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岳阳市第六批援藏干部进驻桑日以来,充分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援藏精神,始终牢记“援藏一任、造福一方”的神圣使命,克服高原缺氧等重重困难,艰苦奋斗、团结拼搏,务实创新、扎实工作,为推动桑日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6.52亿元,是2009年1.84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24亿元,是2009年2.7倍;税收收入完成1.35亿元,是2009年3.08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580万元,是2009年2.06倍;本级财政收入完成5275万元,是2009年2.58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20 元,是2009年1.52倍。桑日县已成为全区综合实力较强的县之一。2013年,县域经济实现了开门红。一季度全县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2 亿元,同比增长14%;本级财政收入完成1009万元,同比增长70.7%;税收完成2355.7万元,同比增长314%;税收、财政收入首次在一季度突破千万元大关。
(一)理清发展思路,着力开创经济发展全新局面。进入桑日伊始,在当地干部的陪同下,援藏工作队克服高寒缺氧、交通不便、语言不通等困难,采取听取汇报、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连续30多天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驻地军警部队和4个乡(镇)42个行政村开展调研,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地理环境、资源状况、民风民俗等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的情况下,提出了到2015年实现“六县”的发展目标。同时,制定了“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县城承载能力;保障改善民生,帮助农牧民增收;夯实基层基础,促进稳定和谐;扶持园区建设,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的三年援藏工作项目规划,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实施了县政务中心、小城镇改扩建、新农村建设、庭院经济发展、县城给水管网改造等项目,受到了桑日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和广泛赞誉。
(二)改善民生民利,确保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于民。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援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思路,不断加大援藏资金投入力度,继续完善并推进以“十道保障线”为重点的民生工程,提出并认真落实“三个一”承诺(帮扶一户贫困户、帮助一名贫困学生、带动一户致富能手),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在民生方面的基本需求,不断提高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引导援藏资金向民生倾斜,投资420万元用于县城给水管网改造,彻底解决了县城及周边村镇居民饮水问题。投资800万元,完成了政务中心广场改造和岳阳路改造项目,进一步完善了县城功能,提升了县城品味。投入350万元对绒乡吉荣村、桑日镇奴卡村进行了村容村貌整治,有效改善了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投资300万元扶持860户农牧民发展“庭院经济”项目,预计可为每户增加收入2000元左右。筹措资金15万元,奖励优秀教师和尊师重教农牧民家庭。拿出部分援藏资金,聘请专业舞蹈老师,启动广场文化活动,丰富了全县干部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拉近了援藏干部与当地干部群众的距离。
(三)强化干部培训,全面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紧扣“智力援藏”这一主题,围绕“提高党员干部整体素质,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这一目标,大力实施“强基固本”工程,深入推进党员干部能力建设,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充分发挥援藏干部独特优势,选派69名党政干部、技术人员到岳阳等地进行脱产学习、挂职锻炼、参观考察。投入资金90余万元,共组织全县42个行政村84名村干部先后分3批到北京、上海、广东、云南、湖南、山东、江苏、四川等地就新农村建设、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村(居)“两委”建设进行考察学习,进一步促进村干部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转变观念,为加快桑日新农村建设步伐注入了活力。两年多来,全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从无到有,村集体经济从有到强,农牧民纯收入增长了45.77%,达到6720元。特别是绒乡程巴村,以前只靠简单的开采花岗石、为群众提供安居住房石头增加收入,规模小,管理散乱,一年收入只有100万左右。自到内地考察学习之后,村“两委”班子借鉴内地先进经验,理顺发展思路,创新经营模式,创立了“支部+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形成了“采石+毛石加工+石材精细加工+花岗石板销售”的产销格局,当年就实现收入230多万元,受益群众达40户,每户年增收5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