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心西藏 全国支援西藏

首页 > 援藏 > 援藏人物

胡艳:300余名藏族学生深情喊她“阿妈”

姜兴华 秦光龙    发布时间: 2009-10-30 13:48:00    来源:解放军报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昆明陆军学院附属藏族中学高级讲师胡艳是一位军人女教师,她教过的300余名藏族学生都深情地喊她“阿妈”。十几年前,学生集体为她创作了一首诗《献给年轻的阿妈》:“我们从雪山走来,您给了我们圣洁的母爱,教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还有立身做人的道理……”

  “不让一个藏族孩子学习上掉队”

  1994年10月,全军唯一的教育援藏中学——昆明陆军学院附属藏族中学成立时,在地方中学教了11年英语的胡艳被特招入伍。当她兴奋地迎来首批藏族高中生时,文化复试却给她浇了一盆凉水:60名学生英语全都不及格。不仅如此,80%以上的学生未接触过英语。曾在地方中学有“英语一把刷子”之称的她,并不能挥洒自如。她找学校领导诉苦,得到的答复是:“这些孩子大多来自农牧区,英语底子薄,只要用心教,一定会变好的。”

  胡艳从学唱藏族歌、跳藏族舞、讲简单的藏语开始,让自己融入学生们的生活,拉近彼此的距离。学生扎顿讨厌学英语,把对英语课的反感转变成对胡艳的反感,上课打瞌睡,扮鬼脸,一批评就顶撞,并称自己是“差生”。“我的学生没有‘差生’!只要努力,你就会很棒!你学不好英语,我会像母亲一样失望的。”连续1个月,胡艳利用业余时间给他“开小灶”。一天,胃痛多日的胡艳忍着痛给扎顿买回急需的辅导资料,当晚又照常去给他补课。看到老师边讲课边用手顶着胃部,扎顿终于忍不住眼泪掉到书上。几名平时调皮的学生,看到这一幕都低下了头。后来,扎顿终于赶上了队。第一学期,胡艳就转变了5名类似的学生。

  开课不久,胡艳发现原有的教学经验已不再适用。她研读了20多本国内外英语教学专著,记读书笔记40多万字,向数十名专家、教授请教,终于摸索出了“培养带读员”、“口语一日一句”、“作业面批”、“情景教学”、“兴趣教学”等10多种适合藏族学生英语教学的方法。她撰写的20多篇论文,被专家称为“援藏英语教学的金钥匙”。学生首次参加英语会考,及格率仅为1.7%。一段时间后,会考100%合格,成绩一直名列昆明同类学校前茅。

  “让每个藏族学生都感受到祖国温暖的阳光”

  藏族学生远离家乡数千公里,为了安全,高中3年假期都在学校度过。胡艳总揣着个小本子,随手记下学生的家庭、身体、学习等情况,对学生做到“一口清”。学生有困难,常常还没开口,她已送去关爱:来自边远山区的孩子无钱买课外读物,她一个书店一个书店跑,买好后悄悄塞到他们的书包里;洛桑巴珠牙痛不想吃东西,她熬好稀饭端到他面前;桑布打篮球撞伤鼻梁流了很多血,她煮来红糖鸡蛋为他补身子;格桑占堆颈部骨折打石膏后穿不进毛衣,她特意买来大号毛衣给他穿……她教过的300余名毕业生,特意来信来电感谢她的,就有400多人次。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将知识传给学生,更要让每个藏族学生都感受到祖国温暖的阳光。”胡艳说。群桑从小失去母亲,性格孤僻,胡艳多次把他请到家里谈心。有一次,群桑患肺炎住院,几乎在同时,胡艳14岁的儿子也患了重感冒。“你有其他亲人照顾,现在有个藏族哥哥最需要我,我先去看他……”胡艳打电话给正在输液的儿子说明情况后,买了群桑喜欢吃的苹果、牛肉干,还专门为他做了莲子羹,直奔10余公里外的医院探望他。

  看到老师,群桑的泪水夺眶而出:“虽然我的藏族妈妈离开了我,但我有了您这个汉族妈妈。再不好好读书,我就不配做您的儿子。”出院后,群桑不再和同学疏远,很快赶上了课程。15年来,胡艳先后帮助10余名单亲学生走出阴影。

  学生达瓦桑珠眼压过高,血液粘稠,怀疑自己脑袋里有病虫。胡艳带着他到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和当地几家著名医院检查,最后治疗痊愈。达瓦桑珠的家长感激地对胡艳说:“从你身上,真正感受到了我们经常唱的‘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

  “夯实每个藏族学生立身做人的根基”

  2008年9月,又一批新生入学。胡艳在学生宿舍走廊里发现一个烟头,便拿着烟头走进学生宿舍,语重心长地说:“每个母亲都不愿看到自己未成年的孩子吸烟,因为伤害的是你们的身体,刺痛的是‘阿妈’的心。”那名抽烟的学生红着脸低下了头:“老师,我错了。”

  担任多年班主任的胡艳被学生称为“编外辅导员”。就连理发、剪指甲、洗衣服等生活小事,胡艳也一样操心。一个学生因不讲卫生,同学不愿接近他,胡艳带他去理发,教他洗衣服,见他指甲长了,又轻轻给他剪指甲,还用棉球给他清洗指甲污垢,这名学生感动地哭了。

  胡艳大胆推行“情商教育”。每天下晚自习后,她总要叫一个同学陪自己走一段:“我不敢走黑路,你送我一程。”胡艳借此机会讲评学生近来的学习情况,谈期望,提要求。学生们说:“短短几分钟,胡老师不光解决了我们的思想和学习问题,还在潜移默化中激起了‘我是一个坚强的男子汉,能够保护老师’的念头,自豪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

  一天晚上,有个学生提着礼品盒敲开了胡艳的宿舍门,原来他是受家长嘱托,来表达感激之情的。胡艳说:“老师帮你是应该的,也不图啥回报。这样吧,礼品卖给我,周末我用来请本月出生的同学过生日。”说着便按礼品标价掏出120元钱塞给这名学生。这件事也深深刺激了胡艳,她在《论为师与做人》中写道:“军队教师首先要相信党,对当前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不仅要大胆说‘不’,还要从自己做起,成为学生的行为楷模、心灵读本、精神伴侣……”

  播一颗信党的种子,多一群跟党的人。胡艳所教过的300余名藏族高中生,100%考上了大学,在校期间全部加入共青团,其中45人光荣地入了党。在2008年“3·14”事件中,所有毕业生都发挥藏族干部的优势,引导群众明辨是非,信党爱国,被当地党委政府称为“维护藏区社会稳定的种子”。

 

(责编:晶晶)

我要留言: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