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心西藏 全国支援西藏

首页 > 援藏 > 援藏人物

援藏干部唐海蛟:牢记使命乐奉献 情系古城无怨悔

杨正林    发布时间: 2010-05-20 10:05:00    来源:西藏日报 中国西藏新闻网

  2007年5月,唐海蛟受北京市西城区选派,作为北京市第五批援藏干部到拉萨市城关区开展援藏工作,任区委副书记、区长职务,重点抓经济、城市建设与管理、稳定局势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3年来,他始终牢记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全身心投入到援藏工作中,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受到自治区、拉萨市两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和各族干部群众的普遍赞扬。

  立足实际谋新路

  3年来,唐海蛟围绕首府城区实际,正确研判发展形势,将城关区工作重心放在打造良好发展环境和平台上,以加强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为切入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提出了新时期城关区工作思路以及把城关区建设成体现西藏特点、首府气质、具有浓厚历史民族文化的高原中心城区的工作目标。工作思路即:一是将工作重心由农村自我发展转向以城市发展带动农村发展,积极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切实抓好城市建设和管理,统筹城乡发展;二是将经济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政府主导发展转向切实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政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三是将政府职能从项目型、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切实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树立区域发展观念,把为拉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作为一项职责来抓;四是转变区属工作意识,强化首府意识,加强属地管理,努力为西藏首府城市承担起各项服务职责。这些思路受到自治区、拉萨市两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并完全符合城关区实际,对城关区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优化环境助发展

  为不断开创首府城区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唐海蛟带领政府一班人始终坚持发展不放松,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积极搭建发展平台,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促进产业升级;优化发展环境,推动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特色民族手工业、现代都市农业大发展,使城关区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运行质量不断提高,支柱产业不断壮大,重点建设项目稳步推进,改革开放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综合经济实力跃上了新的台阶。3年来,城关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9.5%,2009年完成30.69亿元,比2006年增长47.3%;城关区财政收入年均递增20%,2009年达到1.67亿元,比2006年增长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8%,2009年达到13714元,比2006年增长47.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4.87%,2009年达到6712元,比2006年增长52.63%。2009年底,城关区已基本实现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

  坚持规划先行,合理布局区域经济发展。唐海蛟按照“保老城、建新城”的要求,进一步加大老城区的保护与开发力度,积极做好拉萨河沿岸经济发展布局;顺利完成东城新区第一期土地征收储备,扎实推进东城新区二期土地储备工作,保障中长期发展用地需求;切实加强东城核心商务区的规划建设,稳步推进东城区集体预留土地的开发建设,通过“以地招商”合理布局东城区产业发展,使东城新区发展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加快白定科技园区的建设步伐,统筹规划园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做好白定科技园区的招商和企业入驻;突出城关区旅游支柱产业的定位,全面完成《拉萨市城关区旅游总体规划》。同时,唐海蛟亲自组织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制定了“十二五”期间城关区的发展思路和目标、重点工作、支柱产业和经济发展区域布局。

  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工作首位。唐海蛟积极推动教育、文化、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事业迈上新台阶,全面完成牛奶公司、贸易公司等国有企业改制,妥善解决牛奶公司和贸易公司改制后职工安置补偿问题,并将符合条件的职工纳入社会保障范围,投入190余万元解决城关区供销社系统半脱产人员121人的一次性经济补偿问题,解决好拖了近10年的老问题;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坚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入手,实施完成城关区1300套城市廉租房工程的建设,全面完成1497户农牧民安居建设任务;认真抓好重点民生工程,顺利完成676户地震灾后民房重建任务,扎实推进老年福利院建设;积极推动成立城关区贫困学生助学基金,全面完成《城关区地方志》修编工作,这是西藏民主改革以来城关区的第一部地方志。

  同时,唐海蛟积极发挥好两区之间的桥梁作用,加强两区人民的深厚友谊,把援藏资金更多地投向投资规模大、社会影响大、实际效果好的工程。结合服务型政府建设,科学使用北京市西城区援助的2100万元,实施市民服务中心建设,目前基本建设完成;推进城市环卫设施建设,西城区援助96万元,购买4辆环卫车,切实改善了城市环卫设施;西城区援助70万元,规划建设老城区标识导引系统,项目建成将会有效地改善老城区旅游环境面貌;西城区积极帮助规划设计城关区老年福利院项目,提出了新的设计理念,为城关区老年福利事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年来,经过不懈的努力,城关区经济社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拉萨市8县(区)综合考评中,2007年列第三名,2008年列第二名,2009年跃升第一名。

  找准重点抓改革

  唐海蛟立足于首府城市的功能和定位,在工作中结合西城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大力推动“三个改革”。

  推动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制定了《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全面取消街道办事处的招商引资及争取上级资金等任务,以城市管理、社区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工作重点;搭好基层工作框架,按照“五办一所”的要求,各街道分别设立党政办公室、城市管理办公室、社区建设办公室、综合治理办公室、民宗统战办公室及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并明确一名副主任专职负责;加强街道办事处工作力量,调整充实街道办事处干部力量;进一步调整街道行政区划,新成立两岛街道办事处,新建改建6个街道办事处的办公服务楼,规划建设街道办事处服务大厅,有效改善了街道办事处的办公和服务条件。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成立城关区华城资产经营投资有限公司,建立国有资产的监管运营体系,搭建区政府投融资平台,有效对全区国有经营性资产进行管理、经营、投资,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调整现有机构,新设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等单位;进一步明确政府各部门职责,使机构与职能相匹配;加强政府服务体系的制度创新,建设完善好政府服务运行体系;加快效能型政府建设步伐,实现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以建立市民中心“一站式”服务大厅、优化政府服务流程为突破口建设服务型政府。

