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心西藏 全国支援西藏

首页 > 援藏 > 对口支援

武汉“立体式”援藏15年 西藏乃东成“最远郊区”

徐金波    发布时间: 2010-07-19 09:36: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虽然距离年底举行的食品博览会还有近半年时间,武汉市商务部门已开始给西藏乃东这个‘武汉最远的郊区’预留展位、联系买家”,谈及15年来的援藏经验,中共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杨松表示,“我们一直把援藏地乃东县当作武汉的郊区,纳入武汉市的发展规划。”

  武汉市对口支援的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与雅砻河交汇处,平均海拔3650米,面积2200平方公里,辖7个乡镇共47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58000人。15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欠发达的县,经济社会多项指标处于西藏中下等水平。如今,其城乡建设水平已跻身西藏前列,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提前10年达到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的“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社会发展呈现安定祥和的局面。

  自始至终纳入武汉整体发展规划

  “15年来,武汉市主要领导在变换,但援助乃东的理念始终没变。市委、市政府历任主要领导都坚持把乃东视为武汉的远郊县,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等方面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同步繁荣”,武汉市援藏办主任麻杰如此表示。

  为此,武汉市委、市政府及政府各部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援助乃东的工作思路、资金项目、援助方式等工。就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武汉市遭受特大洪涝灾害、2008年—2009年遭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等困难时期,武汉对口援藏都做到“力度不减、资金不减、项目不减、队伍不减”。

  2002年开始,武汉市提出了“三个递增”的援藏发展战略,即援藏工作力度递增、援藏资金递增、援藏规模递增。从第四期援藏开始,以第三期援藏资金1040万元为基数,每期(三年为一期)援藏资金在上期的基础上递增33%,不断增强工作力度和成效。

  高点谋划不断拓宽对口援助新路

  针对西藏乃东矿产资源不足,工业基础薄弱,在谋划发展思路时,援藏干部没有盲目上马工业项目,而是因地制宜地瞄准了高效农牧业和特色旅游业。

  援藏初期,武汉把发展乃东的城郊型经济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实施“四五工程”,即500亩蔬菜基地工程、500头奶牛养殖工程、500万公斤粮食加工工程、500亩饲草料生产工程。建设“四大基地”,即亚堆、颇章两乡1万亩优质青稞生产基地、索珠、多颇章两乡两万头牦牛养殖基地、江北2000亩土豆生产基地、泽当镇500头牛和1000只羊的异地育肥基地。确立“四个产业”,即旅游服务业、建筑建材业、饲料和农畜产品加工业、矿产品开发业。

  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更是不遗余力。“哗叽”是西藏传统毛纺织品“氆氇”中的极品,近年濒临灭绝。援藏干部请来乃东一位86岁的老师傅,对这一历史著名手工艺品进行回忆、试验,不仅开发成走俏的旅游产品,还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5年来,武汉根据乃东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先后制定了系列经济社会及产业发展规划,为乃东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规划指导。

  高位布局形成多方参与援助格局

  “援藏不仅政府带动,也需要调动武汉企业、民众等社会力量。”麻杰说,援助乃东以来,武汉市不断扩大援藏工作主体,努力构建了一个“政府援藏为主、社会援藏为辅、企业参与开发”的援藏主体格局,使援藏工作形式上趋于多样、内涵上更加丰富。

  15年来,政府直接援建项目67个,涉及市政、交通、农业产业化、旅游、文化、教育、卫生、基层政权建设等方面,成为乃东县的财源工程、富民工程和民心工程。同时,组织全市经济实力雄厚的街(乡)对口支援乃东县一个乡镇,目前有13个乡镇对口帮扶乃东县及所属7个乡镇,密切了乃东县与武汉市各层次的经贸联系。

  此外,还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组织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采取捐资捐物、投资项目等方式援藏,援藏社会资本总额达3583万元,密切了两地民众的感情。武汉企业家刘起滔先生出资50万元设立“藏汉一家”励志奖学金,首批奖学金10万元已于2008年惠及乃东县60名高中生、30名初中生和50名小学生;爱心人士俞关荣向乃东县结巴乡完小和颇章格拉教学点捐赠价值4.4万元的图书,共计2300余册。

  高位嫁接探索全方位立体援藏模式

  全面援藏,不仅包括干部、资金、项目援藏,更注重技术、人才和智力援藏。武汉市委书记杨松说,15年来,武汉市“举各方之力、兴乃东之业”,逐渐探索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立体援藏模式。

  除累计投入9883万元资金援藏外,武汉市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援藏工作的重中之重,81.45%的援藏资金投入民生事业,重点投入社会事业建设。已完成的政府援建的67个项目,涉及市政、交通、农业、旅游、文教卫等各方面。

  从第三期援藏开始,武汉援助项目开始逐步实现“三个转变”:即从重形象工程向重视培植财源、增强造血功能转变;从无偿援助向无偿和有偿结合,促进广泛经济合作转变;从单一的项目、干部援藏向综合性人才、技术、管理援藏转变。

  根据乃东县农牧业经济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市场化不足的状况,武汉市援藏干部积极引进和推广武汉市的先进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例如,2名专业人才为当地群众传授养殖技术,带动了10户农牧民群众进行联户养殖,他们培养的藏麻鸡出栏率达到了80%以上,成活率提高了近20%,创造了西藏养鸡出栏率的新纪录。

  武汉中百农产品公司和武汉市开隆高新农业公司,对乃东农牧业技术人员进行大蒜等蔬菜的冷藏保鲜、冷库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以及奶牛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和胚胎移植技术方面的培训,逐步解决蔬菜储存加工能力落后、奶牛良种繁育、养殖技术落后的瓶颈,推动乃东农牧业产业化进程……

  此外,还大力开展智力援藏和人才援藏活动。从第四期开始,开展的培训100名干部职工、培训100名专业技术队伍、培训100名农牧民群众行动计划,为乃东留下一支永不离藏的干部和技术队伍;乃东30多名机关及乡镇干部到武汉挂职、学习和短期培训,把内地发展经济的新思想、新观念引入到了乃东,成为了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羊”。

  特别是引进武汉市“农业专业合作社”经验,使农牧民得到现代经营理念带来的巨大效益。泽当镇村民益西卓嘎2002年开始从事禽类养殖,当时只有200只鸡。2008年,援藏干部安排益西卓嘎赴武汉参观培训,益西卓嘎看到内地养殖场先进运作模式后,回乃东后借助援藏资金,采取“协会加农户”的运作方式,向农户提供鸡苗、饲料、防疫、技术指导,并回收农牧民养的成鸡,大户带小户、小户带散户,养殖规模迅速扩大,2009年实现产值700多万元,带动500多户农牧民增收达180多万元。从2005年至今,乃东县已组建合作社(协会)12个,带动农牧民就业4500余人,实现产值1.1亿元。

  统筹兼顾实现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

  15年来,武汉市在援助乃东县的工作中,特别注意兼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两个大局,既抓经济建设和民生工程,提高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也抓群众政治思想觉悟的提升;既抓当地各民族的互助互利,也抓与内地经济社会的广泛联系,维护民族团结,全力促进乃东县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当前,乃东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社会局势持续稳定、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位居山南地区12个县之首,从1995年到2009年,乃东县国内生产总值由4.7亿元(含地直)增长到21亿元,年均增长108.67%;本级财政收入由560万元增长到3633万元,年均增长204.8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948元增加到4867元,年均增长194.60%,为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1.38倍,已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责编:丁丁)

我要留言: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