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亲人团圆的节日,但是总有那么一群人远在他乡,不能和家人团聚。“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近日,记者电话采访了济宁市部分援藏、援疆人员,感受他们的家国情怀,体会他们的儿女情长。
援藏人:妻子将月饼送到青藏高原
那里,天空比想象中还要蓝;那里,雪山代表大自然的威严;那里,飘逸的哈达是对生命的礼赞。在神奇瑰丽的西藏,身为援藏技术帮扶人员的济宁供电公司营销部计量中心主管张善刚,每天行走在雪域高原上,用无私奉献奏响彩虹之歌。
4月24日,怀着满腔的热情,告别亲人,远离家乡,张善刚来到西藏山南地区开始为期一年半的人才帮扶工作。他去的单位是西藏电力公司的山南分公司,地处西藏南部边陲,那里平均海拔3700米,年平均气温只有8℃左右,夏季短,冬季漫长干旱,风大且频。一天下来,手和脸都得皲皮。
援助西藏,最让张善刚放心不下的就是他的妻子和孩子,孩子今年才10岁,上小学五年级,需要接送,需要照顾吃饭,需要辅导功课。他的妻子在变电运行工区操作队,经常上夜班,身体还不好。临行前几天里,他把家里的照明开关、灯具、淋浴器、电瓶车、自行车等都修整了一遍,并且擦洗干净。
他的妻子张莉莉告诉记者,她也是一名电力员工,对丈夫的选择很支持。但说起丈夫要离家一年多,心里还是多少有些不舍。“但家里的困难再多,也不能拖后腿呀!现在,快到中秋啦,公司去西藏看望他,我让同事给他带去几盒月饼。”
距离援藏结束的时间还有半年,张善刚告诉记者,与内地相比,山南公司营销人员少,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存在一定差距,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强化流程管理与环节控制,十分有必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言传身教,尽快带动同志们提高工作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他觉得,能够为西藏的建设和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是他的荣幸和荣耀。
援疆者:两个中秋没有回家团圆
李振,济宁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指挥部民生组成员、济宁市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站主任科员、副站长。赵广,济宁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指挥部副指挥、济宁市住建委人事科科长。
中秋节是个团圆的日子,可是为了援疆,他们已经两个中秋节没有陪家人了。6日,记者电话采访了远在新疆的李振和他的同事赵广。
李振和赵广是同事,私下早以兄弟相称,当初他们怀着一腔豪情来到新疆,援疆生活有苦也有甜。苦的是他们初来乍到的不适感,要克服水土不服,每天吃得清淡胃里才能感觉稍微舒服些,就这样,他们完成了对口支援英吉沙县的多项工程。
李振告诉记者,刚来到新疆时,看着满地的鹅卵石,每块都像玉,感觉特别兴奋。每当干完一天的活感觉特别累的时候,便和同事们聚在指挥部综合楼楼顶,畅谈远方的家人、朋友。“由于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随时开会,有时候开到凌晨4点,虽然很疲惫,但早晨起来看见蓝蓝的天,白白的云,远方的雪山清晰地如在眼前,欣赏这美景,心情特别舒畅,洗去了劳累。”赵广对记者说。“我特别想念孩子,希望能和孩子一起过节,但为了工作需要,家人只能割舍了,不过,他们能够理解,也很支持我们。”赵广说,每次打电话,女儿都“嘱咐”他注意安全,不忙的时候回来看看。
李振的父亲是一位朴实的农民,他寄语儿子的话语更加朴实,每次通电话,他都希望儿子好好工作,让他在外面注意安全。
目前,北区第一组团12栋楼370户全部完成三层主体施工,部分正在进行四层、五层主体施工,今年可全部实现封顶。英吉沙县职教中心示范项目已完成地勘、设计、招标等工作,现已全面开工建设,目前正在进行地基处理。
采访结束时,李振和他的同事们通过本报表达了自己的祝福,让家人不要挂念。
(责编:南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