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心西藏 全国支援西藏

首页 > 援藏 > 援藏动态

援藏:“输血”变“造血”

唐召明    发布时间: 2010-01-19 08:26:00    来源:新华社

  近年来,地处藏北无人区及其边缘的双湖、尼玛、班戈、申扎等县(区)在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以及中信集团的对口援助下,当地牧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藏北无人区平均海拔在5000米左右,由于高寒缺氧,被称为“生命禁区”。20年前,记者先后3次来到双湖特别区和尼玛县采访,当时这里没有绿树,也没有宽阔的马路……只有几十排极为普通的平房。人们照明用的是柴油机发电,常年烧牛粪炉取暖,没有任何娱乐设施,与外界联系仅靠两台电报机。

  前不久,记者乘车再次走访双湖时惊讶地看到,这个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行政区,已从过去一片漆黑的“小村庄”变成了一片灯火通明、有不少楼房的现代化小城。

  双湖气候十分恶劣,每年7级以上大风天气达250天以上,冬季氧气含量不足海平面的一半。然而,这些困难未能阻挡人们前进的脚步:1976年,一批先行者怀着人定胜天的决心和勇气闯进了这片无人区建功立业。2002年起,中石油的一批援藏人肩负崇高使命,来到这里帮扶发展。

  截至2009年,中石油在双湖投资1.6亿元,援建了涉及交通、能源、文教、卫生等多个领域的50多个项目,极大地推动了双湖的经济社会发展。

  双湖特别区区委书记朱巨是一位在当地工作了30多年的藏族干部。他说,无人区刚开发时,区政府所在地只搭了几个大帐篷,后来盖了一些土坯房,直到1984年才有了土木结构的办公房。中石油援藏后,城镇大变样。2003年宽敞的党政办公楼建了起来,2006年藏族和汉族的干部职工全都搬进了既宽敞舒适、又采光取暖的阳光房。

  朱巨说,以前村里开会都到村长家,如今中石油投资1000多万元为12个村修建了村委会办公场所。

  记者在仲鲁玛村村委会看到,村委会占地350平方米,设有办公室、兽医站、防灾库房、卫生服务站等,总投资80多万元。

  在中石油的对口支援下,双湖现已实现86%的乡镇有了卫生院,85%的牧民住上了定居房,84%的村有了村委会,儿童都有学上,大多数牧民家庭有了电视机和摩托车。

  与此同时,另一大型国有企业中海油先后投资1.51亿元,用于改造尼玛县城和改善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其中,他们援助的3000套太阳能供电设备解决了3000户贫困牧民家庭的生活用电问题。

  中海油还投资1300万元在俄久、申亚和卓瓦3个乡新建了5个牧民定居点。在俄久乡一村,正在羊圈挤奶的牧女俄赛兴奋地指着面积达90多平方米的定居房对记者说:“新房子,亚咕嘟(好)!”

  为了使对口支援工作更上一层楼,让援藏成果在藏北无人区落地生根,援藏企业面向当地群众加大了人才培训力度,变“输血”为“造血”。

  在双湖,中石油把技术援藏作为援藏工作的重点,每年投入50万元,组织当地干部职工和专业技术人员赴内地培训、考察。8年来,已选派七批共206人,为双湖培养了一支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干部队伍。

  在尼玛,中海油有重点、有步骤地实施以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为核心的培训计划,已从当地选派了80名正科级以上干部赴内地接受培训。同时,选送部分教师、医生和餐饮服务管理人员到内地参加1个月至6个月的业务培训。

  2009年6月,他们还组织16名牧民对西藏12个县的农牧业经济、特色产业示范点,进行了为期18天的考察学习,开阔了大家的视野。

  在班戈,截至2009年,中石化先后投资1﹒3亿元,大力实施城镇建设工程、扶贫富农工程、助学工程、安居工程、送光明幸福工程、草场建设工程等八大民心工程。

  中石化还十分重视教育培训工作,每年投入50万元用于县、乡、村三级医生和教师等人员的技术培训以及牧民的技能培训,并组织县、乡两级近百名干部到内地经济发达地区参观学习。

  在申扎,中信集团则结合实际制定了“输血与造血”并进的方针,狠抓小城镇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中信集团先后投资约1﹒3亿元,完成了涉及能源、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市政、牧民定居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培训干部70人。

  在几家援藏企业的大力援助下,藏北无人区已不再是荒凉之地。对此,今年55岁的尼玛县建设局局长索郎旺加感触颇深。他说:“尼玛是距离那曲最远的县,过去没人愿意到这里工作,但近两年尼玛已成为那曲西部四县(区)中最吸引人的地方,每年都有30多名大学生主动前来。县城人口也从无人区开发时的几百人上升到现在的4000多人。”

(责编:谷雨)

我要留言: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