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第三批援藏干部吉隆县委书记赵世荣
“三年在人的一生中,只是短短一瞬,但援藏这三年却成为我生命中的永恒记忆!”吉林省第三批援藏干部吉隆县委书记赵世荣在援藏工作总结这样写到。
赵世荣说,在吉隆这三年,是对个人思想境界的一种升华。对于吉隆是一辈子的情节,这种情节会伴随他的后半生,永远无法改变。
援藏三年,始终坚持“五个不”原则
在援藏期间,赵世荣提出“五个不”原则,用真情开展援藏工作,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县各族人民群众,为吉隆县发展稳定作出了应有贡献。
一是不改变工作思路。吉隆县确定的“3466”发展思路是前几届班子经过艰苦探索才形成的,而且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实践证明,保持既定发展思路不动摇是正确的,这三年吉隆确实发生了巨大变化。2007年以来各级领导干部多次莅临吉隆视察指导工作,对吉隆坚持“3466”发展思路不动摇,并通过齐心协力抓落实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是不搞形象工程。2007年开始,领导班子决定把1800万元援藏资金的80%用在产业发展和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新建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3个,建设日光温室100栋,并建设了试验示范基地,试种推广了蔬菜瓜果品种12个,目前,地产蔬菜已经可以基本满足市场需求,结束了吉隆县吃菜靠外运的历史。
三是不急功近利。针对吉隆县环境治理困难,群众卫生意识差的问题,开展了创建文明卫生县活动,组织全县干部群众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保护城乡生活环境、树立吉隆发展新形象。现在,干部群众卫生意识明显增强,全县整体环境卫生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提升了吉隆形象。
四是不单打独斗。在援藏项目实施过程中,援藏干部一方面充分信任并紧紧依靠当地干部群众实施项目,不搞援藏干部的单打独斗;另一方面,科学整合各方面资金建设项目,不搞援藏资金的单打独斗。团结和组织当地干部群众,科学使用项目资金,把钱用在刀刃上,使老百姓能得到真正的实惠,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共同促进吉隆经济社会的发展。
五是不做特殊公民。援藏伊始,赵世荣就在全县干部大会上代表援藏干部表态,要牢固树立“我是西藏人,我是吉隆人”的思想,同吉隆人民同甘共苦,全身心地投入到吉隆的发展、稳定和建设中去。赵世荣说:“作为我本人,一是要当好班长,团结县委一班人,带领全县人民坚决跟共产党走不动摇。二是要做好公仆,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全心全意、尽心尽力为吉隆人民谋福祉。”
一件小事感动至今
在采访过程中,赵世荣说:这三年里,让我感动的事情很多,我们这批援藏干部于2007年6月22日到吉隆县,6月26日晚,旅游局局长及各旅行社负责人考察吉隆旅游市场,路途中的桥被冲断,人员只能隔河相望。当时情况紧急 ,担心人员伤亡,我要求领导班子立即赶到现场,必须马上抢修断桥。就在这时,一位司机送了一床棉被给我,“书记,把棉被带上吧,不然夜里会着凉。”由于初来西藏,对西藏昼夜温差大的情况不了解,当时不以为然,等到半夜的时候,还多亏那床棉被了。虽然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这让我难以忘怀。现在每每路过那个地方,都会让我想起那个司机和那床棉被。
三年的援藏工作,援藏一班人踏遍吉隆县所有乡镇,现今的吉隆的人们,正在感受着美化的吉隆带来的新气象,文明的气息正在吉隆大地徐徐升腾……
援藏工作即将结束,赵世荣说,任何要走的感觉都没有,始终心系吉隆的发展,走的时候,不希望有送别的场面,这样我还是吉隆人!
(责编:南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