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本身是一个涉及广泛、牵涉众多方面的议题。要真正实现可持续,需要人们在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出调整和改变,上到发展进步的理念,下到现实层面的操作,包括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现代化建设与传统文化保护的兼顾,以及家庭、社区、社团、社会的协调发展等等。
不管关注点集中在哪一方面,如何让发展变得“可持续”都是任何一个对社会生活发展现状及前途命运深切关怀的决策者或学者会碰到的问题。不管从哪一点进入,思考的出发点和目标都是同样的,就是为了长远和未来,为了子孙后代。
研究和讨论“可持续发展”是直面这种普遍渴望的尝试,因此也是第五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的重要议题之一。这里讨论的不是某一种单一的理论或者某一特定的领域,而是从现实中发现路径、汲取知识,这里说的所有问题都需要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学术研究在这里不允许不着边际,不允许孤芳自赏,必须走下来、走出来,如果不能发挥现实的作用则没有意义。
丘吉尔曾说,”The one who can, do it ; can not, teach.”指出学术、知识、书本,与生活的差别。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话题,却试着擦去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之间的条条界线。
关键点就在于:不断尝试,找到方法。
这次藏学研讨会在形式上的创新在于除了学者和研究人员,还邀请了一些专门领域的社会组织和团体,如NGO,还有国内外独立学者来参加大会发言和讨论例如在文献、考古与艺术专题研讨中,就有来自成都见地传统文化传习研究所(由对冷兵器感兴趣的民间人士自发组织成立的机构,自筹资金)的代表在会上做题为《从藏族冷兵器武备看汉藏关系》的演讲。在可持续组中也有NGO的参与,如美国温洛克国际农业发展中心的伊森·格丁斯所作《通过环境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主题演讲就是从该组织的实践开始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