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金晶,31岁,福州人。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1999年取得英语导游资格,2006年作为当年福州市惟一的援藏导游进藏。在援藏的半年时间里,他负责接待了20多个旅游团队200多人次的外国游客,以良好的政治素质、丰富的导游知识、流利风趣的英语讲解,获得了国家旅游管理部门和外国游客的一致赞誉,被评为全国第四批援藏导游先进个人。
15日,福州市又一名援藏导游入藏。
“去年,我作为福州市当年惟一的援藏导游也是这一天进藏的。时间虽然过去了一年,但我迄今仍常常梦回西藏,援藏导游的岁月(2006年4月15日~2006年10月15日),将永远镌刻在我的心版,成为我今生美好而难忘的一段经历。”前两天,当我与福州市援藏导游的“先行者”金晶面对面时,说起其援藏导游的经历,他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也让我感受到其对西藏的眷恋和对那段日子的珍视。
援藏导游生命的惊喜
毋庸置疑,西藏壮丽的自然景观、浓郁的民族风情,对国内外游客具有难以抗拒的诱惑力。金晶也不例外,入藏之前,酷爱旅游的他,一直梦想着西藏之旅,只是因事务缠身,未能成行。
金晶没有想到,他生命中的首次西藏之行竟是以“突如其来”的方式,与他相约的。
说起当时的情景,金晶笑了,有点激动,甚至还有些得意———因为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以援藏导游的身份进藏。
他告诉我,2006年3月,他到市旅游局办理当年的导游资格年检时,意外得知当年福州市有一个援藏导游的名额,正在征集报名者。他又惊又喜,连忙打听报名资格,当得知条件是具备两年以上导游经验、40岁以下、操守良好、身体健康的外语导游时,更是激动无比,当即报名。
经省市旅游局推荐,国家旅游局审核,金晶入选了!
“得知入选后,一定很高兴吧?”
“可不是!那感觉就像中了奖!”金晶笑得“满脸都是牙”。
“当初为什么毫不犹豫就报了名?毕竟去西藏旅游和援藏导游是两码事。”
“我做导游这么多年,知道导游有多累,特别是在高原地区,所以我事前设计中的西藏之行,不是带团导游,而是以游客的身份去的,但从大处说,我可以为援藏尽一份力,往小处说,我可以为自己的导游生涯写下一笔重墨,为生命添彩!”金晶诚恳地道出了他报名的初衷。
因为具有多年的导游从业经验,且对高原地区的环境有一定的思想准备,报名后,金晶便开始有意识地加强体育锻炼,进一步提高身体素质。同时,从各种渠道收集了西藏的相关资料,并阅读了大量有关西藏民族、宗教的书籍。
去年4月初,一纸入选通知书送到金晶手上时,他的第一反应是:“Go!(出发吧)”因为他时刻准备着。“我爱你,中国”
2006年4月15日,金晶和来自全国各地的70名援藏导游,经相关培训后,由成都入藏,开始了为期半年的援藏导游工作。
当金晶踏上西藏的土地时,当他看到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皑皑的雪山,碧绿的草原,成群的牛羊,飘动的经幡,庄严的喇嘛庙时,他被震撼了,他在心里对自己说:“西藏,我来了!我爱你!”
“那对方爱你吗?”金晶一下子便听出了我提问的含意,连连点头,说:“我基本上没有什么高原反应。”
西藏是金晶向往已久的地方,他所看到的西藏和其想象中的西藏接近吗?
“西藏比我想象中的还要美,而且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等等,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强许多,特别是拉萨。”金晶看着我,认真地说。
在采访中,金晶还告诉我,西藏有导游资格的外语导游都非常优秀,只是因为外语导游缺乏,每年4月到10月特别是西藏旅游旺季,所以2002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作出批示:“对西藏导游队伍建设给予支持和帮助,可采取援藏方式进行。”
援藏导游期间,金晶负责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的外国游客。他们绝大多数对中国十分友好,但也有极个别的外国游客因对我国国情不了解而“出言不逊”,对此,金晶总是有理有节对待。
有一回,在带团导游时,一位外国游客“挑衅性”地问金晶:“你们说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可为什么你听不懂藏语?”金晶回答道:“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有56个民族,还有数不清的方言。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可能通晓每一种民族语言、每一种地方方言。再说,我会英语,但也不能把我算成英国人吧。”金晶的这番妙答,得到了旅行团其他外国游客的热烈掌声。
金晶告诉我,到了西藏,深深体会到“中国的地大物博、人杰地灵”,很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很感谢援藏导游这个机会,可以让他将祖国壮丽的山河、优秀的文化介绍给外国朋友。许多外国游客在回国前,在给金晶的留言中写道:“谢谢你的导游。我爱你,中国!”
