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心西藏 全国支援西藏

首页 > 援藏 > 援藏动态

雪域高原开奇葩 汉藏人民育英才

张生泉    发布时间: 2011-07-22 16:21:00    来源:东方网

  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西藏自治区已经在新中国大家庭中走过六十周年的辉煌历程。在人类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在中华浩瀚的五千年文明发展中,六十年可能只是短短一瞬间,但就在这短短一瞬间,高原创造了奇迹,藏乡出现了巨变,当我们沿着天路走进布达拉宫、当我们怀着激动畅游雅鲁藏布江,我们会在全面欣赏西藏政治、经济等社会各界的成就时,还发现文化方面的成就,其中尤以上海方面支持培养的几代话剧艺术人才最为引人关注……

  “雪域高原开奇葩,汉藏人民育英才”——这朵奇葩、这一朵又一朵盛开的奇葩,就是曾经在上海戏剧学院学习进修过的西藏班学员;这些英才、这一批又一批的英才,就是为了汉藏人民的友谊、更为了中华文化的传承而自觉担负历史使命的各族优秀儿女、各族优秀师生。他们当年从雪山中走来,从牧区中走来,经过了老师的系统教授和自己的刻苦学习,毕业后像一只高扬的雏鹰展翅飞翔,飞回了西藏,飞进了藏民的文化生活、飞进了藏民的人生心路,老师们在为他们高兴、祝福的同时,也为自己当年付出的努力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1959年,西藏正经历着一场新的变革和考验;与此同时,党和政府也做出了一个战略意义的决定:由上海对口西藏,支援他们培养西藏当地的音乐和戏剧人才,才旦卓玛由此作为第一批声乐学员来到了上海音乐学院,大旺堆由此作为第一批话剧表演学员来到了上海戏剧学院。从此,无论是新生的藏族艺术学员、还是上海两所著名艺术院校因为培养少数民族学员而酿发的新芽,大家为了完成一个伟大的目标,藏汉两族人民、藏汉两地艺术同仁牵手向前、同步迈入了祖国艺术繁荣的百花园。1961年,第一批话剧班学员顺利毕业、并晋京成功地演出了话剧《文成公主》,受到了周恩来、陈毅、班禅大师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和肯定,周总理欣然题词,祝福话剧团在西藏文艺事业中大显身手,以后每年都到北京演新戏。话剧团全体学员也不负总理厚望,回去以后又以一出电影《农奴》再次打响艺坛,让人们对这个新生的剧团和新生的艺术力量刮目相看。而大旺堆,作为《文成公主》和《农奴》的主要演员,很快进入观众的视野,获得了国家一级演员的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9年,笔者来到拉萨,专程访问了这位当年叱诧藏族艺坛的老艺术家,言谈举止,他还是忘不了当年老师的培育之情、忘不了党和政府对藏族艺术家的关怀之情……是啊!在当年的付出中,冯健、田稼、宋庭锡、江文逑等上戏的老一辈教师功不可没啊!

  1965年前后,上戏又来了第二批西藏班学员,学校也是安排了以第一批教员为主体的很强教学阵容,最好的老师,不过由于马上开展的“文革”导致全国性的内乱,这批学员没有在学校住很长时间就回去了。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吹响了向科学进军,向艺术高地进军,向一切给予人民生活富裕、安康目标进军的哨音。第三批西藏班又再次来到上戏,带班老师项奇、导演徐企平等,克服个人的家庭困难,把一切精力都放在学生身上;学校党组织的关怀和行政资源的有力配置,使这个集体充满了朝气和活力,他们毕业晋京演出的话剧《柔密欧与朱丽叶》,使得遥远的莎士比亚作品在雪域高原也有了知音,英国伦敦市前市长、莎士比亚戏剧专家肯尼亚斯?科克爵士看了演出后高度评介:“这是我看的《柔》剧所有演出中最年轻、最令人难忘的精彩演出!”党中央还破例让剧组在中南海怀仁堂演出,胡耀邦、万里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再度光临西藏班的演出,并在演出后接见全体演职人员,耀邦同志掷地有声地强调:“在祖国建设现代化的征程中,西藏的发展是大有作为的!”在《柔》剧中饰演柔密欧的演员多布杰,以后又在电影《可可西里》等多部影视剧和舞台剧中扮演出色,受到观众喜爱。当年第三批学员、现话剧团副团长洛旦回首自己进步和话剧团成长的过程时,对笔者表示:“我们始终沐浴着党和政府的阳光进步,我们的事业既在上戏开了好头,更在西藏发展的大局里如日中天。没有当年老师的培育、没有党和政府的支持,就没有我们今天的西藏话剧演艺事业。”由于教学组的努力,国家为学校颁发了“教学成果先进奖”。

