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心西藏 全国支援西藏

首页 > 援藏 > 对口支援

陕西省第五批援藏工作:“三秦”儿女爱洒高原

蒋先平    发布时间: 2010-07-14 13:56:00    来源:西藏日报 中国西藏新闻网

  在阿里地区,无论是在维稳工作第一线,还是在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中,到处都留下了陕西省第五批援藏干部的足迹。

  援藏三年,33名援藏干部累计下乡400余人次,他们牢记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嘱托,紧紧围绕反对分裂、维护稳定和走陕西特色援藏路子两个重点,坚持项目资金与智力人才援藏并举,发挥陕西优势,加快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推进阿里旅游、矿产、畜牧等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全体援藏干部思想坚定、精神饱满、认识明确、工作积极、团结和谐,树立了陕西援藏干部良好形象,为构建小康阿里、平安阿里、和谐阿里、生态阿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截至今年6月底,33名援藏干部通过各种渠道争取到援藏资金8300余万元,援建了阿里地区会议中心、地区屠宰厂、普兰县医院、普兰县广电中心等重点项目,有力地支撑了阿里经济社会发展。共向陕西省选派15名县处级挂职干部,22名进修学习干部,170余名参加学历教育干部,智力援藏向纵深推进。

  “在三年的援藏工作中,全体队员立足阿里实际,做到经济援藏、人才援藏、技术援藏、干部援藏相结合,努力促进阿里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陕西省第五批援藏干部领队、阿里地委委员、行署常务副专员刘亚汉说。

  全力以赴保稳定

  阿里地区边防线长,地形复杂,民族团结、维稳工作任务重。领队刘亚汉说:“坚定的政治立场是对在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的援藏干部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做好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的重要政治保障。在阿里工作面对的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面对与达赖集团作坚决斗争的问题。”

  为此,陕西省第五批援藏干部全体成员通过不断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特别是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武装自己的头脑,把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落实。特别是在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发生后,陕西省第五批援藏干部一方面认真按照地委的安排,参加各种座谈讨论,与当地干部群众交流思想,深入揭批达赖集团妄图分裂祖国的罪恶行径,另一方面认真对待组织交给的任务,参加值班、巡逻等艰苦危险的维稳防控工作。三年来,领队刘亚汉多次深入反分裂斗争一线,顶风冒雪行程4万多公里到边防哨卡调查研究,慰问边防官兵,全面完成维稳工作,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智力援藏见成效

  阿里经济发展,人才是关键。在援藏工作中,充分利用和依托陕西雄厚的科技、教育、旅游、矿产方面的优势,在以往智力援藏的基础上,结合阿里地区面临的新情况,多方拓展智力培养途径,把引入内地先进的管理和工作理念、帮助阿里提升管理和工作水平作为重要任务之一。

  一是坚持送出去。通过党校跟班培训、干部岗位学习、领导干部县区挂职、技术干部学习实践、学历教育、技术深造等渠道,三年来共为阿里协调选送培养人才170余人。

  二是坚持请进来。噶尔、普兰两县在紫花苜蓿、大棚蔬菜种植方面积极从陕西省引进人才5名。2008年,从杨凌农业示范区聘请专家指导醉马草防治工作,从西安财经学院聘请两位教授进行财经知识讲座,邀请6名陕西人才方面专家来阿里实地调研,目前正在帮助编制《阿里地区2009-2020年人才发展规划》。从2009年开始,又为阿里地区每年培训3名中小学校长、3名乡镇书记(乡镇长)、4名组工干部。

  三是用好现有技术人才。陕西省第五批援藏干部中有14名技术人员,在充分发挥他们的技术优势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通过“传帮带”的方式,积极为受援单位培养骨干力量。第五批援藏技术干部从自己的工作出发,经常深入生产建设一线参与和指导生产;撰写学术论文与当地科技工作者深入开展学术交流;积极参与当地的科普宣传活动。

  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谋创新

  针对当地产业结构较为单一、收益低的情况,噶尔、普兰两县援藏干部集思广益,积极在调整产业结构上动脑筋、想办法,做亮农牧区特色产业项目。

  噶尔县以转变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为切入点,大力扩大优质饲草、蔬菜种植面积,加大牲畜改良力度,依托昆沙机场和219国道积极发展人文旅游和野生动物观赏旅游;同时进一步扩大了人工种草的种植面积,全县种植紫花苜蓿1300多亩,萝卜30多亩,改变了农牧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

  普兰县围绕特色产业、劳务输出、旅游边贸等七个方面作文章,结合当地实际不断拓展农牧民增收渠道。抓住“神山”旅游资源优势在巴嘎乡岗沙村组建牦牛运输队参与旅游服务行业创收,在霍尔乡帮仁村实施牲畜育肥基地建设,利用普兰镇吉让居委会当地气候好的特点,引导群众发展大棚蔬菜基地建设和发展城郊畜牧业经济。

(责编:南卡) 

我要留言: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