白天导游晚上陪护
尽管金晶具有多年的导游经验,但相较援藏导游,还是会有许多不同之处。金晶坦言,援藏导游较平时在家门口导游确实辛苦许多,因为西藏海拔高,氧气稀薄,为了保存体力,人们在旅游中,都尽量少说话。而导游一路上几乎话没停过。此外,除了安排好游客的行程外,因为不少游客来西藏后,会有高原反应,游客出现身体不适的数量,远远大于内地,所以援藏导游期间,常常是白天带团,晚上陪护。
有一回,有位美国游客入藏后,因出现高原反应,食欲不振,造成胃痉挛。金晶连夜将其送到当地医院。这位游客因是初次上高原,不知高原反应的后果,拒绝吸氧,而是要求医生解决他胃部疼痛的问题。金晶耐心地做这位游客的思想工作,告诉他吸氧可有效解决食欲不振问题,进食后,胃就不会再痉挛了。最后,这位游客变乖,听话了,胃也不再疼了。当金晶陪这名游客返回宾馆时,已是第二天凌晨2点了。
还有一回,金晶在接待一批来自丹麦的游客时,发现其中一名游客嘴唇发紫,并有呕吐现象,为了让其能第二天继续行程,金晶主动联系好了车子,连夜将其送到几十公里外的医院。护送这名游客返回住处时,已是第二天凌晨3点了。当天早上6点,金晶又按时带团出发了。
类似的意外情况,金晶见多不怪,但他仍始终保持着“警觉性”,密切关注游客的身体状况,一发现异常,马上跟进解决。“弦一天24小时几乎都是绷着的。”金晶笑着说。援藏导游半年,金晶瘦了整整10公斤。
“在援藏导游期间,也遇上许多有趣的事。”很快,金晶便换了个轻松的话题。
有一回,带一批外国游客从珠峰大本营回到住处后,他让游客先休息一会儿,等他去安排好房间后,再回来帮他们参谋点中国菜(因为该宾馆只提供中餐)。
等金晶“搞定”房间,回到餐桌时,对中餐饶有兴趣的外国游客,已点菜完毕。
上菜时,金晶乐了———每个游客各点了一份西红柿蛋汤、宫保鸡丁……每道菜几乎都是人手一份,7个人吃的菜,可坐12个人的大圆桌都放不下。面对迫不及待的点菜后果,外国游客个个也都乐不可支。
带家人去西藏
援藏导游半年,时间不算长,但也不算短。我问金晶这半年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金晶不假思索地回答:“更加强烈地感受到外语导游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窗口形象。在家门口担任外语导游时,这种感觉还不是特别强烈,但在援藏导游期间,我总觉得我代表着中国、代表着福建、代表着福州,不管多苦多累,我一定全力以赴,尽全力让外国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当地藏民乐观、坚强的生活态度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知道高原地区天气变化极大,一天中可以经历下雨、出太阳、阴天、下雪、下冰雹、晴空万里等,当地自然条件恶劣,但他们总是很乐观、快乐。援藏导游期间,出行时,我总是坐在副驾驶的位置,当车子经过素不相识的藏民身边时,他们常常会停下脚步,送我一个灿烂的笑容。我还曾经听见暴雨中缓缓地跟着牦牛行走的藏民兄弟唱着歌,我想所谓的天籁之音,就是如此吧。”
“援藏期间想家吗?”我问金晶。
“说不想是假的。这是我成家后第一次离家这么长时间,父母年纪大了,而且爱人有孕在身,心里很牵挂家人。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家人都很支持我援藏。援藏期间,省市旅游部门的负责人,在中秋节那天,还专程从福州赴拉萨来看望我们,给我们送来了家乡的月饼,所以我更没有理由,不全力以赴。”
在采访中,金晶还告诉我,西藏于他还有一个特别值得记取的意义———他入藏后半个月,远在家乡的妻子打电话向他报喜:他要当爸爸了!他是在拉萨,喜获这一消息的,西藏的山川可以作证,当时的他是多么的欣喜若狂!
尽管因金晶白天工作繁忙,对他的采访约在晚上,但采访中,我们的交谈还是常常被其公务手机打断。我听出来了,金晶手机的铃声是韩红演唱的藏语歌曲《天涯》。
我问他是什么时候开始用此铃声的。他告诉我从西藏回榕后,便选择了此铃声。
“回来后没有换过别的铃声吗?”
“没有,要换也一定换藏族歌曲,因为西藏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等儿子大一些后,我要带着父母妻儿去西藏!” (责任编辑:桑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