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心西藏 全国支援西藏

首页 > 援藏 > 援藏人物

黄光纯:选择援藏,就是选择奉献

尼玛 李良    发布时间: 2007-09-12 15:28:48    来源:中国环境报

  黄光纯其人:

  黄光纯,1964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原福建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2004年7月至2007年7月任西藏林芝地区环保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3年来,他全身心投入到援藏工作之中,为改善林芝地区环保工作基础设施,提高环保工作业务水平和监管能力做出了突出贡献。曾获“福建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援藏3年连续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不久前,我们见到了援藏归来的黄光纯,没有想象中的疲惫,除了烙在脸上的高原红还没有完全退却之外,他依然那样开朗,精力十足。“3年援藏,我深刻体会了人们对援藏工作的概括:选择援藏,就是选择奉献、选择坚强、选择牺牲、选择壮美”。黄光纯对记者说。身为福建省环保系统首位援藏干部,西藏林芝地区环保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的他,把“磨练意志,提高自我;增进民族团结,推动环保事业”做为目标,3年来,在严酷的高原自然环境中,他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以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做到了在藏言藏、在藏忧藏、在藏爱藏、在藏为藏。在雪域高原上,在格桑花盛开的地方,留下了他一串朴实而又清晰的足迹。

  干出实绩:填补林芝地区环保多项空白

  林芝是西藏最美丽的地区之一,素有“雪域江南”的美称,著名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给这里带来了湿润和绿色,在平均海拔已经是3100米的香巴拉孕育出独特迷人的生态环境。2004年7月,黄光纯带着援藏激情来到这里,在身体还没有完全适应高原环境的情况下,就投入到紧张的调研工作中。他忍受着内地人到西藏初期都会遇到的强烈高原反应,喘着粗气,服着抗高原反应的药,甚至吸着氧气,频繁奔波于林芝县、工布江达县、米林县、米林农场、朗县等县(场),调研项目建设,了解掌握林芝地区环境状况和环保工作的开展情况,为制定3年援藏工作规划和圆满完成3年援藏工作的任务积累着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

  通过调研,黄光纯在惊叹雪域高原美丽的同时也陷入了深深的忧虑:在全国各地的积极支援下,西藏各地区都在大规模展开着道路施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的步伐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速推进。然而,正如改革开放初期的内地一样,经济活动的增多正在对西藏脆弱的高原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高原脆弱的生态如何得以有效保护?建设项目“三同时”如何落实到位?地区环保局成立才1年多,是个新单位,人手少,底子薄,没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场所和实验室,没有基本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一切都处于起步阶段,如何迅速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监管能力?诸多问题一下子都摆在了他的面前。当然,与黄光纯一样着急,急于改变现状的还有地区和环保局的同志们。他们毫不客气给还没来得及定下神来的黄光纯列出了一长串请求对口援助的项目,而且要求十分急迫。面对着藏族领导和同事期待的目光,黄光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福建省环保系统是首次派员参加援藏工作,援藏经验相对缺乏,怎么办?黄光纯连续几个晚上辗转反侧,夜不成眠,苦苦地思索着、谋划着,不时起床拿起工作笔记本勾勾划划,一个个思路就这样渐渐地在晨曦中明朗了起来。黄光纯决定针对林芝地区环保局提出的申请援助项目为基础,再进一步深入实地开展调查。他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就拿出了调查报告,经过多方论证,完成了《关于对口援助西藏林芝地区环境保护工作初步规划报告》。报告中大量的基础数据和恳切朴实的语言,深深打动了上级和福建省的有关领导。不久,规划被批准实施。3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个规划是完全符合林芝地区环保工作实际的,它不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将对林芝地区的环保事业产生长远的影响。

  其中,为了使林芝地区环保局早日拥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和环境监测实验等基础设施,黄光纯及时向福建省环保局党组做了专题汇报,得到了省局党组的大力支持,及时落实了3年对口援助资金盘子。同时,他又想方设法向国家环保总局、西藏自治区环保局、林芝地区行署、省援藏工作队等方面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同仁们的大力帮助下,黄光纯筹措的援藏资金200万元全部及时到位,援助建设地区环保综合大楼、购置环保执法交通车辆和环保执法取证摄影录像器材、举办环保业务培训班、补助办公经费、扶持贫困村建设等项目都已经如期圆满完成。他积极协助向国家环保总局和自治区环保局争取的价值100多万元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和7部总价值210万元的环保执法车辆也都全部到位。3年来,他为林芝地区环保事业争取的资金和物资设备价值达900多万元,填补了林芝地区环保工作的多项空白,提升了执法能力,使得林芝地区的环保执法工作得以迅速开展。

