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心西藏 全国支援西藏

首页 > 援藏 > 对口支援

中国石油援藏干部:“生命禁区”里的石油人

闫党恩    发布时间: 2010-08-27 09:52:00    来源:西藏日报 中国西藏新闻网

  2002年对口支援双湖区以来,中国石油先后派出4批6名援藏干部,累计援助资金1.66亿元、建设59个项目。2009年双湖区GDP达2.11亿元,比2001年增长3.76倍;实现财政收入946万元,比2001年增长2.42倍;牧民人均纯收入4560元,比2001年增长1.54倍。8年来,双湖区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事业取得了重大进步。

  人生价值在苦与乐中升华

  在双湖工作,除了要克服常人难以忍受的恶劣自然环境和艰苦的工作条件外,还要战胜地广人稀造成的寂寞和枯燥。

  习惯了内地工作环境的中国石油第三批援藏干部们,从来没有半句怨言。相反他们总是用“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这句话来激励自己。

  没有新鲜蔬菜,他们就和牧民一样,吃起了风干肉,喝起了酥油茶;业余生活单调,他们就邀上一些朋友,聊天、谈心下乡的时候,他们就住在群众家里,让农牧民们备感亲切。援藏干部用他们锲而不舍的精神,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双湖各族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也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一人援藏,全家援藏。中国石油第三批援藏干部郑斌和王晖为了援藏,将年幼的孩子丢给妻子和父母,自己帮不上半点忙,家里的负担全落到妻子和父母身上。每想到这些,他们心里就有一种对妻儿、父母的愧疚之感。

  由于进出双湖途中手机没有信号,有时几天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2008年9月,在班戈县境内,援藏干部一行两辆车先后陷入沼泽,想尽办法都没能把车子弄出来。夜幕降临,气温降到零下,路上又无过往车辆,8个人只好挤在一个车厢里度过漆黑夜晚。有一辆车因为陷得太深,钢丝绳被拉断了仍没拖出泥潭,后来从40公里外的乡上请了27名牧民挖了两天,车子才脱离沼泽。三天后,郑斌与家里联系上了,妻子在电话那头放声大哭:“听到你的声音就好啦,就知道你还没死!家里都快急死了!” 电话这头,郑斌安慰妻子:“别哭,我没事!”挂掉电话,他自己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每次进出双湖,中国石油援藏办的领导和同志们最担忧他们的安全,每次将平安到达的消息报告给援藏办时,他们都会激动地说:“哎!能听到你们的声音,知道你们平安就好!”

  2008年,拉萨“3·14”事件后,按照自治区党委的统一安排,中国石油第三批援藏干部中断休假,及时回到工作岗位。他们积极配合双湖区县级干部下乡、乡级干部到户的工作安排,深入基层抓稳定工作。期间还组织了“普及奥运知识,揭批达赖破坏奥运图谋”图片展览及千人签名活动,得到了广大干部职工和在校学生的热烈响应。

  王晖说:“在双湖,我们流过泪也流过汗,也流过血,正是在泪水、汗水、血水的浸泡中,我们受到了教育、得到了锤炼,让我们从心灵深处理解了人生的意义和共产党员的价值!”有了这样的信念,郑斌与王晖在完成一届援藏任务后,不约而同地提出再续任一届,从而成为了在高海拔地区工作时间最长的援藏干部。

  一个个援藏项目,铸就一座座用爱心凝成的丰碑,见证了中国石油人的深情厚谊;一个个感人故事,谱写一曲曲激情澎湃、催人奋进的乐章,彰显了中国石油人的无私奉献,中国石油人在雪域高原上续写着永恒不变的“铁人精神”。

  挺进双湖的生死之旅

  2007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郑斌和王晖两位同志作为中国石油第三批援藏干部,从繁华的首都来到双湖,分别任双湖区委副书记和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双湖一年中8级以上大风天高达200天以上,全年最高温度15℃,最低温度零下30℃。从拉萨到双湖区政府所在地虽然只有800公里,但交通状况极差,有近500公里没有路,沿途有很多沼泽泥坑,暴风雪、洪水等自然灾害频繁,迷路、陷车时有发生,就是越野车也要颠簸两天才能到达。

  去双湖工作,不要说内地来的援藏干部,就连许多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也很不情愿,甚至有些畏惧!

