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海拔最高公路——青藏公路修建并运行55年 记者艰难寻访半个世纪前的修路工 探访唐古拉山口天下第一养路道班
雪域高原,生命禁区。穿越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等著名山脉组成的8座崇山峻岭、雪峡冰川以及400公里永冻地带和绵延不绝的戈壁与沼泽;蓝天白云之下,一条银白色的“天路”从天际延伸而来。在世界屋脊上修公路,全世界交通史中亦属难寻——国外探险家行至此地,均断言无法修路。
然而,1954年12月25日,青藏公路通车拉萨。“天堑变通途,拉萨直通北京城”的赞歌伴随着汽车的轰鸣声,响彻青藏高原。路透社于1954年12月28日发出一条消息称:“共产党中国动用十万工程部队,花了几年时间,秘密修通了从青海到拉萨的近1200公里的战略公路。”——而实际上,这条公路只花了7个多月,共计219天时间就筑成了,耗资250万元,修路人是一个工兵团,外加1200名驼工和6名陕北石匠。
半个世纪以来,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二级公路,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穿越峡谷、戈壁、沼泽、泥石流、冰川和常年冻土区等险峻地段,长期以来承担着85%和90%以上进出藏物资的货运量和67%的客运量,是连接祖国内地与西藏最重要的交通大动脉和生命线,并在半个世纪后成为青藏铁路得以顺利开通的重要依托。
8月4日,71岁的马国才坐在青海西宁东关清真大寺门口的门岗里。退休以后,他就在这里义务看门,到现在已经整整10年。
一听记者问起,马国才这才意识到,已经好久没见过马作良了。后者曾是驼工,也是青藏公路建设的亲历者。半个世纪前,他们的人生因为一条公路有了交集,而这条公路,则和一位将军有着难解之缘。
10头骆驼托运尸体
将军叫慕生忠,人称“青藏公路之父”。
1953年春天,在外国反动势力的怂恿和支持下,西藏上层中的少数人,对进藏部队实行经济封锁,扬言要把解放军困死在雪域高原。中央决定由内地向西藏运粮,解决部队吃粮问题,救济藏族人民群众。
中央把运粮任务交给了西北局。很快,西北局成立了西藏运输总队,总部设在青海的香日德,时任西藏工委组织部部长的慕生忠被任命为运输总队政委。这支所谓的运输总队其实是由从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收购来的1000多名驼工和2.8万头骆驼组成的。
当时,马作良还在宁夏老家,听说当驼工待遇不错,安家费有几百元,他动了心思,随着部队来到甘肃。培训了一个月以后,马作良分到了7头骆驼,每头骆驼驮上150公斤的面粉。
运输总队浩浩荡荡地向西藏进发了。这一去,却损失惨重,由于高原上恶劣的气候环境,2.8万头骆驼几乎“全军覆没”。那时算下来,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要消耗掉12匹骆驼。人也在不断离世,运输队最后专门抽出10头骆驼托运尸体。
“当时队领导就下命令,要保护剩下的骆驼,就开始把物资抛弃在路边,走到西藏,物资其实就运了可能不到1/4。”马作良回忆。
1954年1月底,正是北方最冷的季节,慕生忠去了北京,找到了刚从朝鲜战场上回来的老首长彭德怀,把修建青藏公路的想法作了汇报。彭德怀听完后,踱步走到挂在墙上的中国地图前,抬起手从敦煌一下子划到西藏南部,说:“这里还是一片空白,从长远看,非有一条交通大动脉不可嘛!”临别前,彭德怀要慕生忠写个修路报告,再由他转交给周恩来总理。
几天后,周总理批准了慕生忠的青藏公路修路报告,同意先修格尔木至可可西里段,拨30万元作为修路经费。随后,彭德怀又安排兰州军区为慕生忠拨出了10名工兵、10辆十轮卡车、1200把铁锹、1200把十字镐、150公斤炸药等物资。
铁锤敲出通天路
这一年,马国才和另外一个伙伴也加入了青藏公路建设大军。“当时全国各地来了很多人,西宁只有我们两个。”
1954年5月11日,经过动员,由1200多名驼工组成6个筑路工程队,从格尔木向昆仑山的雪水河进发。6个工程队撒在100至200公里的地段开始施工,没有图纸,也没有严格的施工路线,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修出一条“急造公路”。
青藏公路管理分局局长白生福的父亲也是第一代加入修路大军的。“那时修路没有固定模式,边勘测边修路边供应。他们‘就地爬行’,只要路平坦,能过去车和人,就在路两边放上石子,就算是路了。”炸药极其短缺,只能靠钢钎、大锤、铁锹征服坚硬的泥石沉积层。
工人们都住在地窝子里。地窝子是青海方言,有点类似陕西窑洞,只是更小,只能容纳一两个人平躺,而且很潮湿。
“最难的是沱沱河到五道梁那段,气候太差了,高原反应很强烈。”马国才的伙伴是电报员,最后在五道梁牺牲了。“一个分队20多人,最后死了7个。”老青藏公路途经乌丽,路边有大大小小100多个坟头。
雪地无高草,身躯高大的骆驼不得不弯下脖子用嘴拨开地面上的冰雪去啃地皮上的草根,很快,一个个瘦成了骨头架子,随即倒在路旁。它们驮运的粮食开始时加在其它骆驼身上,最后,骆驼越死越多。几个月下来,仅勘查总队的骆驼就死了100多头。物资运输就成了问题,死去的骆驼很多都成了马国才们救命的食物。
让马作良最难忘的还是在海拔5700多米的唐古拉山口的日子。工人们一个个脸色发紫、嘴唇干裂、皮肤能擦燃火柴。因为海拔高,唐古拉山的土石硬得像铁一样,一镐下去就一个白点。铁锹都磨成了月牙铲。“稀薄的空气让我们稍微一动就喘得不行”,有的干脆就不要工具了,用冻得都僵掉的手去刨土石。“怕什么,死,也要头朝拉萨。”慕生忠喊出的这句口号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有人在山壁上写下了这样的誓言:“举起铁锤山打战,脸上红光映雪山。为了藏胞得幸福,誓把公路修上天。”
1954年6月,西北军区第五工兵团调来500人投入到青藏线的筑路,他们也只有两台小型推土机,基本上是人工开挖,随后,又有从兰州、拉萨调来的2个工兵团1000多人赶到现场增援。
工程队见山劈山,横越昆仑山、唐古拉山,遇水架桥,跨长江源头沱沱河、通天河,过荒漠戈壁、高原冻土,穿石峡谷地,餐风卧雪,奋斗了7个多月。1954年12月15日,慕生忠坐着他的吉普车进了拉萨,成为第一个坐着汽车进拉萨的人,他的破吉普车也是第一辆行驶在拉萨街头的汽车,拉萨市民首次见到了汽车。
1954年12月25日,青藏公路和川藏公路同一天开通。11万军民筑路员工共挖填土石3000多万立方米,造桥400余座。3000多人英勇捐躯,长眠高原。
最早的一批驼工先是成了修建公路的主力,随后又有不少人留在青藏线上成为养路工,世代守护。1966年,马国才被分到拉萨工作,再见到青藏公路时,他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
1974年,经国务院批准,青藏公路改建工程开始,全面按二级公路标准,铺筑沥青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