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着力抓好应对气候变化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工作
切实发挥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性科技作用。做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内政外交战略部署和政策制定的决策支持,凸显气象部门在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和支撑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开展气候变化检测归因、全球长期温升目标、气候突变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研究。推进气候系统模式和区域气候模式研发,发布最新中国气候变化预估数据集。做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国内战略和国际谈判策略决策咨询支撑工作。启动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工作。推进全球温度变化监测工作以及温室气体监测数据分析和应用。完善中国极端气候事件监测,继续发布中国气候变化监测公报。做好温室气体监测系统二期工程的建设准备工作。发挥IPCC工作国内牵头组织部门作用,做好评估报告政府评审和中国作者队伍的组织、协调和服务。做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科学支持。各省(区、市)气象局要做好地方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持工作。
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积极参加国家适应行动计划与战略研究,提高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能力。推进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业、水资源等重点行业影响的定量化评估。完成华北、东北等6个区域和黄河、珠江等流域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做好长江三峡工程气候效应评估工作。各地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对重点行业、重大工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工作。推动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技术的应用。发展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逐步形成具有特色优势的气候应用服务领域。建立重大工程、城乡规划以及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重要专项规划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规范。结合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气候变化综合影响评估方法和标准。加快国家、区域和省级气候变化科研业务能力和服务团队建设。
大力加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加强气候资源监测、预测和评估。推进风能资源详查成果的共享和应用,为区域风电规划、风电场选址和分散式风电开发等提供技术服务。启动全国太阳能资源精细化调查和评价工作。加强风能、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气象保障服务,建立风能数值天气预报平台和服务保障体系,为风电功率预测提供技术支持,扩大风能预报服务覆盖面。加强农业、生态等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