  2007年8月,带上三天生活所需的食物、水、氧气瓶,准备好防野兽的刀、防陷车的铁锹,郑斌和王晖开始向双湖进发。

  出拉萨、过当雄,跨过念青唐古拉山脉海拔5129米的那根拉山口,汽车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下山后,在一个岔路口离开柏油路,在草原上沿着一条坑坑洼洼、隐隐约约的车辙印前行,沿途车辆颠簸难行。在海拔4747米的班戈县境内,一条湍急的河流挡住了去路,河面很宽、水流很急。司机说这是去双湖的必经之路,如果不走这里,至少要绕道一天。2005年8月,班戈县原县委书记伦白涉水过河被大水冲走,一车人全部牺牲在这里。

  “听到这个情况,车里顿时鸦雀无声。是多走一天,还是从这里涉水?没人能够果断地做出决定。多走一天迷路怎么办?吃的东西不够怎么办?问题一个接一个在脑海里浮现。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终于有一辆拉水泥的大车经过,用钢丝绳将我们的车勉强拉过河。”回忆起三年前第一次去双湖的经历,中国石油第三批援藏干部还是记忆犹新。

  最严峻的考验还在前面!

  8月的羌塘草原正值雨季。在距离双湖60公里的地方,泥泞的车辙印伸向一片碧波荡漾的湖中。路边的两个湖泊由于水面升高连在了一起!想打电话向县里的同志问一下路况,手机却没有信号;想看看能不能从湖边绕过去,刚迈出两步双脚又深深地陷在泥里,周围是大片的沼泽地!

  大家商量了一下,冲吧。

  关好门窗,把越野车调整到四轮驱动模式,车子开始向湖中缓慢开去。湖水没过车窗、没过车顶,窗外黑黄色一片什么都看不见了,此时越野车已经完全在湖水中潜行!除了发动机的轰鸣,车内一片死寂,但分明又能听到每个人的心跳和祈祷:“千万别陷车,千万别熄火”。不长的一段路好像走了很久很久!很幸运,眼前越来越亮,车子冲过来了!后来,司机说越野车涉深水油门一定要大,一松油门车就熄火,后果不堪设想。

  历时2天,行车20多个小时,几经生死考验,郑斌和王晖终于到达双湖。几天下来,他们每个人都是腰酸背疼,王晖高原反应严重,吐了十几次,后来吐的都是绿水,不能吃饭、不能进水、不能说话、不能直腰。

  “抵达双湖后,全区干部群众夹道欢迎,令我们十分感动,强忍身体的不适,带着笑脸向他们挥手致意。我们当时心里就想,当地干部、群众给我们这么高的礼遇,这两年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中国石油第三批援藏干部那一刻感觉身上的担子很重。

  此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在这个“人类生命的禁区”,两位援藏干部多次组织召开干部职工、群众座谈会,了解干部职工和广大牧民急需解决的问题。三年来,援藏干部走遍了全区7个乡(镇)的31个行政村,行程几万公里。到海拔5300米的乡里检查一遍项目要走上千公里,每去一趟就像生一场大病。

  “生命禁区”书写无字丰碑

  “援藏项目应突出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牧民生活这个重点”,针对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一要求,中国石油提出了“科学务实援藏”理念,着力改善双湖百姓的民生。

  中国石油先后派出4批6名援藏干部,以建设西藏、发展西藏、稳定西藏为己任。2002年至2009年,中国石油投入援藏资金近1.66亿元,援建了59个项目,为当地带来了巨大变化:市政道路的建设,结束了双湖区没有水泥路的历史;修建乡村公路和购置车辆,改善了双湖区的交通状况;加油站、广播电视中心、电路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完善了城镇功能;敬老院、幼儿园、卫生所和职工活动中心等公益项目,为农牧民老有所养、幼有所学、病有所医、活动有场所提供了物质保障;小康示范村、牧民安居工程等则大大改善了牧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增强了牧区防灾抗灾能力。

  “双湖第一座楼房—普若岗日宾馆、第一个幼儿园、第一个敬老院、第一个职工活动中心、第一个加油站……都是中国石油为我们双湖人民带来的。2008年,中国石油又投入很多资金,开展了双湖的牧民安居工程和乡卫生院、职工周转房的建设。虽然这里不产一滴石油,但双湖却因石油人的到来而向现代化大步迈进。” 双湖区委书记贡嘎感叹道。

  中国石油第三批援藏干部经过细致地调研分析,在和双湖区政府充分沟通后,决定在兼顾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将工作重点转向牧区,将80%以上的资金和项目用到各乡村,努力提升牧民群众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

  将项目投向牧区,就意味着要经常到海拔更高、路途更远、条件更差的乡村去,双湖大部分地方海拔超过5000米,下乡检查项目要走上千公里,耗费近一周时间,路上什么情况都可能随时发生。

  双湖区委副书记郑斌说:“援藏,不能图虚名,不是做秀,就是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为双湖百姓办实事,这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责任!”

