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999年12月从陕西安康入伍至陕西省公安消防总队,2005年7月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毕业后援藏,是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消防警官。但是,他却拥有着与普通人不一般的经历:参与过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的处置工作,进驻珠峰大本营参加了奥运火炬登顶珠峰消防安全保卫,走遍了西藏50多个县(市、口岸)……
援藏期间,他先后4次荣立三等功,3次年终考核被评定为“优秀”,1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次被评为“全国公安消防部队‘三争优’先进个人”,多次获得公安部消防局和人民公安报社、西藏日报社“优秀通讯员”称号和各类“好新闻”奖……他就是全国公安消防部队第七期援藏干部、自治区公安消防总队防火监督部助理工程师胡兵。
在大队:想当“大学生”先当“小学生”
离拉萨1700多公里的阿里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羌塘高原核心地带,是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等相聚和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被称之为“万山之祖”和“百川之源”,是孔繁森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胡兵的援藏生活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初到阿里地区的胡兵,被分配到了噶尔县公安消防大队,他所收到的“见面礼”也和别人没有什么两样,仍然是流鼻血、头痛、失眠、胸闷等高原反应。但他没有被困难吓倒,在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西藏自治区消防条例》、《消防参谋业务》等消防法律法规和业务书籍的基础上,还积极主动地学藏史、说藏话、唱藏歌、跳藏舞、习藏礼、交藏友,并努力对照所学和工作实际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做到边学习、边应用、边提高,很快就与当地干部群众打成了一片。“当我到达阿里时,官兵们稀松的头发、酱紫色的脸膛、干裂的嘴唇、凹陷的手指甲和营区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标语就在我心里烙上了深深的印记,于是我便下定决心要先当好‘小学生’,让自己在工作中磨练意志,在拼搏中放飞青春。”当记者问起胡兵初到阿里地区公安消防支队时的感受时他如是说。
“万里朝霞映彩云,壮士挽弓将欲行,为使橄榄辉相映,金戈铁马任平生。”这是胡兵申请援藏时写的一首诗,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几年来,胡兵始终坚持政治上求硬、思路上求新、作风上求实、形象上求好,无论领导交给他什么样的工作任务,他的回答总是“是”、“坚决完成任务”、“请领导放心”,并无怨无悔加班加点保质保量完成。“胡兵在大队工作期间,无论是执勤战备,还是灭火救援,他每次都冲锋在前;无论是消防执法、部队管理,他处处都一丝不苟。队列里,他身子站得比别人直,口号喊得比别人响;学习中,他功夫下得比别人大,笔记记得比别人多。特别是在各类消防执法工作中,他始终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开展工作,认真拟制各类法律文书,不谋私利、不徇私情、热情服务、公正执法,未发生过任何警民纠纷,赢得了上级领导和社会群众的一致好评。”时任噶尔县公安消防大队大队长张友如此评价胡兵。
在支队:甘当“运动员”不当“裁判员”
援藏不论年龄大小,在藏不论职位高低,都是祖国热血儿女。由于工作表现突出,胡兵在噶尔县公安消防大队工作不久就被借调到了阿里地区公安消防支队司令部工作,工作性质有了很大的变化。
人生无止境,奋斗无止境,奉献无止境。由于胡兵所在的部门警力不足和人员休假等原因,战训、警务、通讯、内勤、部队管理和机关食堂等工作任务都压在了他的肩上。但他不仅没有被压垮,反而越战越勇,白天坚持到基层去指导训练和参与公务执勤,中午和晚上处理大量的文字材料,几乎每天都要在寒冷的办公室里呆上14个小时以上。当别人问起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工作动力时,他笑着说:“我虽然是援藏的,但我更是‘运动员’,而不是‘裁判员’。”刚调任支队的副参谋长赵新文到任后,看到胡兵红肿冻裂的双手时,便立即找来防冻霜给胡兵擦上,并教育新来的同志说:“要说学习的榜样,胡兵就是你们身边最好的典范!”
司令部的工作千头万绪,除了大量的日常工作外,还有诸如维稳处突、岗位练兵、士兵考核、士官培训、信息化建设等专项工作。为了干好这些工作,胡兵虚心求教,多方搜集资料,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兢兢业业地完成了领导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期间,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先后撰写出学术论文及其它文学作品11万余字。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消防车性能分析》还获得了公安部消防局“全国公安消防部队调研文章优秀奖”和自治区消防协会、自治区公安消防总队全区消防征文比赛二等奖。
2007年5月,胡兵接到了调任自治区公安消防总队机关工作的命令。当时正值司令部领导调整期间,胡兵是司令部的负责人,正在协调为支队公寓楼接入光纤的有关事宜。面对有关施工队伍近10万元的要价。胡兵犹豫了:支队其他干部对通讯业务不熟悉,我走了怎么办?经请示总队同意后,胡兵被延长一个月离开支队,自己带着战士开始打孔、布线和购置相关材料,废寝忘食地工作了起来,前后花费不到5000元就完成了整个工程,为支队节省了大量经费。“司令部干部都是新调来的,以后的工作怎么延续?”看着离总队要求报到的时间越来越近,胡兵心急如焚。经过一个通宵的努力,一份十几页的条款式《下半年工作安排》送到了时任阿里地区公安消防支队政治委员彭期用和新任领导的办公室,彭期用感动地说:“进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这句话在你身上体现得很到位。你还没有离开阿里,却已经给支队留下了最宝贵的东西!”
