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心西藏 全国支援西藏

首页 > 援藏 > 援藏人物

心中有朵格桑花——记国务院新闻办援藏干部刘萱

罗旭    发布时间: 2010-07-16 14:42:00    来源:光明日报


刘萱(左一)在那曲与牧民喝茶聊天

  2004年7月,正是格桑花盛开的季节。从贡嘎机场到拉萨市区的路上,漫山遍野的格桑花在拉萨河畔开得蓬蓬勃勃,美得如诗如画。45岁的刘萱,把眼睛紧紧贴向车窗,窗外扑面而来的是她即将日夜相守的雪域高原。

  这一年,作为中央、国家机关第四批援藏干部中的一员,中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干部刘萱告别繁华的北京、告别舒适的家庭、告别年幼的儿子,来到西藏担任自治区外宣办副主任。

  6年来,刘萱在这块氧气含量只有平原百分之六十的土地上,忠实实践自己的职业选择,为树立中国西藏良好国际形象而殚精竭虑、恪尽职守。

  在她心中,仿佛有朵盛开的格桑花,时刻吐露着芬芳,全心全意地拥抱着党,拥抱着国家,拥抱着人民,拥抱着西藏这片蓝天沃土。

  “老西藏精神”在刘萱这个“新西藏人”身上得到了体现

  刘萱入藏那年,12岁的儿子小学刚毕业。初中3年,儿子经历了从儿童到少年的成长变化,刘萱却照顾不了他的学习和生活,孩子的成绩受到一定影响,感情上也与她有了隔膜。

  即便如此,援藏三年期满后,刘萱还是出人意料地主动申请,继续援藏三年。她的想法是:“好不容易熟悉了西藏的情况就离开太可惜,再留三年可以为西藏外宣作更多的贡献。”

  2005年,西藏庆祝自治区成立40周年之际,刘萱接到进藏以来的第一项重任——按照上级领导的新要求,在一个月内编辑出版一部反映西藏40年巨变的大型画册。

  那是没白天没黑夜的一个月。恨不能生出三头六臂的刘萱,像一股旋风一样,把同事、朋友、家人通通“裹挟”起来,在西藏的出力气,在北京的出关系,大家都被她调度得团团转。最终,近300页的画册居然提前完工,受到各方肯定,成为数年里西藏外宣的重要资料。

  见识了她的这种“蛮劲儿”,藏族朋友们都开始叫她“刘爱藏”。“她从来没把自己当成一名匆匆过客。”在藏学界享有盛誉的西藏摄影家协会主席德木·旺久多吉这样评价这个“爱西藏比爱儿子还多”的女子,“踏上这块土地的那一刻起,她就已把一颗滚烫的心双手呈上,献给了西藏。”

  在藏6年期间,刘萱每年在藏工作达300天,加起班来几天几夜不眠不休是常事,还曾有两个春节坚守工作岗位没有回家。2008年8月的一天凌晨,刘萱因疲劳过度病倒了,急性阑尾炎穿孔。在她因疼痛而陷入休克的时候,幸有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李素芝及时过问,立即安排手术,她才得以与死神擦肩而过。

  “作为一名援藏干部,刘萱既为西藏外宣工作带进新思路又很好配合当地干部工作。”西藏自治区外宣办主任索林说,“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在她这个‘新西藏人’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她与藏族同胞同呼吸、共命运,共同经受风雨考验

  像高原上守望千年的格桑花一样,身高只有1米55、瘦瘦小小的刘萱,看似柔弱,实则坚强。在西藏外宣的第一线,她一再让人见识了小女子身上的爆发力是多么惊人。

  2008年3月14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在拉萨爆发。当天中午,在奉命赶赴一线指挥部的路上,刘萱遭到数十名暴徒的疯狂袭击,数十块砖头砸入车内。危急时刻,她果断指挥藏族司机冲出重围,坚持赶到指挥部并立即投入工作,直至次日凌晨。

