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湖南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37名党员援藏干部紧密结合山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大力弘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降标准”的工作精神,牢记使命、忠诚履职,立足雪域高原创先争优、建功立业。
丰富活动载体,凝心聚力创先进。“氧气吃不饱、风吹石头跑”是山南的真实写照,第六批援藏工作队进藏之初,艰难困苦的环境、远离家乡的寂寞给援藏干部带来了一定的心理生理影响。总领队、地委副书记华学健自2004年6月入藏以来,已是连续第三次援藏,对援藏工作情况十分熟悉,对援藏干部的思想状况了然如新。为引导援藏干部牢记使命、凝心聚力,战胜各种艰难困苦,在华学健同志带领下,全队积极创新活动载体,扎实开展“三大”主题实践活动。一是开展“进藏为什么、在藏做什么、离藏留什么”大讨论活动。通过专题讲座、中心组学习等多种形式,组织队员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中央援藏工作会议精神、西藏风土人情以及先进地区发展经验,并围绕投身援藏事业为什么、在藏期间做什么、援藏期满留什么三大问题先后开展了两次大讨论。在学习讨论中进一步提高党员对援藏重要性的认识,坚定了援藏信念。二是开展“进藏家门、说藏家话、暖藏家心”大走访活动。动员援藏干部学藏语、学藏歌、学藏史,深入农牧区做好“一帮一扶一促”工作,即每一名援藏干部联系一家农牧民贫困户,帮助其脱贫致富;联系一个家境贫困的在校学生,扶持其完成全部学业直至大学毕业;联系一个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村,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快速发展。三是开展“比学习、比工作、比贡献”大竞赛活动。在支部与支部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比调研活动的实际成果、项目建设的推进效果、党员个体的党性观念和团队整体的团结配合,让援藏干部明白自己有什么、还缺什么、应该补什么,激发创争热情,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在“三大活动”基础上,全体援藏干部主动亮出双重身份(党员身份、援藏干部身份),千方百计增强党员意识、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在克服困难、建功立业上创先争优,展示良好形象。
弘扬“老西藏精神”,立足岗位争优秀。全体援藏干部恪守“有志而去、有为而归”的信念,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有苦不叫苦,知难不畏难,努力做到“缺氧不缺志气、气压低要求不低、风沙硬作风更硬、海拔高目标更高”,在各自岗位上庄严作出并自觉践行公开承诺,在承诺、示诺、践诺的实践中树形象、创佳绩、争优秀。坚持忠诚援藏,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旗帜鲜明反分裂,用一言一行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大局稳定。在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全国“两会”等重要时段和一些敏感节点,援藏干部同当地干部一起并肩战斗,注重把好领导干部思想认识关、农牧民群众教育关和寺庙僧尼管理关,提前制定工作预案,有效控制潜在问题,切实维护了社会局势稳定。坚持务实援藏,把援藏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倾情奉献、忠实履职,立足岗位建功立业。总领队、地委副书记华学健结合山南实际,对医疗卫生、民族手工业、群众生产生活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把湖南科学发展的好机制、好方法、好思路创造性运用于山南,明确了三年援藏工作整体思路。副总领队、地委组织部副部长祝云武克服严重的身体不适,广泛深入调研,在健全援藏干部管理制度、出台山南人才培训规划上倾心竭力。地区发改委副主任周述东,不畏艰难、夜以继日,顺利完成山南地区“十二五”规划编制、《江北开发规划》修订完善和山南2011年经济发展指标预测。地区商务局副局长胡开慧勇于开拓抓招商,整合资源、争取支持,迅速筹集招商引资启动资金30万元。坚持快乐援藏,全体援藏干部把援藏当作锤炼党性的大熔炉、磨砺意志的大课堂,在艰苦环境和复杂斗争面前坚韧不拔、豁达乐观、积极向上,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地委统战部副部长陈胜把食堂办成了第二政治部,办成了大家交流思想、增进友谊、开展活动的重要阵地,让大家感觉到浓浓的家的暖意。地区教育局副局长宋健平积极组织开展文体娱乐活动,活跃了援藏工作队的氛围。坚持廉洁援藏,把援藏当做检验作风的大考场,满腔热血而来,两袖清风归去,时时处处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出台项目、经费管理等制度,所有项目严格进行公开招投标,纪检部门对招投标过程进行全程监督,邀请湖南省纪委常委唐东平做廉政教育专题讲座。37名援藏党员干部虽然远离家庭,但生活作风严谨,生活情趣健康,普遍以学习和工作来充实业余生活,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
倾情融入山南,服务群众当先锋。全体援藏干部以“融入西藏、奉献山南”为己任,视藏族同胞为亲人,倾情奉献、真情付出,把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当作第一任务,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中当先锋、做表率。一是深入基层察民情。全体援藏干部把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喝酥油茶中聆听群众的心声,在马背上访民情、察民意、疾民苦,在田间地头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绩于民,掌握第一手资料信息,着力为科学决策提供有效依据。总领队、地委副书记华学健、副总领队、地委组织部副部长祝云武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深入基层一线察民情、听民意。隆子县准巴乡知能村地处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有一处通往印度的通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为山高路陡,进出公路不畅,当华学健徒步爬坡两个多小时来到村里时,村里的老党员激动地说:“这是第一个到我们村里来的地委领导,地委对我们很关心,我们一定要守好通道,绝不让一个分裂破坏分子从我们这里进来。”水利局副局长何大华同志一个月内走遍了全地区所有的水利工程和重点建设项目,提出了极有分量的水利建设规划建议。建设副局长王翾用两个月的时间跑遍了地区大部分重点建设项目,发现并排除了工程建设中的很多安全隐患。农牧局副局长刘俊杰是第五批留下来的干部,经常带领同事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寒牧区走村入户,援藏三年多时间跑遍了全地区12个县和80%的乡镇,被大家称为“小牦牛”。二是千方百计惠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切实加大对农牧民安居工程、教育、卫生、文化等公益性事业的项目资金投放力度,千方百计让山南群众得到实惠。为提高医疗水平、解决群众“看病难”,工作队请专家教授到山南地区现场授课、指导,举办医护人员培训班,培养了一支永远不走的医疗队伍。三是扶贫帮困“心连心”。工作队员把对亲人的思念和感情全部倾注在了援藏工作和藏民身上,在工作和生活中与藏族同胞交朋友、结亲戚。隆子县隆子镇芒措村卓嘎几年前丧夫,体弱多病几近失去劳动能力,一个人拉扯着两个孩子艰难度日。总领队、地委副书记华学健请来医生为卓嘎治好病,并帮她在一处工地找到了工作,每学期还拿出1000元钱资助两个孩子上学。隆子县中学14岁的贫困学生佣旦巴珠因意外伤害导致头骨粉碎性骨折,需要七八万元资金动手续才能挽救生命。工作队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立即动员全体援藏干部捐款,并发出倡议书,寻求多方支持,终于促成了手续顺利进行,挽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
(责编:南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