在总队:既当“战斗员”又当“宣传员”
2007年6月,胡兵正式调入自治区公安消防总队防火监督部工作,在新的岗位上开始了全新挑战。“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绽放出火花”,面对新的挑战,胡兵用这样的话谱写着自己的人生历程。
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发生后,胡兵被派到甘丹寺参与执勤工作,与战友们坚定不移地站在了维稳处突第一线。特别是在一次执行任务中,他冒着生命危险义无反顾地站在第一线,用血肉之躯与大家一起构筑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火墙”。
随后,胡兵又随同工作组赴奥运火炬西藏传递沿线督导工作,并进驻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参与消防安全保卫和消防宣传工作。在常年主导风力7-10级、空气中氧含量相当于海平面1/4左右的生命禁区里,白天平均温度基本都在0℃左右,晚上最低温度能达到零下20℃,大家钻在睡袋里裹着三床棉被还被冻得瑟瑟发抖,鼻孔里呼出的热气很快就在被子边上结起一层薄冰。吃饭时,筷子头被凝结的油脂裹得越来越“粗”,半生不熟的米饭进到嘴里后,咕噜噜地在喉咙里直打转……尽管条件如此艰苦,胡兵仍然坚守岗位,既当战斗员,又当宣传员,先后陪同领导行程11000余公里,走遍了日喀则地区的19个县(市、口岸),较为全面地掌握了奥运火炬沿线的基本情况,并加班写出了各执勤点的消防工作情况汇报和通讯报道。
几年来,胡兵不但参加了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青藏铁路通车、奥运火炬拉萨传递等重大事件、活动的消防安全保卫工作,还先后在《人民公安报》、《西藏日报》、《消防周刊》和《中国消防》杂志等媒体上发稿800余篇,多篇稿件被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消防在线等网络媒体刊发或转载;参与编写了《坚守忠诚——西藏自治区公安消防总队参与处置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纪实》一书,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特别是2007年6月以来,他还先后担任着《西藏消防》杂志编辑、中国消防在线网站专职编辑、《西藏日报》责任编辑等。
生活中:既是“无情汉”又是“多情者”
安心援藏是一种责任!一心为民是一种责任!倾心倾力是一种责任!一方厚土,成就了开拓者的无比事业;奉献高原,铸就了火热的援藏人生。在胡兵的身上,记者不仅深深感受到了这种神圣重于泰山的援藏职责,更发现他把这种责任带到了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高原是一首歌,歌唱的是青春;高原是一堂课,讲述的是奉献。几年来,胡兵因这种责任发生过许多感人事迹。一次,上等兵小颜值班时上厕所没有把班交清楚,胡兵发现后,立刻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你知道值班电话有多重要吗?这可是人民群众关键时刻的‘救命线’,责任重于泰山……”经过批评教育,小颜深深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投入到了各项工作中,最终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荣立了个人“三等功”;战士小周、小彭等参加考学时,胡兵不但抽时间给他们辅导功课,还自己掏钱给他们邮寄材料和购买学习资料;2008年南方冰冻雪灾和汶川大地震时,胡兵主动捐款和交纳特殊党费数千元;阿里地区产妇和农民工病危需要献血时,胡兵先后4次走上献血台;慰问孤寡老人和贫困学生时,胡兵又把一大堆水果、学习用品送到了他们的手里……
胡兵对战友和人民群众是如此“多情”,可对父母妻儿却又是那么“无情”。由于胡兵在西藏工作,母亲和妹妹住在陕西安康,岳父母、妻子和女儿住在河北廊坊,妻子是唯一来过西藏且只在拉萨呆了7天的亲人。这期间,他还出了一趟差,除掉出差和在办公室工作的时间,陪妻子的时间就是屈指可数的几十个小时,甚至妻子离藏时他都没有时间到机场送一下。胡兵告诉记者,最让他触动的是“爸爸在墙上”和“四个苹果”的事,经进一步采访得知,“爸爸在墙上”是他休假探亲时发生的事,当妻子指着胡兵教女儿叫“爸爸”时,女儿却倔强地指着墙上的照片说“爸爸在墙上”;“四个苹果”是2008年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结束后胡兵休假归队时发生的事,当时他为了避免离家时母亲伤心,临走前一晚上他和妻子住到了车站附近的另一套房子里去了,第二天天一亮就走了,到机场后他立刻就给母亲打电话,谁知母亲却还以为他没有走,一直提着四个苹果在车站等着,说是拉萨刚发生过事,要让他带四个苹果保他四季平安……
什么叫援藏?胡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作了很好的诠释。几年来,胡兵既有驰骋疆场的豪迈,也有爬冰卧雪的艰涩,既有生命禁区的生死考验,也有血浓于水的战友深情。他苦过、累过、笑过,自己也在工作中成长了、进步了,可是他的体重却从进藏时的138斤下降到了110斤,患上了心脏、脾增大和胆管结晶等疾病。许多亲友都曾问他:“在西藏工作又苦又累又危险不说,还患上了高原病,难道你真的一点都不后悔?”他坦然一笑:“怕苦就不当兵,怕累就不援藏,是援藏生活让我的生命有了新的内涵!”
没有要求,只有奉献;没有满足,只有前进。这就是胡兵的真实写照。采访即将结束时,当记者问起他即将援藏期满离藏还有什么心愿时,他深情地看了一眼湛蓝的天空说:“我现在的心愿就是在我战斗了1800多个日夜的地方再种一棵树,在这片美丽、圣洁的土地上留下我永远的思念和眷恋!”
(责编: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