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心西藏 全国支援西藏

首页 > 援藏 > 援藏人物

常德第四批援藏干部的事迹

   发布时间: 2006-09-06 14:09:51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有一位诗人曾吟诵过:“为什么我的眼内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援助隆子县的常德市第四批援藏干部正是以对雪域高原这片神奇土地深沉的爱,牢记家乡人民的重托和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以坚韧不拔的意志战胜了高原缺氧和新环境、新岗位带来的种种不适,以坚定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到建设西藏、建设隆子的工作中,不仅树立起援藏工作的崭新形象,还创造出炼金熔铁的辉煌业绩。

  情系高原

 

  援藏干部从“三湘大地”来到雪域高原,就把隆子县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两年多来,几百个日日夜夜,正是这种爱的驱使,使他们对隆子在情感上有一种归属感,在建设上有一种使命感,在发展上有一种紧迫感。县委书记谭弘发每次出差开会或办事,他都是来去匆匆,能当天回家,决不拖到第二天,这是一种责任的召唤,也是一种家的眷顾。县委常委、副县长华学健同志父亲病危,家里多次打电话催他回去,由于正值跑项目要资金的关键时期,他硬是一拖再拖,直到父亲弥留之际,在组织的多次催促下,才赶回常德。老人见到远方归来的孩子,只叫了一声“幺儿”便溘然长逝。副县长卢岳去年在西藏身患严重疾病,常德市市委领导知道后,同意他回内地工作,并允诺职务上对等安排,可他还是坚持留在隆子。他说,因为身体有点病就半途而废,让人笑话。建设局局长伍正刚进藏时爱人已身怀六甲,为了工作,在爱人生小孩时也没有在家陪伴,没有听到女儿的第一声啼哭。生老病死,聚散离合,这是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会遇到的人伦常情;娇妻在侧,稚子绕膝,这是每个人都向往留恋的家庭生活。大家都说:“我们援藏干部远离亲人,少了些天伦之乐,多了些离愁别绪。但是我们舍弃小家是为了西藏这个大家,我们的家人是理解的,支持的,也是引以自豪的。”

  

  不负重托

   

  与内地相比,西藏生活清苦,环境艰苦,工作辛苦,这是不争的事实。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在这样的条件下工作,没有一股战天斗地的豪情,没有一种以苦为乐的精神,别说是工作,就连呆也呆不下去。可每一位援藏干部都想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想到家乡人民的叮咛与嘱托,想到自己承受的苦是为了藏族同胞的日子过得更甜更美,便都觉得自己受点苦,值!为了解决困扰隆子河谷植树造林最大难题—水的问题,谭弘发书记和水利、林业部门的同志一道,先后十多次在河谷十多个坝子上找水,有时一天要徒步10多公里,翻越海拔5000 多米的山岭,看到有湿润的地方,他们就亲自用手搬石头,刨沙砾,有时指头都刨出了血。隆子河谷的几个大坝子,全是泥砂冲击形成的沙砾地貌,一镐下去,火星直冒,一个壮劳力每天只能挖三到四个树坑。没有水,就在山上截潜流,在河谷用抽水机提,实在没法就用洒水车浇。他们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充分发动群众,用两年时间,在隆子河谷植树3万多亩。自治区林业厅一位领导实地踏看了隆子河谷植树造林现场后,用“悲壮”一词形容他们植树造林的场景,对他们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唐直秋患有结石性胆囊炎,今年进藏之初,他胆囊炎复发,医生建议他回内地做胆囊切除手术,考虑到刚进藏,工作较忙,他只在“四十一”医院住了三天就赶回县里,每天都忍住病痛之苦工作到深夜。副县长卢岳为了搞好伦巴搬迁,和其他干部在一个不通公路、不通电的村子一呆就是十多天,艰苦是共产党员的试金石。在隆子工作近两年,援藏干部忍受住了高寒缺氧的身体之苦,远离故土的寂寞之苦,思念亲人的相思之苦,身体不适的病痛之苦,以苦为伴,以苦为乐,辛勤工作,无私奉献。可以说,他们无愧于援藏干部这一光荣称号,无愧于毛主席家乡来的干部这一崇高荣誉。