  1995年初,第四批西藏班学员又到了上戏,又进表演系。两年半后,毕业时选择什么剧目演出?这让当时的校领导和导演陈明正、卢若萍和班主任洪彬等老师煞费苦心。最后,为了给学员们压担子,也为了培养西藏班更扎实的话剧基础,尤其是汉语语言,导演组决定排演上海市井生活气息很浓的话剧《公用厨房》而且用汉语版演出。这个决定,不仅让学生震惊,更让话剧界为导演捏把汗——因为,这之前的所有西藏班毕业演出都是用藏语,现在改用汉语,一是学生的语言能力能适应吗?二是,在这出与西藏地域、与学生们熟悉的生活反差很大的剧目中,学生们凭着自己语言能否驾驭好这些人物呢?实践证明:老师们的目标追求是有底气的,老师对学生们的信任也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演出获得再次成功!记得当时上海市一位领导长期在西藏援藏工作,他也不相信学生们会在短短两年半时间中会把汉语说得这么溜;最有趣的当属上海回民中学的一批藏族中学生,他们看完戏后久久不愿离场,他们不相信台上把汉语说得这么好的演员、把上海人演得这么活的演员就是他们的师兄、师姐,他们一致要求演员再次谢幕并且用藏语谢幕——以此来进一步确认他们的西藏班身份!由于这个教学集体的出色表现,学校获得了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4年9月,第五批西藏班学员又来到了表演系。王学明等老师接受了这个光荣的任务,做出了艰苦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毕业演出中,我们选择了五代西藏班学员同台演出一个戏的办法,当时评选出的好男儿西藏学员蒲巴甲一起加盟,在上海大剧院公演了话剧《喜马拉雅王子》。那一年的上海教师节庆典活动也正在大剧院举行,五代学员的代表向上海的老师、向上海的父老乡亲敬献了哈达,表达了他们对上海这个第二故乡的感激之情。

  西藏辉煌六十年,雏鹰彩练划长空。据西藏班学员和西藏话剧团领导介绍,经过上戏培养的表演系集体虽然只有五六届,但是到过上戏进修和个别学习的西藏学生却越来越多。他们回去以后,把学到知识用于建设文化事业,取得了骄人成绩。他们现在每年都要下乡、下牧区,为基层群众服务。同时在国家和西藏的一些大型庆典活动、重要演出中,他们都担任着重要和关键岗位的工作。这些的成绩的取得,母校和上海人民也有很大的帮助啊!

  在新中国发展中,热情培养少数民族文艺人才,始终是文艺院校义不容辞的光荣任务。迄今为止,上戏已为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办过近二十个少数民族班,为藏、蒙、维吾尔、回、壮等十八个少数民族培养了四百多名专门人才。由于上戏在民族教育方面的出色成就,三次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两任校领导作为先进代表,进京出席全国民族团结先进表彰大会,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今天的西藏,倍加珍惜和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这是不变的“香格里拉”。今天的西藏,努力改变一切愚昧与落后,朝着幸福和光明迅跑,这是变革的“香格里拉”。西藏的话剧、音乐等艺术人才在这过程中载歌载舞、大有作为!西藏的文化艺术在祖国的大家庭乃至世界的大舞台中绚丽多彩、大显身手!

  在西藏的称呼中,“扎西德勒”是一句很普通也很珍贵的问候语。我们每年和西藏班学员过藏历新年、我们每次和西藏班学员、老师问候,“扎西德勒”是其中的常用语,它代表吉祥、它象征关爱、它昭示一切美好、美妙、美丽的东西!在西藏节庆之际,让我们再次问候西藏人民,珍重地道一句:“亲爱的西藏班学员、亲爱的西藏父老乡亲,扎西德勒!”

  “雪域高原开奇葩,汉藏人民育英才”——这是我们的骄傲,更是祖国的盛事!

(责编:南卡)

我要留言: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