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巴族是我国较少民族之一,也是从奴隶社会直接步入社会主义社会的较少民族之一。解放以前,由于珞巴族常年居住在深山老林之中,素有着大山民族之说。
为了探访大山民族的文化传承之路,《走进西藏》采访组来到了西藏林芝地区米林县南伊洛巴民族乡才召村--这一珞巴族聚集较为集中的村庄。走进才召村,除了偶尔能够遇见三三两两的老人,带着孩子在村旁水沟边戏耍之外,硕大的村落显得格外的宁静。南伊乡党委委员尼玛仁青介绍说,由于正值虫草开挖季节,村里的年轻人都到山上挖虫草去了。
尼玛仁青表示,1985年才召村从南伊乡拉嘎沟搬迁以来,珞巴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了极大改进。2011年,村民通过农牧业、运输业、林下资源采集等人均纯收入达到6686元,其中现金收入达到4652元。
“现在收入高了,但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却面临着断层的危险”。略感兴奋之余,这位年轻的珞巴族青年也道出了忧虑。
由于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口授相传成为珞巴文化传承的最大特点。
今年82岁高龄的亚夏老阿妈,是米林珞巴始祖传说阿巴达尼的传承者,也是唯一一个能够呤唱全部史诗的老者。
“现在上了年纪的还能吟唱一些,但也不全,年轻人几乎都不会。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基,失去了太可惜”。
阿爸为父亲、祖先,达尼为人名。西藏米林县嘎尔部落(珞巴族分很多部落,米林珞巴族均为嘎尔部落后代)的传说认为,天父和地母结合后生子金东,金东又生子东日,东日生两子日尼、日洛,即阿巴达尼和阿巴达洛。阿巴达尼为珞巴族祖先,阿巴达洛为藏族祖先。传说从祖先的诞生到部落迁徙共有十个部分组成,展现了珞巴族发展变迁的脉络,堪称珞巴活的生活文化史。
与夏亚老阿妈急于寻找传承者相比,同村传承珞巴纺织技艺的亚新老人却略感欣慰。作为全村唯一的珞巴传统服饰传承人,亚达尔等几名孙女和当地妇女的加入,使这一技法得到了传承。谈及当初学习编制技法,健谈的亚达尔介绍说,“出于学一个手艺嘛,给自己小孩做的时候我们自己织嘛,不用找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