洋阁非物质文化博物馆建设项目等,工作常常交叉冲突,头疼、失眠、吃不下饭折磨着他。直到有一天,同事在卫生间发现了瘫软在地的张敏,送到医院检查发现尿酸、血压等10多项指标超标。但此时,正值援藏项目、学校课改攻坚阶段,他不敢松懈,在医院歇了一晚,又匆匆赶回学校。

  2007年12月,援藏干部回福建休整,医生在检查时发现张敏的甲状腺、胆囊有肿瘤,并同时进行两次手术。组织上建议他放弃援藏,可张敏怎么也割舍不下藏区的师生。

  4个月后,张敏拖着虚弱的身体再次回藏。

  张敏是个拼命三郎,为了和工作队同志一起做好尼洋阁非物质文化博物馆建设,他学习博物馆建设和文物收集、鉴定的相关知识,深入各县乡收集文物、整理有关文字资料。工作再苦再累,他从不哼一声,同事常见他捂着胸口,喘不上气来。面对大家关切的目光,张敏总是笑笑说:“高原反应强了一点,吸点氧就没事了”。

  细心的人们透过张敏的笑容发现,他的头发变白了,脸上的皱纹多了。2009年2月,张敏回福建休假,开始出现严重的睡眠呼吸停顿现象,最低氧饱和度55%,脉搏每分钟27下。医生告诫张敏不能到缺氧地区工作,同时要求再动鼻中隔切除和喉管扩张两个手术。

  张敏说:“当时听到医生的话,我心里特别难受,因为原来开过两刀,如果再动两个手术,那很有可能我的援藏使命就不能完成了。”这次,张敏不顾医生的建议和家人的反对,选择了保守治疗,为此,他每天吸氧和服用药品坚持工作,晚上戴呼吸机睡眠。

  “你难道不要命了么?”面对亲朋好友的关心,张敏知道,西藏更需要自己。他在工作日记中写道:“选择西藏,因为艰苦是磨砺人生的最好硎石,奉献西藏,因为使命的光荣足以让我骄傲一生。”

我要留言: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