  3·14事件发生后,国际舆论一度出现了是非颠倒的复杂局面,各种流言蜚语甚嚣尘上。3月16日,央视8人特别报道小组紧急赴藏。为了保障记者的安全,刘萱在几个小时内协调来一辆警用装甲车。记者组一到,刘萱便带他们进入形势还很严峻的八角街和嘎玛贡桑街道等打砸抢烧重灾区,留下了宝贵的第一手图像资料和采访素材。

  在刘萱和她的同事们协助下,记者采访了“以纯服装店被烧”、“藏族医生救汉族孩子”、“在拉萨外国人眼中的3·14”等反响巨大的报道题材。从3月16日起,央视新闻每天都有关于3·14事件的现场报道。央视制作的短片《拉萨314打砸抢烧暴力事件纪实》被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三百家电视机构转播,为我国在国际上争取主动权、把握话语权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9年夏天,刘萱回北京筹办建国60年西藏自治区成就展时,就自己在西藏所经历的生死洗礼与考验,和已经是17岁大小伙子的儿子进行了深入交流。回到拉萨,她就接到了儿子王子川题为“致高原英雄母亲”的一封信,信中说:“向往精忠报国的你,5年前远赴祖国的边陲西藏。这5年的时光使你成为一段传奇,成为一名英雄!我应该为我的母亲感到骄傲和自豪!”

  母子之间长达5年的隔膜在这一刻冰释,捧着信纸,刘萱泪流不止。

  她以宽广的视野,为宣传真实的发展变化的西藏而努力

  3·14事件后,西藏外宣工作面临的形势复杂、任务艰巨。刘萱和同事们一起,重新审视西藏外宣工作思路,探索如何充满自信地塑造良好、真实的中国西藏国际形象。她主张:“我们应当满怀信心地主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西藏的声音。”

  外宣干部刘萱的敢干敢闯,得到了包括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崔玉英在内的各级领导的肯定和支持。也正因如此,刘萱常说:“这6年是我生命中爱与被爱最多的6年。”

  年复一年,她和同事们坦然地向境外记者提供各方面采访线索,全力配合各种各样的采访要求。德国《明镜》周刊总编辑奥斯特说:“西藏的美丽、现代、洁净、社会安定、秩序井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来自瑞士等国家的记者则表示:“我们对西藏的印象需要重新思考。”

  她像格桑花一样在高原扎根,向世界展示了雪域高原的圣洁与美好

  格桑花有水就能生存,有阳光就会灿烂,在苦寒之中也要绚丽美好。像格桑花一样在雪域高原扎下根芽的刘萱,身上也洋溢着这样的特质。

  2009年12月,到尼泊尔出访,由于外事活动频繁,刘萱几天几夜都没怎么睡觉。身心透支到极点的她,在受邀参加境外首家中国西藏书店的开业典礼前,依然不忘换上白色套裙,并挤时间买了一条红色围巾系上。

  援藏6年里,作为西藏外宣办副主任,刘萱主持了100多场新闻发布会。每次发布会上,这个平时总是冲锋衣配球鞋的小女子,都会身着正装。她知道,这一刻,自己关系着中国西藏的国际形象。

  2008年奥运火炬登顶珠峰时,刘萱在珠峰大本营新闻中心,连续主持了15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新闻发布会。其间,她忙得常常是夜里只能睡两三个钟头,连续多日头痛、流鼻血,体重掉了5公斤。

  2009年,刘萱当选为全国“三八红旗手”,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并因此获邀前往北京参加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的观礼活动。

  200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观礼台上,刘萱激动而振奋,碧空之下,四海欢腾,九州同庆,双颊印着高原红的刘萱却突然百感交集,在欢呼雀跃的人群中悄悄蹲了下来,捂住脸静静地哭了。泪珠滚动中,在西藏经历的一切,如一条白练飞舞而过。

  那一刻,云静风止,长空浩荡。而那朵栉风沐雨的格桑花,却仍在她心里,开得生机勃勃,无怨无悔。

 

(责编:丁丁)

我要留言: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