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心西藏 全国支援西藏

首页 > 援藏 > 对口支援

普兰不会忘记——长江委援建西藏普兰电站纪实

陈松平 秦建彬 李卫星    发布时间: 2011-08-17 16:59:00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位于我国西南边陲西藏普兰县,由于缺电,严重制约着这座边境商贸中心的发展。

  1995年,带着让当地百姓告别“酥油灯照明、牛粪取暖”的使命,长江委勘测设计专家进驻普兰县,援建普兰电站。

  几度寒来暑往,无私的奉献和牺牲,长江委专家在孔雀河畔,用智慧、青春、热血和忠诚为普兰人民托起了一轮永不熄灭的“金月亮”——2000年10月30日,普兰水电站开始发电,全国最后一个“无电县”成为历史。

  但是,普兰人民不会忘记——是长江委援建专家,用一束束现代文明之光为他们点亮万家灯火。

  “长江委人对口援建的普兰水电站,结束了普兰县无电的历史,普兰人民永远记得你们!”

  7月27日,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水利局局长马俊峰的一席话,让前来考察调研水利工作的水利部副部长矫勇、长江委主任蔡其华等倍感欣慰!

  1995年,长江委根据水利部的安排,对口支援普兰电站建设,经过艰辛的勘察设计,当年底就完成了设计报告。1999年4月,开工建设。2000年10月30日,普兰水电站开始发电,从此,万家灯火照亮普兰夜空。

  高原深处的呼唤

  “普兰在哪里?”1995年初,时任长江委设计院枢纽处二室副主任王小毛将要去西藏普兰县援建电站时,家人这样问他。他一时真不知如何回答,因为普兰实在太偏僻、太艰苦了。普兰县位于我国西南边陲西藏阿里地区,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高寒缺氧,是当时全国最后一个无电地区。

  因为毗邻尼泊尔和印度,普兰自古以来就是西藏与尼泊尔和印度等国进行经济、文化、宗教交流的重镇。然而,缺电严重制约着这座边境商贸中心的发展。由于缺电,工业无法发展,当地丰富的羊毛、羊绒无法加工,有价值的矿产无法开采,可开发耕地被迫放弃,前景广阔的旅游业停滞在极低的接待水平上;学校无法安排学生上早晚自习、电教无法形成,医院无法使用先进的医疗器械。当地居民仍然过着酥油灯照明、牛粪取暖的半原始生活。

  此时,新中国成立已50多年,祖国的面貌日新月异,没有理由让普兰维持贫穷。电力问题一旦解决,除满足当地军民办公及生活需求外,还将为拟建的加工业、农业提灌、第三产业提供电源,促进普兰经济和边防的发展。必须尽快在普兰建设水电站,这是来自高原深处的呼唤。  

  其实,普兰境内可供开发的水电资源并不少,在两个大湖——玛旁雍错和拉昂错之间稍加引水便可装机1-3万千瓦。孔雀河在县境内有500米的落差,水能理论蕴藏量也达1万千瓦以上。

  1994年底,水利部决定对口援助西藏10个有水无电县,并将难度颇大的普兰电站设计工作交给了长江委。长江委领导十分重视援藏工作,专门成立了由长江委副主任傅秀堂担任组长、委副总工成昆煌、陆水枢纽管理局局长冯保国任副组长及各有关二级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援藏工作领导小组。为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组织最强的技术力量精心设计,仅设计院就先后投入技术人员100余人,参与设计的人员绝大多数都有参与多项大、中型水利工程设计的经历。水利部看中的正是长江委的技术实力和长江委人对开发西藏水利事业、为西藏人民造福的热情。

  艰难跋涉的勘测者

  虽然水能资源丰富,但是要在自然条件严酷的普兰建水电站也并非易事。

  撇开交通条件不谈,仅是当地的施工条件就极不理想,地质复杂、覆盖层厚,永久冻土、冰川融雪及频繁的地震和泥石流灾害这些难题哪一个都让人头痛。况且孔雀河没有完整的水文资料,与原规划中作参照的狮泉河有较大差异,不能简单套用。为了解工程的具体情况,必须立即组织人实地查勘。

  1995年4月29日,第一批赴藏查勘考察人员一行12人抵达拉萨,这是长江委人第一次在西藏高原上进行水利考察。但刚到拉萨,强烈的高山反应令他们措手不及。多数同志出现了头痛、胸闷、心慌、流鼻血、四肢无力等症状。他们从初到西藏的新鲜感中清醒过来,知道了此行的艰难。

  在拉萨,长江委考察队一共呆了10天,与西藏水电勘测设计院进行技术交流,到自治区水文局和地矿局收集孔雀河流域的水文与地质情况,到各市场了解当地设备、材料及建筑市场的动态。

  从拉萨到普兰约1400多公里,所谓路,就是在乱石堆中汽车跑出的路,多数是乱石、河谷和茫茫草原,路途艰险难行。

  5月8日,长江委考察队选择了北线,但这条路就是几条在高山深谷中过往车辆留下车轮印迹,不仅坑洼不平、乱石沼泽密布,而且还是滑坡多发地区,道路狭窄,基本上只能行一辆汽车,若遇对面来车,则要倒退数百米才能找到会车的地方,对司机来说,这段路尤如天堑。

  王小毛在接受采访时详细地讲述了其间的艰难历程,第一天一辆车撞倒了行人,当晚不得不夜宿日喀则。第二天车又与央视的采访车相撞,幸好双方相安无事,夜宿萨嘎。第三天,天还未亮就继续赶路,这天穿越了90公里的无人区;同时因沙洋河冰雪融化,河水暴涨,汽车无法通过,结果花了3个多小时才由一藏族司机冒险探路过河。而河对岸是乱石、沼泽区,一路颠簸折腾,一直到5月11日凌晨6点才找到住处。稍事休息、进餐后于早上10点出发,在当天下午3点才到了普兰。

  考察队用了一天时间做准备,就马上投入了现场的查勘工作中。他们在海拔4000米的河谷、山坡上跋山涉水,每走一步都感到十分困难,但他们没有请临时工,坚持自己选坝址、定坝轴线、进行渠道放样和输变电线路的查勘,往往一走就是几里、几十里,全靠两条腿徒步行走。为获得坝基承载力渗透稳定性的资料,他们下到河里采样挖取砂石料,回到招待所重新筛分烘烤,测流建水位观测尺寸,跳进冰冷刺骨的河里挖坑打桩,浇混凝土,还跋涉于多由乡至中尼边界上的斜尔洼之间,在数十公里长的河段上一段一段地反复调查探寻。白天野外作业,晚上就点起蜡烛对原设计资料进行复核、计算,编写报告。

  经过艰苦努力,外业勘测工作结束了,现场工作成果证实了孔雀河水文情况与狮泉河具有较大差异的预测,确定电站装机规模以500至600千瓦最为合适。1995年6月17日,援藏考察队结束了历时57天、行程11430公里的长途跋涉,返回武汉,圆满完成使命。

我要留言: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