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心西藏 全国支援西藏

首页 > 援藏 > 对口支援

携手钱塘富昆仑——浙江省对口支援海西州纪实

何汀    发布时间: 2012-09-03 08:50:00    来源:青海日报

  “没有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地区都是大陆的一片。”两年前,当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决定启动第一轮对口支援青海藏区工作,确定由浙江省对口支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之后,钱塘江畔与柴达木两个相隔万里之遥的地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下,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援建为两地产业优势融合、经济互助发展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平台。

  一个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一个是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个有着资金、人才优势,一个是资源富饶的“聚宝盆”,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实现东部的产业优势与西部的资源优势对接。两地不断探索新路子,寻找和建立有效载体和渠道: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促进受援地和援助地经济社会共同发展。两年来,双方不断加强交流合作,积极搭建沟通平台,认真落实帮扶机制,多渠道协调、多领域支援,更高层次、更高领域的帮扶机制开始显现。

  给力发力借力

  援建,让两地产业“牵手”。从单向的“输血”式支援向以产业援建、智力援建为重点的“造血”式支援转变,为受援地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011年,浙江对口支援海西发展的大幕开启,资金、人才、产业迅速从东部向柴达木集结转移。在项目援建的带动作用、产业援建的助推作用以及援青资金杠杆作用的合力之下,“浙江式援建”有力地推动海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盛夏时节,记者走进柴达木盆地,感受浙江对口支援海西之后这里发生的深刻变化。按照“一区两园多点”的布局思路,目前已完成《海西浙江工业园规划》(征求意见稿),2011年,共争取援青资金8810万元,其中,省对口援建资金6300万元,通过援青干部带资帮扶2510万元。对口支援海西,不仅要为当地送“鸡蛋”,更要与当地一起培养一批“能下金蛋的母鸡”。今年上半年共引进项目11个,投资金额22.87亿元。“青洽会”期间签约项目8个,签约投资金额18.07亿元。同时,引进了房地产建设、矿产资源开发、玻璃制品生产等项目3个,投资金额4.8亿元,目前已开工建设。

  中央给力、浙江发力、海西借力,依托工业园区这个平台,浙江工业园区初步实现了产业聚集发展,提高了浙商省外发展的组织化程度,更好地发挥浙商在参与对口支援中的优势和作用。如今的柴达木已不乏浙江企业的身影,一批与当地资源优势相结合,有利于带动当地就业的企业纷纷入驻工业园区。浙江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投资4.5亿元建设总装机容量为50兆瓦的太阳能热发电项目,浙江联大化工有限公司投资4亿元建设年产20万吨硝酸钾项目,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投资4亿元建设20兆瓦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浙江和润集团投资8000万元组建上海和青矿业有限公司,浙江欣业机械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建设国际大酒店项目,浦江中盛公司投资8000万元建设塑编包装厂……新崛起的产业园区,使两地商户的往来更为频繁,让更多生产要素交流更为顺畅。

  “援青也是一个互援的过程。”利用柴达木丰富的矿产资源与浙江的民营企业相结合,一个双赢的局面在柴达木得以实现。依托沿海发达地区和青海省重要投资贸易洽谈会、推介会等平台,2011年以来,相继组织浙商参加了“青洽会”、“苏推会”和“浙洽会”等投资洽谈会,共签约项目13个,签约金额49亿元。在项目援建、产业援建的基础上,建立了更高层次的智力援建。海西与浙江大学签订合作意向书,借助浙江大学科研力量和技术优势,帮助海西加强产业技术人才培养,发展壮大盐湖化工、有色金属选冶、高原生物等特色优势产业,合作开展关键性技术攻关,合力破解海西州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人才匮乏、技术紧缺等瓶颈制约。

我要留言: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