  西藏林芝地区环保局党组书记才佳是个典型的“康巴汉子”,他说起黄光纯总是赞不绝口:“光纯这小伙子真是好样儿的,组织上让光纯协助我和局长开展全面工作,分管援藏和指导业务工作,他干得相当出色。我们出差或休假,都很放心地把全局工作交给他。有了光纯的帮助,如今我们地区的污染控制、生态保护、执法监察、宣传教育等各项业务工作都走在了全区前列。”

  勇于开拓:为林芝环保注入新鲜“血液”

  林芝地区的土地面积相当于一个福建省的版图,有许多地方还是原生态地区。黄光纯在调研中发现,虽然林芝地区也很重视环境保护,并为环境保护做了一些基础工作,但和发展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不少问题:环境和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尚未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形势比较严峻,城镇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差,环境监管能力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差距大等。除了硬件的欠缺外,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更为迫切。硬件设施可以靠筹措资金解决,意识的提高却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尽快着手这项基础工作。黄光纯的思路是:注重引入沿海发达地区先进观念、经验和做法,适时地给林芝环保注入新鲜的“血液”。在他的积极协助下,林芝地区第一次环保工作大会胜利召开了,众多领导的出席,中央及国家环保总局许多环保新精神和做法,如春风般传遍了整个林芝地区,在当地引起不小的轰动。不少当地干部和群众第一次全面了解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大政方针。这次会议对落实环保工作各项任务,宣传环保,扩大环保影响和提高环保工作地位等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黄光纯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积极开展环保业务培训,邀请福建省环保专家进藏,举办了林芝地区首期环保业务培训班,从最基础的环保业务知识开始讲授,提高环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全地区环保工作者、相关企业负责人和相关部门领导等100多人参加了培训,收到良好的效果,使林芝环保工作的业务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了更好地指导各项业务的开展,他十分注重自身的知识更新和提高,在艰苦的雪域高原仍坚持学习环境保护法学研究生课程,抓紧业余时间学习钻研环保业务知识,连续两年带头参加西藏自治区人事厅统一组织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考试。在他的带动下,林芝地区环保局先后有3人获得环境工程师任职资格,成为地区的业务骨干。

  他还虚心向福建环保业务部门同仁学习、取经,并运用到林芝环保事业中,并坦诚地和林芝地区环保系统干部职工交流学习、取长补短。由他撰写的《林芝地区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和建议》一文,被中国西部经济社会研究院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

  黄光纯刚到林芝地区时,排污费征收工作刚刚起步,难度相当大。一个部队转业的医生,在林芝八一镇开诊所,缺乏环保法制意识,对环保局征收其排污费抵触情绪很强,经常用拳头“说话”,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宣传动员,都差点吃他的拳头。这事在本地区产生恶劣影响,排污收费工作一度陷入困境。黄光纯在了解了实际情况后,决定以此为案例,积极引导依法行政,在他建议和法院的积极配合支持下,这件事作为典型个案交由法院受理。那个“钉子户”收到法院传票和说明时,才明白自己错了,收敛了嚣张的气焰,主动缴纳了排污费。在黄光纯的协助推动下,林芝地区排污费征收终于从无到有,逐步走上正轨,2006年征收总额已经突破130万元大关。

  3年来,他始终坚持团结班子一班人,指导加强内部管理,抓建章立制,规范办事程序,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不断提高办事效率,使得林芝地区环保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业务领域不断拓展,深得上级的肯定和表彰。林芝地区环保局先后被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为“‘十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先进集体”,被林芝地委评为“督察工作先进集体”,被西藏自治区环保局评为“全区环保系统先进集体”。得知黄光纯即将离藏,当地干部职工都动情地说:“他融入了真情,干出了实绩,这样的援藏干部我们真舍不得让他走。”

