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 快捷 便利 发展

首页 > 交通频道 > 历史回顾

从骡马驿道到天堑通途

路通    发布时间: 2003-10-25 17:47:09    来源: 中国西藏

  
东嘎渡口建起了跨雅鲁藏布江最长大桥——东嘎大桥。地区交通局提供

  
  漫漫驿道从古到今
  
  公元13世纪中叶,萨迦政权结束了西藏的割据分散状态,后藏一度成为西藏的政治、文化中心,萨迦地方政府与中央王朝的书信、使臣往来,与西藏各地方官员、政令行使,都是在山路驿道上往返,仅拉萨到日喀则现今只有280多公里的路程就要走数十天,途中翻越几座大山。公元1779年六世班禅赴京朝贺乾隆皇帝70寿辰,从扎寺出发走了一年零一个月才到达京城,走到塔尔寺就用了几个月时间。到20世纪初的1907年英国驻江孜商务代办奥康纳驾驶一辆8马力的克莱门特汽车进藏,在江孜至帕里的便道上行驶,这是西藏历史上的第一辆汽车,每次汽车出行时,都要有一群牦牛随后,以防不时之需。这辆车在这条路上只往返了二三趟就结束了使命。可以这样说,在上个世纪50年代,即西藏和平解放以前,日喀则地区没有一条现代意义上的公路,人员往来靠骡马驿道,货物运输靠人背畜驮。日喀则通往印度噶伦堡和尼泊尔的古道,经由拉孜往西南经协噶尔、定日、聂拉木到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至印度,都是在日复一日的骡马的脚蹄下拓展,伸延。
  
  公路从无到有
  
  日喀则地区公路交通事业起步于西藏和平解放以后,1951年3 月动工修筑拉日(拉萨至日喀则)公路,1955年10月20日竣工通车。这条公路的通车结束了日喀则地区无“一条公路”的历史,开辟了日喀则地区公路建设的新纪元。1955年动工修筑了日喀则至江孜的公路,1955年10月通车,全线长90公里;1956年修筑了拉亚(拉萨至亚东)公路,全长547公里。1958年修筑了日定(日喀则至定日)公路,1960年为加快新西藏的建设步伐,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11师修筑了拉孜至普兰的拉普公路。大约在10年的时间里,日喀则地区主要地方的干道,基本上都通了公路。
 

  
日喀则地区第一条省道黑色油路——日(日喀则)江(江孜)公路。

  
  中尼公路的修建与改造
  
  1962年中尼公路动工修筑,这是在当时已有的公路基础上进行的。中尼公路的修筑分为三个路段,拉萨至日喀则路段是已成公路,日喀则至定日路段,在原初通的基础上1962年进行了改建,定日至友谊桥路段是新修路段,1962年7月10日通车。中尼公路是日喀则地区乃至整个西藏直接通往国外的唯一一条国际公路。但1965年修筑成的中尼公路是按老六级公路标准修建的,等级低、路况差,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西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改变落后的交通状况,国家把中尼公路的改线和改建工程列为西藏“七五”公路改造的重点项目,以国道要求,按1981年《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三级路的技术指标进行设计,这项工程于1986年10月动工修筑,1990年12月竣工通车。1991年4月20日动工改建中尼公路大竹卡至日喀则路段,全长86.5公里,路线由东向西,其中除日喀则市区近郊一段路外,均沿雅鲁藏布江畔上行,1992年11月通车;1993年4月1日动工改建中尼公路柳区至中贝乡路段,对柳区至中贝乡路段公路病害进行整治,对局部路段进行了改线。1994年11月通车。中尼公路的另一段病害,是樟木口岸至友谊桥路段的扎美拉山岩溃塌和滑坡,当时不具备整治条件,现在由国家交通部每年拨经费500万元,由武警交通一支队一个营抢修保通。
 

  
地区安康客运有限责任公司——客运大厦。

  
  六十年代县县通公路
  
  1960年开始动工修筑加加至吉隆的加吉公路,1963年通车。1960年修筑了定日至吉隆的公路,全长190公里。1960年修筑了日喀则至南木林的公路,全线长60公里,1960年日喀则地区所属的11个县中除聂拉木和谢通门两县外,实现了县县通车。1967年4 月日喀则专署交建局对日喀则至谢通门公路进行了测设,1967年5月动工修筑。
  
  70年代日喀则县乡公路全长6153公里,81个区(乡)、336个公社、1338个生产队通公路或简易公路,通车率区占85.9%,公社占70.3%,生产队61%,11个县区区通公路,2个县社社通公路。
  
  日喀则的公路交通网络
  
  日喀则的道路建设,是年年有进步,十年一大步。到了80年代,日喀则地区18个县,县县通公路,已形成完整的公路网络。99个区社中的92个区社已通车,475个公社中的365个已通公路,2192个生产队中的2093个已通公路,全地区县乡公路通车里程达1716公里。
  