  

  务实创新

 

  西藏对援藏干部是一个全新的环境,援藏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在这样一个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工作,既要求援藏干部熟悉新环境,弄清新情况,使用新理念,掌握新方法,还要做到当内行而不当外行,必须先当学生再当先生。为此,大家做到口勤、手勤、腿勤、脑勤,多向农牧民请教,多深入乡村调查研究,多动手,多思考。华学健同志原来一直在司法战线工作,来隆子县担任县委常委、副县长后,分管发改委和财政部门工作,对于跑项目、要资金、平衡财政收支、开展财税征管等工作,必须从头学起,从头做起。为了搞好本职工作,他勤学勤问,勤想勤做,很快就掌握了情况,进入了角色,目前已成为持家理财的行家里手。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唐直秋原来一直在常德市委办公室工作,来隆子县工作后,他把内地的好做法、好经验带入西藏,并结合隆子实际进行创新。进藏之初,他就协助县委主要领导理顺了县几大家之间的关系,规范了县委机关的日常运转,创造性地实行了办公室主任联席会议制度和文秘人员培训制度,不仅提高了县委机关的办事效率,而且使全县的办公室业务建设上了一个台阶,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好评。为了做好一个方案,写好一篇文章,经常加班加点。一次,为了准备迎接自治区“普九”验收的汇报材料,尽管不是份内工作,但是他不顾出差旅途疲劳,回到县里就带领县委办材料班子从下午五点开始,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五点。后来,这份材料受到自治区领导的高度肯定,“普九”验收也一次通过。去年寒假回内地后,他一直协助常德市有关部门筹备援藏十周年文艺晚会,编辑《援藏丰碑》一书,两个月的假期基本上在忙碌中度过。正是有了这种勤奋学习的劲头,勤奋工作的品质,五名援藏干部都能出色地履行岗位职责,达到了刚进藏时提出的“当内行不当外行”的目标。

  

  闪光的业绩

 

  援藏干部认为:援藏工作,说到底是让西藏的面貌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是让西藏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援藏干部确立了在思路上要求实,在推进工作上要扎实,在服务群众上要务实,从而创造出辉煌的业绩。在制定隆子县三年发展目标时,他们沉下身子搞调研、摸实情,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确立了“生态立县、科教兴县、项目强县、产业富县”的发展思路。他们针对隆子县生态脆弱的现状,以人工植树为龙头,狠抓了生态建设,大力开展人工植树造林活动。两年来,他们投资近300万元,其中援藏资金投入80万元,在隆子河谷成片造林3.5万亩,各乡镇分散造林3万余亩。使全县的植树造林工作得到了自治区林业厅的高度评价和群众的一直拥护,自治区林业厅已经把隆子县作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上报国家林业局。四县战略的发展思路确定后,他们不是停留在会议上,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将四县战略分解细化到产业、到项目,将工作责任明确到相关单位和部门,切实抓好落实。为了充分发挥援藏干部参与经济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实行“三负责”机制,就是每个援藏干部至少要负责一个援藏项目建设,分管一个经济部门,至少要向上争取一个项目。为了解决县城排水困难问题,他们多次向常德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争取追加投资70万元,用于县城排水设施建设。常德市第四批援藏资金确定为500万元,由于多方争取,追加了130万元,共计630万元。目前,所有援藏资金都已经到位,建成投资项目7个,完成投资的85%。在大力争取援藏项目资金的同时,通过援藏干部带头、全县干部参与、职能部门积极工作,2005 年,全县共争取到国家投资3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今年已确定的项目建设投资达2.3亿元。为了增强援藏干部直接服务农牧民群众的效果,实行“一联七”制度,除了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每个援藏干部负责联系一个乡镇、一座寺庙、一个部门、一个教学点、一名贫困学生、一个贫困户和一个奔小康带头户。近两年来,5位援藏干部通过各种途径为联系的乡(镇)、村解决资金、种子、肥料、生活用品等折合人民币15万元。为了改善县法院的办公条件,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唐直秋利用回内地休假的机会,主动与常德市卷烟厂联系,为县法院争取到机关大院建设资金50万元。

我要留言: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