  恪尽职守:为援藏工作队完成一份完美答卷

  黄光纯在做好环保对口援藏工作的同时,还承担了福建省援藏工作队项目建设管理的重任,他是省队项目组成员,为福建省第四批援藏工作队重点项目的调研、规划、建设管理等出谋献策,做了大量工作。投资1080万元的巴吉湿地生态园尼洋阁、娘乳岗景区工程,是福建省援建的最大的环保项目。黄光纯扛起了项目现场管理组组长的艰巨任务。此项工程建设地点刚好位于八一镇的风口上,高原的冬天特别寒冷,黄沙弥漫,寒风刺骨。但黄光纯从未打过退堂鼓,坚持每天深入工地,节假日也不例外。2006年春节休假期间,为了赶工期,他提前结束休假,走南闯北,寻找尼洋阁工程铜装饰材料和加工制作厂家。他在工程管理中出色发挥多年基层领导岗位工作的经验,敢抓敢管,廉洁自律,在安全、工期、投资和质量等方面表现得相当出色。这项工程质量最终被评定为优良,成为全地区管理得最好的建设项目之一,被省队确定为西藏建设项目质量“雪莲杯”唯一参评项目,在当地树立起了良好的口碑。林芝地区4套班子的领导曾先后3次深入工地视察指导,赞誉其为林芝的“黄鹤楼”。福建省委副书记王三运、副省长苏增添、省人大副主任洪华生、陈营官等先后赴藏深入到工地现场视察指导,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誉这是第四批援藏项目建设的经典之作。施文领队每次到工地检查工作,都抑制不住内心喜悦。当他接受福建省电视台记者采访时,他指着尼洋阁笑着对记者说:“这是黄光纯在西藏的儿子。”现在,此项目已经被八一镇城市建设规划列为地标性建筑,成为了林芝地区的一张“名片”。

  黄光纯还是个多才多艺的“才子”。他积极发挥自己的业余爱好和特长,热心承担了援藏工作队的许多队务管理工作。每逢开展活动,领队施文总忘不了点他的将。3年来,他组织和主持了省委、省政府春节慰问联欢活动;广东、福建两省援藏一周年晚会;福建省队援藏干部家属进藏探亲联欢晚会以及中秋联欢会、福建省第四批援藏干部业余摄影作品展览、棋牌比赛等活动。他成了省队小有名气的“著名主持人”。

  为了培养干部,省援藏工作队的施文领队等领导还常在临时工作离藏期间,把临时性主持全队工作的任务交给黄光纯,被领导和同志们称为福建省第四批援藏队的中坚力量。施文领队在向福建省委进藏考核组汇报材料上,写道:福建省环保局援藏干部、林芝地区环保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黄光纯,恪尽职守,协助组织建设了地区环保综合大楼,认真做好对口援藏工作。还担任省队重点项目巴吉湿地生态园尼洋阁和娘乳岗景区现场管理组组长,牵头组织福建省第四批援藏纪念册“永远的西藏”的编辑等工作,表现突出,成绩显著,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

  融入真情:千方百计把温暖送到农牧民心窝

  黄光纯在藏工作期间,总是把当地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冷暖放在心头,时刻不忘增进民族团结是援藏工作的重要任务。每年春节、藏历年他都想方设法挤出资金慰问干部职工。3年来,由他多方筹措的慰问资金和物资价值达10多万元。他还深入挂点贫困村朗县切村及项目建设联系村林芝县巴吉村访贫问苦。他捐出自己进藏第一个月的高原补贴,帮助受泥石流灾害的工布江达县扎布村重建家园,并多次为遭受雪灾的波密县、遭受水灾的墨脱县和环保示范村公众村捐款捐物。

  黄光纯帮扶挂点的朗县切村是一个极其边远落后的小村落,从八一镇出发,性能良好的沙漠王子越野汽车也要颠簸一整天才能到达。途中要经过令人胆战心惊的雅鲁藏布江吊桥,翻越一段本来没有路的崎岖山道。黄光纯告诉记者,他每一次入村,都在心里告诉自己,这是一次考验,是一次教育,这样他就会忘记胆怯,心就会和藏族群众贴得更近。朗县切村没有文化室,在西藏,文化室既是村支部的办公地点,又是村民活动中心,更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前沿阵地,也是一个村子建设好坏的重要评判标准,村民都以拥有一个好的文化室而引以为荣。为此,他们帮助投资了3万多元为村民建好了文化室,还想方设法帮助该村解决闭路电视、自来水工程和进村桥梁等困难,极大地改善了这个村子的贫困落后文化面貌。

  历经艰辛:磨练了意志增长了才干

  3年的光阴是短暂的,但对于身居雪域高原的援藏干部来说却是漫长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黄光纯经历了无数次艰辛磨练。2004年7月5日离榕进藏时,他不小心着凉感冒了。感冒在内地是“小菜一碟”,可是在高原它却是致命的杀手。初次进藏的他,可想而知心里是多么的忐忑不安。当他想起援藏使命在身,想到西藏的干部群众在等着他的到来,他暗下决心,绝对不能无精打采地面对他们。依靠顽强的意志,他终于在超剂量药物的支撑下,在队友的关心和帮助下,登上飞向高原的飞机,同时也第一次领略了援藏征途的艰辛……

