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心西藏 全国支援西藏

首页 > 援藏 > 援藏人物

王方良:在西藏支教是一种幸福

胡航宇    发布时间: 2007-02-25 09:46:21    来源:中国教育报

  “能够成为一名援藏教师是特别光荣的事情。”重庆市沙坪坝区华新小学的王方良成了佼佼者。

  类乌齐,藏语是大山的意思,这个县平均海拔4500米,道路险要,气候恶劣。从舒适的大城市来到这里,王方良告诉记者:一睁开眼,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偶尔路边也点缀些许枯黄的野草。每一天都是一场考验,可就在这么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王方良坚守了下来,做了一辈子都难忘的事情。

  决心:新课改再难也要

  把内地学校新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传播到西藏,是担任类乌齐县中心小学副校长王方良最想做的一件事。由于闭塞,该县中心小学教师教研教改基本没有开展。教师的基本功很多不过关,教育教学方法普遍僵化。

  2005年10月,王方良与教务处、各教研组一道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制订了《类乌齐县中心小学新课改实施方案》,从宣传动员到每个星期六的理论学习,对教师的普通话、三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简笔画进行了系统的训练。

  一段时间过去了,“听说评”三课活动,让老师们看到了彼此的不足;“拜师”,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结成对子,相互听课,让他们看到了别人的长处;理论学习,研究课堂教学艺术,写教学后记、教学反思,让他们明白教师从职业化走向专业化的必然趋势;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才艺表演、校内青年教师赛课活动,让老师们感受到教书育人也有那么多的乐趣。

  经过一年的努力,教师的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在类乌齐第三届教师艺术节活动中,17名教师获得教学能手称号,6名教师被评为县骨干教师。

  欣慰:解决了“普九”难题

  王方良到类乌齐这一年,该县正在全面实施“两基”攻坚。由于教育基础差、欠账多,要完成“普九”困难很大。为了确保如期实现“普九”,王方良承担了回内地为类乌齐县“普九”筹集援藏物资的工作。

  那年年底回到重庆,他多方奔走。为类乌齐县小学争取到了一台复印机和一套多媒体的捐助,价值5万余元。同时,得到沙坪坝区各兄弟学校的资助,得到捐助资金22.4万元。

  回到西藏,看到类乌齐县中小学的图书太缺乏,他又积极向沙坪坝区教委领导汇报。区教委会同团区委和少工委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全区各校师生向类乌齐县“普九”捐献图书。

  2006年6月,他再次返回内地,准备将捐献的9.3万余册图书运到西藏。回来一看,图书全部堆放在天星小学,足足堆了两间教室。

  怎么及时运走?也是一个难题。王方良清楚地记得,在天星小学的校门外,他和6个工人从天黑开始,一直到深夜两点多,终于把9万余册书装车完毕,并历经千辛万苦,运到了类乌齐,解决了全县所有学校的“普九”图书资料问题。

  当年,在接受西藏自治区“普九”过程督导检查中,县小学的规范化管理到位入格,“普九”资料齐备详尽,成为受检单位中的最大亮点。

  收获:以奉献为幸福

  王方良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奉献首先是无私的付出,在付出中实现自我的价值,感受生命的辉煌,因此,奉献更是一种幸福的体验。‘以教育为事业,以事业为追求,以奉献为幸福’,这,就是教师奉献精神的真正含义。”

  他告诉记者,援藏这一年是他30多年来最为充实的一年,不仅意志得以有效磨炼、各种能力得以全面提升,它还是“我人生中的一个里程碑,扬帆启航的又一个起点!”

  在类乌齐县教育局给他的评价中这样写道:“他用真诚和汗水,激情和业绩展示了其特有的工作作风和人格风范,他那先进的教育思想,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谦虚互重的团结意识,激情飞扬而不失理性的工作风格,给我县教育工作者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还有许多事没有做,还有许多事可以做。”走在美丽的校园,看着生活在阳光下快乐成长的孩子,王方良告诉记者:“援藏支教的事业还要继续。”

我要留言: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