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20年的援藏,济南对口支援的白朗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份嘱托,传递的是济南市上下对对口援藏工作的鼎力支持,寄托的是济南对白朗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祝愿。在一到七批援藏干部的心手相传下,济南援藏旗帜将在雪域上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通过20年的援藏,济南对口支援的白朗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报记者 杨宁 摄)
今年是中央实施对口援藏决策方针20周年。20年来,济南市连续选派7批援藏干部赴西藏白朗县工作,为白朗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为全面反映济南20年对口援藏的工作和成就,本报近期特派记者专程赴白朗进行深入采访。从今天起,本报推出“济南援藏工作二十年巡礼”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日光,清透,晴翠。青稞田,油菜花,山势起伏,河谷盎然。
这是夏季西藏的“定妆照”。
2014年7月。在雪域高原最美的时节,驱车从拉萨出发一路向南,穿过奔流的雅鲁藏布江及其最大支流年楚河,深入雪域高原的腹地,来到一片富饶的河谷。公路两旁,漫山遍野的青稞苗,像绿色的绸子,洋溢着蓬勃向上的生机,翠黄色的油菜花点缀其间,再看看蔚蓝色的天空、婀娜的白云,你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走进了著名油画家、“大自然的歌手”——希施金的画里。
这里是美丽的白朗县。济南市第七批援藏干部“班长”、白朗县委书记翟军谈起“第二故乡”白朗,掩饰不住内心的自豪:“对口支援白朗能有今天的成绩,是我们济南援藏干部一代接着一代干的结果。”
的确如此。从1995年到2014年的这20年,白朗县这块平均海拔4200米、总面积达2759平方公里的土地,见证了七批济南援藏干部接力般的热血付出与潜心垦耕,见证了济南市对口支援白朗县的坚定、执着与矢志不移,见证了700万泉城儿女对白朗的深厚情谊。
也就是在这20年的时间,白朗成为闻名全藏的蔬菜强县、农机大县、青稞优县和援藏名县,全县生产总值由0.46亿元增至6.1亿元,增长了13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510元增至7253元,增长了14倍;财政收入由35万元增至1131万元,增长了32倍。
正是这长达20年的对口支援,让济南与白朗这两座城市握手并肩,凝成了血浓于水的血肉联系,培养了“藏汉团结、亲如兄弟,鲁藏一家、情深似海”的深情厚谊——
在济南人眼中,白朗是济南的“第11个县”,那里的藏族同胞是自己的兄弟姐妹;
在白朗人眼中,济南是白朗勃兴的大后方,那里的泉城人是自己的亲人、朋友。
20年,弹指一挥间。一批批济南援藏干部就像济南的泉水,滋润着高原大地,带给雪域边疆无限生机和希望。
走过这20年,雪域高原迎来“凤凰涅槃”。
走过这20年,藏族同胞与我们更加坚信:对口支援让西藏变得更美更富饶!
走过这20年,藏族同胞与我们更加期许:济南与白朗携手并肩、共赴小康,西藏的未来更加美好!
缘起。1994年,中央第一次明确提出“对口支援”的援藏方针。翌年,全国各地的“对口援藏”大军奔赴距离天空最近的雪域高原。
将日历翻回到1994年的夏天,一个影响西藏乃至全国发展的战略决策公布于世。
1994年7月,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的西藏工作指导思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对口援藏方针,对口援藏的大幕正式拉开。翌年,济南市首批援藏干部来到了对口支援的白朗县,来自泉城的新思想、新技术、新人才、新项目开始在雪域高原扎根发芽。
2001年6月27日,中央召开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会议确定由国家直接投资312亿元建设,包括铁路、公路、机尝电力、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117个。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林芝米林机场等一大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大大缓解了基础设施对西藏跨越式发展的瓶颈制约,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发展路子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