  2005年2月19日,农历正月十一,海滨城市福州依然沉浸在春节的欢乐之中,当地的民间习俗把元宵称为“大年”,过了“大年”才算过完春节,然而,没等援藏干部过完“大年”,进藏的号角就吹响了,西藏自治区党委按照党中央的部署,要求全部援藏干部进藏参加共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他们在领队的一声令下,依依惜别妻儿老小,冒着高原严酷的冬季,又踏上了征途。平常都说进出藏很危险,但大多数人却没有机会体会。就在这大多数人还沉浸在节日的幸福之时,他们却经历了一场生死的考验,当他们乘坐的飞机到达拉萨贡嘎机场上空,就要准备降落的时候,突然,变化多端的高原气候发生了强气流,满载300多名旅客的空客A340,瞬间失控,猛然垂直掉落600多米,突如其来的失重,行李掉落满地,全机旅客吓得面如土色,机舱内哭声一片。飞机在强气流中忽上忽下颠簸挣扎了近十分钟,才听到广播宣布:因不够降落条件,机长决定返航。在他的人生中,又经历了一次生死的考验。返航成都时,领队施文宣布:“把这次历险当做我们的秘密,不要向单位领导和家人说起。每一名援藏干部都应该把危险和忧患留给自己,3年时间还很长,不要让他们老为我们担心。”黄光纯因为此前曾经受过车祸的考验,表现的非常沉着,他暗下决心,要经受起每一次考验,无愧于共产党员的称号。

  久居高原,由于受缺氧的影响严重,加上身体透支明显,黄光纯的头发开始大量掉落。为了方便涂抹“章光101”,他干脆理了光头。于是他的别名“阿光”从此在队里叫开了。2005年11月底,黄光纯为了赶尼洋阁的工期,在工地上又患了感冒,咳嗽了半个多月。但他依然靠大量服药来缓解病情,坚守在岗位上,直至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援藏干部还有一个比自己生病还痛苦的事,那就是他的亲人很需要他的时候,他却远在雪域高原。2004年,黄光纯刚进藏不久,爱人住院了,医院要求马上进行手术,他却因为正在紧张地规划上马援助项目,不能回家。其他的亲人在手术室前等待,他却只能看着手机苦等3个多小时,当他听到刚从麻醉中苏醒的爱人声音时,泪流满面。黄光纯自幼家境清贫,他的大姐一手把他带大,对他恩重如山。然而,当他大姐在接受化疗,极度虚弱,需要他的时候,他却因省队项目建设处于紧张阶段,无法回家看望。岳母年岁已高,因他援藏而帮忙照顾家庭,2006年9月摔成骨折重伤住院手术,他也因为工作需要无法回家尽孝……

  3年来,他全身心投入到援藏工作中,实现在藏率78%,居全队前列。因表现突出,成绩显著,在藏期间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黄光纯动情地说:“援藏生活和工作是人生不可多得的磨练,留给我的将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会永远铭记西藏的山山水水和林芝各族人民的深情厚意!”

  采访札记

  为了美丽的格桑花

  从东海之滨到雪域高原,从繁华的省会城市福州到祖国的边陲,从几近海平面到海拔3000多米,一个生活在内地舒适环境里的干部如何实现这样的变化?是什么让他做出这样的选择?他在西藏3年都干了什么?也许这些都是关心他的人们最想要知道的。

  黄光纯给大家的印象首先是沉稳、低调,进而是执着和勤奋。他和大家几乎无话不谈:一起工作,规划林芝的环保事业;一起畅谈,倾诉在雪域高原的感受;一起欣慰,为林芝环保事业的发展;一起鼓劲,为做得更加出色。每逢周末、假日,他和大家还经常一起到郊外拍照、摄影,感受高原的壮丽。

  作为援藏干部,远离家乡,远离妻儿老小,工作之余常常是孤独相伴。他家上有老下有小,而且爱人身体又很弱。家里亲人几次住院动 手术,他都不声张,我们都只能从他的眼神里依稀察觉出丝丝挂念与担忧,而对工作却依然是那样的认真和忙碌。更难能可贵的是,黄光纯经常用学习来驱赶孤独,换来丰收。3年来,他认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环境保护法学研究生课程,认真钻研环保知识,带领我们参加职称资格考试。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援藏干部的优秀品格。

  他在藏的3年,正是林芝地区环保事业从无到有,并走上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他把干部援藏、资金援藏和智力援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了西藏的碧水、蓝天和白云,为建设祖国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为刚刚起步的林芝地区环保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责编:南卡)

我要留言: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