  创新模式强管理

  拉萨作为国际高原旅游城市和全国人民都向往的旅游城市,城市环境是第一张名片。经过唐海蛟3年来的辛勤工作,从建设环卫体制、完善机制和制度、培训队伍入手,突出街道办事处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了符合首府城市实际的有效机制;扎实推进“门前三包”,不断加大对环卫工作的投入力度,城市环卫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容市貌得到明显改善;积极推进老城区危旧房保护与开发、城市自建小区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实施八一、拉鲁等“城中村”改造工程;重点推进城市主干道、东西大门、大昭寺广场、老城区、太阳岛、拉萨东大门环境整治,有效解决大昭寺、八廓街周边占道经营的近千个摊位的整治工作。2009年,拉萨著名的八廓街被评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

  作为自治区人大代表,唐海蛟积极履行职责,立足工作实际,深入调研思考社区工作,在《西藏发展论坛》上发表《解放思想创新体制全力推进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一文,并积极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于2009年下发的1号文件《关于推进拉萨市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47号文件以及拉萨市委下发的21号文件等推进社区建设的一系列文件精神,推动各级党委、政府正式把和谐社区建设纳入重点工作范畴。城关区委、区政府强化对社区建设的指导,加强社区基层党建工作,发挥社区党支部的“龙头”作用,统领和谐社区建设全局,大力夯实和谐社区建设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不断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拓展社区服务,强化社区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加强社区医疗、社区文化、社区就业、社区环境等工作;推进社区党员设岗定责,认真做好社区各项服务工作;进一步整合政府各部门在城市基层的办事机构,积极推进“一站式”服务,提高政府政务服务效率,促进公共服务社会化;合理调整街道社区行政区划,新建19个社区居委会,新建1个街道办事处,整合调整2个街道办事处,切实做到了城市基层组织全覆盖,为维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从2009年起,每年安排每个街道办事处10万元专项经费,每个社区居委会20万元工作运行经费,促进社区居委会与经济实体的分离,加强社区各项服务工作;加强和充实社区基层工作力量,加大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力度,面向社会招聘139名社区专职工作者,全部纳入公益性岗位。2009年,扎细街道办事处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俄杰塘社区居委会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夯实基础促和谐

  3年援藏中,唐海蛟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扎实开展维护稳定工作。

  积极参与处置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拉萨“3·14”事件发生后,唐海蛟立即终止休假,于3月15日中午赶回拉萨,力克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不适,连续几天几夜坚持奋战在第一线,以扎实的工作促使社会秩序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恢复。

  建立健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长效机制。认真汲取拉萨“3·14”事件教训,加大维稳工作财力保障,全力确保社会局势稳定;建立健全寺庙管理长效机制,切实依法维护寺庙和宗教活动正常秩序,强化寺庙法制宣传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全面推进“平安寺庙”创建活动;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军、警、民联防联治,该做法在全市范围得到推广;初步建立起民兵和治保巡逻、社区党员和志愿者护院、低保人员邻里守望、基层干部清查的全民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维稳工作机制;加大信访工作力度,畅通信访渠道,及时疏导化解矛盾和问题,健全人民内部矛盾排查调处机制,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得到及时妥善解决。

  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机制。针对拉萨城市流动人口多的实际,在城关区成立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在各乡(办)设立综合治理办公室,在各社区设立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站,与公安局、派出所协调开展各项管理工作。通过在嘎玛贡桑街道办事处的成功试点,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全面建立起“人来登记、人走注销、以房管人”动态管理、出租房屋分级管理等制度和管理网络,对流动人口实现了有效管理和服务。

  长期在外工作,很难照顾家庭,但作为援藏干部,唐海蛟始终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努力克服家庭种种困难和思乡之苦,一心扑在工作上。3年中每次休假他都是最后一个离藏、最先返回的。2007年11月,唐海蛟的妻子在陕西咸阳出差遭受严重车祸,唐海蛟等他妻子脱离生命危险,用救护车把妻子送回北京医院住下后,他带着无限的惦念和愧疚第二天就返回工作岗位。2009年春节,妻子需要第二次住院手术,唐海蛟利用轮休的15天陪同,由于联系手术时间正好延迟到要回西藏的前一天,妻子下手术台麻醉醒来后第一句话就对他说:“我没事了,你明天还是回去吧……”心疼、内疚、自责,一下子涌进唐海蛟的心头。擦干眼泪,第二天一大早,唐海蛟还是告别即使躺在病床上仍然对援藏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的妻子,义无反顾踏上前往西藏的行程。

  “从他的一言一行,充分展现了北京援藏干部的新形象,充分证明中央援藏工作政策的英明、伟大、正确!”拉萨市委常委、城关区委书记赤列多吉对唐海蛟赞许有加。

  3年来,唐海蛟同援藏干部一道,经历了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战斗、特殊的奉献、特殊的考验、特殊的锻炼,进一步锤炼了党性修养,加深了对国家安全、祖国统一、民族团结重大意义的理解,增强了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圆满地完成了北京市交给的援藏任务。2007年至2009年,他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2009年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西藏自治区国防动员建设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责编:晶晶)

我要留言: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