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产业兴县”,实现工布江达县跨越式发展
在认清劣势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工布江达在产业发展方面,仍然面临着很多机遇和优势。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政策扶持、资金支持、项目倾斜上给予了西藏新的机遇,为工布江达县实施“产业兴县”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是区位优势明显。工布江达县地处318沿线,作为林芝地区的西大门,是拉萨通往林芝地区的必经之路,人流较多、物流方便,地理优势十分明显。二是种植养殖优势突出。工布江达县东部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土地肥沃,森林茂密,独特的气候条件适宜经济林木、藏药材种植和林下资源生长,有利于发展特色采集业。西部草场分布广博,是林芝地区的牧业大县,有独具特色的养殖条件和优势。出产的牦牛因气候、草质、水质因素,肉质好,发展前景巨大;工布江达县藏香猪产量几乎占全区藏香猪总量的一半,错高乡是全国保护纯种藏猪基地,享有“药猪”之美誉,开发前景极为广阔。三是资源优势显著,森林、动物、药材资源极为宝贵。工布江达县林地面积近39万公顷,其中,乔木林覆盖率为11.54%,灌木林覆盖率为15.41%,全县实现人工造林11公顷,未成林造地315公顷。工布江达县还是一个天然的野生动物王国,栖息着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白唇鹿、黑颈鹤、雪豹、中华沙秋鸭,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猕猴、黑熊、棕熊、藏蓝马鸡、绯胸鹦鹉、马麝等野生动物287种,具有极大的旅游观赏价值和科考价值。此外,工布江达县独特的气候条件适宜于各种药材的生长,有红景天、一枝蒿、龙丹花、虫草、黄连、当归、丹参、大黄、武灵芝等各种药材共500余种,常用药材200余种。数百种天然药材为藏药的生产、加工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四是水能矿产资源丰富。工布江达县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已发现且蕴藏比较丰富的矿产有钼、钛、铋、钨、铅、锌、金、银、铜及其它贵重有色金属和水晶、石灰石、瓷土、彩土等十几种,有矿藏储点23处,且大部分矿种品质好、储量大。其中以钼和铅锌为主。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气候条件造就了工布江达县丰富的水能资源。林芝地区母亲河、雅鲁藏布江左岸一级支流——尼洋河就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南麓、位于工布江达县境内的米拉山,河流总长307.8公里,平均坡降7.3%,水能蕴藏量达200多万千瓦。水资源蕴藏量丰富,有发展水电产业的先决条件。五是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工布江达县天蓝、地净、水清、山秀,辽阔草原水草丰美,巍巍雪山雄伟壮丽,沼泽湖泊星罗棋布,奇峰异洞人迹罕至,人文景观独具风格,民俗风情多姿多彩。境内有以国家4A级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巴松错为主,太昭古城、唐蕃古道、秀巴千年古堡、中流砥柱、阿沛民俗文化村等沿尼洋河分布的“九点一线”旅游景点,有国家一级野生动物白唇鹿、猕猴观赏点,有现代高原喀斯特地貌、寺庙、原始森林融为一体的娘蒲巴嘎景区等。适宜的气候,优美的环境,悠久的历史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水乳交融,构成了工布江达县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六是人文资源底蕴十足。作为工布地区的一个县,工布江达具有西藏工布民族独有的民俗风情和浓厚的民族宗教色彩。工布地区的服装、语言、生产、生活方式都有自己的鲜明特点。工布舞蹈动作多取材于射箭、打猎等生产、生活动作,节奏鲜明,张弛有度,在藏式舞蹈中独树一帜;工布歌曲曲调优美,声音清越曼妙。工布服饰以当地手工织染的氆氇为原料,由当地人手工制作,被称为“果秀”。工布人大多信仰藏传佛教宁玛派,亦称红教,是藏传佛教中最古老的教派,在工布江达最能让人领略特异的风俗民情和感受悠久的历史文化。七是对口援藏机遇难得。“中央关心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西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区局势的进一步稳定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自2002年被确定为福建省泉州市对口援藏县以来,泉州市把援藏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设立机构,制定规划,及时研究解决问题,从增强造血功能、打造民心工程、培养人才入手,不断加大援藏资金投入,加大援藏力度,援藏项目涉及农村基础设施、市政、科教文卫、广播电视、小城镇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旅游开发等各个领域,为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后劲,提供了宝贵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