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快结束了,我很快就要回西藏去上课了!我想这两天再整理一下我的网上日记,也算是梳理一下我的经历吧。”
昨天,宁波北仑明港中学到西藏那曲高级中学支教的语文老师薛勇在网上忙着修改、整理他的90篇支教日记,10多万字的日记记录了他在西藏支教半年的点点滴滴。
薛勇的日记在网上引起了很大反响,这些朴实的文字不仅为网友们打开了解西藏的一扇窗,援藏生活的甜酸苦辣和援藏人员的奉献精神,更令网友们感动和振奋。
米饭只能吃焦的
薛勇支教的那曲高级中学海拔3700米,距离拉萨20多公里。初到学校,薛勇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吃饭难。
“在高原,水一到80摄氏度就开了,所以我们在食堂吃到的饭都是夹生饭。”薛勇说。于是,他们这一批支教的8个老师决定分工做饭吃。他们买了高压锅自己动手煮,但是,每次光煮饭就要花上半个小时,而且一定要闻到烧焦的味道时,米饭才算好了。有饭当然也得有菜,大家便分头买菜。“土豆、萝卜、青菜”,蔬菜就这么几种,根本没得挑,每天都是老三样。“不过还好有牦牛肉,味道真不错,不过,吃了4个多月,也早没感觉了。这次回宁波,朋友都快认不出我来了,又黑又瘦,人只剩下108斤了。”薛勇笑着说。
为洗澡跑20公里
因为宿舍里没有任何取暖设备,冬天洗澡对薛勇来说是一件极痛苦的事,所以他们必须跑上20多公里路去拉萨洗。“每次洗澡,我们都要准备一番,先是坐车到镇上,然后再转车到拉萨城里。在路上折腾了半个多小时才可以花上6块钱洗上一个舒坦的澡。”每周,薛勇和其他援藏老师都要这么折腾一次。
教室的气氛在内地看不到
在这种艰苦环境下,薛勇仍然苦中作乐,享受和西藏的学生们在一起的每一天。
在那曲高级中学,薛勇是高二两个班级的语文老师,每周要上12节课,还有早读和晚自修。在4个多月的教学过程中,他发现西藏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欠佳,所以,薛勇把自己的教学重点放在了对学生字、词、句的训练上,听写、造句是他经常用的教学手段。
薛勇在自己执教的4个月中很有收获:“学生们上课特别认真,一说要朗读,所有人都争着要读。这情景在城市的高中里是看不到的。”说到自己的学生,薛勇就会滔滔不绝。
薛勇援藏网上日记节选:
8月14日
——睡着没睡着自己不知道
昨天晚上初到高原,就领教了高原反应。最强烈的感觉就是头晕,仿佛在三九严冬用冷水冲头,晕、眩、迷、痛,整个人基本上处于“睡着没睡着自己不知道”的状态。早晨起来,即使刷牙这样的小动作,要是节奏稍微快点,就不得不停下来大口大口地倒气。下楼去吃早饭,遇到同行的朋友们,一个个都面带倦容,萎靡不振。前一天大家还都生龙活虎一般,今天却恰似霜打的茄子——蔫了。
9月1日
——喝水喝水再喝水
干燥也来了。晚上睡觉前,把满满的一杯水放在床头柜上,睡不着觉或半夜醒来,就伸手去摸水杯,狠狠地喝上一口,才会觉得舒坦一点。即使这样,早上起来,嘴唇还是起皱打褶,上面粘着一层白膜。对付干燥的惟一方法就是喝水喝水再喝水。我现在每天喝的水已经接近两热水瓶,外加吃饭时的汤和饭后的水果。
9月22日
——下雨戴帽子
6月到9月是拉萨的雨季,但一般都是夜晚(即从晚上八时到次日清晨八时)下雨。拉萨的年夜雨率达到85%。午夜二时前后,往往电闪雷鸣,大雨冰雹交加。待到东方发白,则雨势转小,雨声淅沥。藏族人一般很少用伞,他们习惯于戴帽子。我入乡随俗,买了一顶羊皮做的牛仔帽,下雨的时候就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