  1997年颁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确立了公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中的法律地位,明确了公路交通事业的基本方针、重要原则和法律制度,全面调整了公路发展中的各种社会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了公路的现代化水平。如今已形成了以日喀则市为中心,通往拉萨、山南、阿里、邻国尼泊尔、锡金以及地区18个县市;以国道318、219为主干线,以省道为骨干,以县乡公路、专用公路、边防公路为基础的公路交通网络。截止2002年全地区公路通车里程为12242.69公里,全地区2条国道 1240.625公里,6条省道871.096公里,14条县道1847.29公里,65条乡道3686.66公里,328条村道及边防公路(含专用公路)4597.02公里。

 

  
雅鲁藏布江上传统的交通工具牛皮船。张超音摄

  
  交通津梁同步发展
  
  日喀则地区山高谷深,河流纵横,除了修路,还有渡口和桥梁。
  
  日喀则有四大渡口:东嘎渡口、拉孜渡口、加加渡口、大竹卡渡口,如今有的已经修桥撤渡,有的还在使用。
  
  东嘎渡口,在日喀则至塘河并通往南木林、谢通门的路线上,1963年设置。长期以来,由于日喀则地区兴建公路资金短缺,技术力量薄弱,无力建造大中型桥梁,同时雅江流域江河宽阔,只有设渡口载运重车和人以及牲畜过渡。几十年来一到雨季江河水位上涨,常常因水位超过警界线而停渡,停渡长达三个月。1994年6月15日雅江东嘎大桥动工修建,1995年8月正式竣工通车。1995年8月30日东嘎渡口撤渡。
  
  拉孜渡口,1960年设置,一直是日喀则通往西部各县和阿里的交通要塞,1994年修桥撤渡。
  
  加加渡口,1963年设置,一直由日喀则军分区担负摆渡任务,1978年11月由日喀则地区加加养护段接管,1979年1月起担负摆渡任务,至今没有撤渡。
  
  大竹卡渡口,1972年设置,新中尼公路修建后,来往于拉萨车辆不用在此过渡,大大减轻了大竹卡渡口的渡运任务。1981年修建了大竹卡渡口钢驳船,1985年修建了机船。
  
  日喀则的219座桥梁
  
  在日喀则地区在公路建设史上,桥梁的建设应该书写一笔。
  
  1959年4月在日喀则至定日路段上修建了夏番吉定桥,桥长84.6米;
  
  1959年3月日定公路上修建了彭曲桥,全长 85米;
  
  1960年建成了罗布江孜桥,25孔,全长129米;
  
  1960年日定公路全线共修建桥梁6座,在日喀则地区的公路上共有99道涵洞。
  
  1962年在日定线上修建了鲁鲁桥,长85米;萨加桥,全长184米,宽4米。
  
  1974年修建了柴河钢筋混凝土桥,全长43.3米,桥面净宽5.5米;
  
  1978年重修罗布江孜桥,30孔,净跨80米,全长 76.73米;
  
  1979年修建了热龙桥钢筋混凝土二铰平板拱桥,全长19.54米两孔;
  
  1979 年中尼双方共同修建了热索桥,1986年10月动工大修,1986年3 月中尼双方举行了地方官员关于热索桥大修工程的会晤,决定热索桥大修工程由交通局担负,费用由中尼双方各担一半。1987年5月17日中尼双方地方官员对热索大桥工程进行了竣工验收;
  
  1994年8月20日开工修建了东嘎大桥,1995年8月18日竣工,大桥由主桥、中桥、桥头引道三部分组成,主桥、中桥总长498.7米,桥头引道共长3.02公里,引道中有洞13道,长139米,总投资2450万元。
  
  1994年5月20日动工修筑了拉孜大桥,大桥为4孔跨径20米普通钢筋混凝土T梁和3孔40米预应为钢筋混凝土T梁,工程总投资为987万元。
  
  80年代初日喀则地区共有桥梁91座,累计长为2618.4米,其中永久性桥梁42座,累计长度为1598.04米。90年代初公路桥涵建设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全地区共有桥梁219座,隧道1座,累计长度为7660米。
  
  公路交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日喀则地区的交通事业在地区的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文化发展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日喀则地区建设、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所需的物资运输,都是通过公路运进日喀则的。日喀则地区的交通带动和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为日喀则地区的改革开放、旅游观光、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它让日喀则了解了世界,也使世界了解了日喀则。
  
  随着日喀则地区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公路沿线出现了货物集散地,逐步形成新兴小城镇,日江公路上的江孜县和白朗县,中尼公路上的拉孜、定日县等小城镇的区域经济发展迅猛,乡镇企业迅速倔起,为后藏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要留言: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