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援藏资金怎么花
内地干部援藏的同时,亦带来大量资金。数据显示,仅“十一五”时期,援藏资金就累计达到了75.5亿元,且绝大多数的项目和资金均向“三农”和民生领域倾斜。
1.55亿,这是随上海第七批援藏小组一起进入西藏拉孜县的三年援建资金,2013-2016这三年时间内,这个9人的援藏队伍要将这笔资金用到实处。
援藏资金怎么花?21世纪经济报记者专访了上海第七批援藏干部、拉孜县委书记张劲松。
《21世纪》:上海第七批对口支援拉孜县的资金,跟以往相比有无增减?
张劲松:上一批三年援藏项目经费是一亿零三百万,从绝对数上来看,我们这一批是增加了5200万,将近50%。但是从需要投钱的地方来比较,还是杯水车薪。对我来说,压力在于,2011年日喀则地委发文明确要求到2020年要将日喀则作为“西部中心”打造完成,拉孜当然也要朝这个目标努力,而当前拉孜的经济体量还是比较小,承载能力是不够的。
我们援藏干部的情况是很特殊的,2016年年中我可能是要离开拉孜的,这个是规定。所以看似三年,但有效的工作时间是不多的。并且由于气候条件,这里有效的时间也就是从每年的5月份到10月份,10月份以后生产基本是停滞的。
《21世纪》:对这笔资金怎么使用,投在哪些领域,你是否已经有规划?
张劲松:到这里之后,经过调研,我们这一批拉孜援藏小组初步拟出一个思路,主要想做三个方面的工作,就是三个“基”:基础教育、基础设施和基层政权建设。
这里我指的基础教育是一个更大的概念,不仅九年义务教育,还包括职业教育。这里到小学、中学都是签订协议的,都是住宿制,保证家长在孩子上学期间不会把孩子带回去,也有个别的家长在外面,孩子像“越狱”一样地翻出来,因为他们觉得读书对他们而言看不到光明,所以我认为这里的基础教育应该把职业教育也纳入其中。这里的餐饮,住宿业,汽修业,基本上都是内地过来的,所以想为什么不做本地的培训,这一块我是准备花大力气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