  他们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为改善当地村民的生活条件,从2005年开始,中国石油开始实施小康示范村建设。到2009年,小康村项目共投资1580万元,援建了101户。2006年,西藏开始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中国石油共投入资金613万元,开展牧民安居工程的“水、电、路、气、讯”等配套建设。牧民们告别了牦牛帐篷,第一次住上了宽敞明亮、安全适用的房屋。

  居住在大草原上的牧民最怕的是生病,生了病只有到几百公里之外的县城才能得到医治。2005年,中国石油援建的第一个乡镇卫生院——北措乡卫生院落成,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中国石油每年都安排资金修建卫生院,至2009年,中国石油共投入700万元在双湖区的7个乡(镇)援建卫生院,卫生院有门诊部、手术室、输液室,还配备了简单的急救设备。

  双湖机关干部职工住宿条件简陋,为此中国石油投入资金1100万元,修建了52套职工周转房。2006年,干部职工告别了低矮破旧的土坯房,搬进了宽敞舒适的周转房。

  在双湖建项目绝非易事,所需的钢筋、水泥等材料要从几百公里外的拉萨或那曲运来,运费高达800元/吨公里,再加上每年施工工期只有6月至9月4个月时间,工程难度比内地高许多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援藏干部克服极端艰苦的自然环境,深入项目现场,对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并积极协调解决。

  在中国石油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石油第三批援藏干部把智力援藏作为援藏工作的重点,每年投入50万元,组织双湖区干部职工和专业技术人员赴内地培训、考察,到目前已选派了7批,共120多人。

  中国石油2007至2009年,共投入援藏资金6650万元,援建项目32个。采访中,记者发现,除了中国石油的加油站之外,其他项目都看不到“中国石油”的字样或“宝石花”标志。

  虽然没有“中国石油援建”的字样,但拔地而起的一个个援藏项目,犹如一座座无字丰碑,高高耸立在羌塘草原,也深深隽刻在双湖人民的心中。

  牧民的贴心人

  全国支援西藏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做好对口支援工作,事关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事关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新中国石油工业起源于新疆,兴旺于大庆,伴随着祖国发展的脚步,从昔日的大漠戈壁一路走来。中国石油人没有忘记,石油工业的兴旺发达,来自于奉献的智慧和汗水,也来源于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

  中国石油对援藏工作极为重视,专门成立援藏工作领导小组,公司有关部门从资金、技术等方面全力支持援藏工作。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蒋洁批示:“做好援藏工作,造福西藏人民”;周吉平副总经理说:“援藏工作意义重大,要一如既往做好这项工作。要关心援藏干部,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条件”。

  双湖区多玛乡卓玛家只有母女两人,几年前卓玛得了哮喘。高原氧气稀薄,得了哮喘病更是苦不堪言,很多次,被病痛折磨的卓玛痛不欲生试图自杀。2008年8月17日,中国石油援藏慰问考察团团长、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李万余到多玛乡考察时,得知卓玛的情况,专程前往看望并送去了慰问金。回京后,李万余助理一直牵挂着这对可怜的母女,他多次向援藏干部询问情况,并买了治疗哮喘的特效药,让援藏干部带给她。

  2009年8月5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华林率集团公司赴藏慰问考察团颠簸两日到达双湖,随团赴双湖的还有4名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此后,在近半个月时间里,医疗小分队走访了双湖区5个乡(镇)的基层卫生院,沿途深入牧民家中进行诊疗,在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门诊、联合诊治,许多藏族同胞闻讯徒步或骑马赶一天路前来求诊。李华林表示,今后中国石油将继续按照中央要求,将智力援藏和科技援藏作为援藏工作的重点,努力改善牧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实实在在地解决群众的具体问题,在援藏的中央企业中争当排头兵。针对双湖区照明和取暖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回到北京后,李华林立即召开研讨会。确立了《风能、太阳能照明采暖项目》,在充分勘察研究的基础上,于2010年初,全面进行设备改造和安装测试工作。

  集团公司办公室副主任曲浩说:“公司派出的医疗小分队,主要任务是了解双湖当地常见病、多发病和医疗方面的需求,以后,公司将更有针对性地抽调医生到双湖开展诊疗活动,为当地群众解除病痛的折磨。”

  2009年5月26日,双湖特别区遭受重大雪灾,7个乡(镇)大量房屋畜圈受损,牲畜死亡近6万头。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领导及相关部门得知此事后,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拨款100万元,解决农牧民吃饭难题。困境中的牧民有了资金和食物,欢喜地跳起锅庄,口中不断地唱着“中石油,呀咕嘟!”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中国石油援藏干部对西藏人民的深情厚谊。双湖当地干部说,中国石油的领导和援藏干部与双湖人民心连心。

 

(责编:晶晶)

我要留言: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