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祖文,20世纪70年代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市,2000年入藏,曾参加2007年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主要创作有关西藏的畅销类长篇小说、散文等作品,在国内外各类刊物发表文字逾100万字。曾以长篇小说《拉萨别来无恙》(在大陆及台湾分别推出简体字与繁体字版)、《我在拉萨等你》等自成一体的“藏边体小说”被引起关注。入藏10多年,除了小说之外,他创作的散文集《看着你花开》也表现了一个外地人对西藏独特的热爱、理解和包容。
今年3月底,张祖文与作家出版社签订了新长篇小说《拉萨河畔》的出版合同,在他看来,《拉萨河畔》才是其“藏边体小说”的真正代表作。
张祖文
喑篱:近年来,涉藏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您的“藏边体小说”以独特的面貌独树一帜,能介绍一下什么是“藏边体小说”吗?
张祖文:涉藏作品的大量涌现,促使现在的国内图书市场出现了一股令人瞩目的“西藏热”。但如你所说,“西藏热”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在题材上几乎都只是社科类,文学作品相对较少。而很少的这一类文学作品,大都也是爱情、玄幻或者穿越类,时间上也主要以解放前旧西藏人民的生活为主。包括目前影响最大的、得过茅盾文学奖的藏区长篇小说《尘埃落定》,也只是以现实主义笔法写的一个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发生在旧西藏的故事。所以,我在开始进行文学创作之后,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并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藏边体小说”这一概念。
所谓“藏边体小说”,我是这样认为的,它是一种西藏边缘体验异度写作,主要反映内地进藏人员和受千年佛教熏染的藏族人民,在面对现代文明交融时他们的思想和生活状况。其内容主要以发生在当下的题材为主,也就是我们所提倡的现实主义。直面现实,是作家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一种历史使命。
喑篱:“藏边体”是您自己命名的还是另有来历?您对文坛的各色命名如何看?
张祖文:这个名称是自己命名的,但其内涵我与现在西藏知名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次仁罗布先生讨论过,也和西藏社会科学院的蓝国华先生商榷过。我自己就是一个内地进藏人员。在西藏生活、工作了很多年之后,觉得竟然很少有以内地进藏人员在藏生活与工作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文学作品,感觉很遗憾。西藏的确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是在西藏出生,但却因为个人的梦想而来到西藏,在这里生活、工作。但他们因为远离家乡,不得不面对一些到西藏之后出现并给他们带来很多困扰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高原缺氧环境对身体的损害、子女今后的教育、因远离家乡而对父母或者其他亲人丧失掉的应尽的赡养义务,这是一些令人辛酸的问题。但他们却并没有因此而觉得西藏这个地方不好,他们反而默默地在高原上以自己的方式生活着,并将自己尽量融入西藏这个让他们有着无限感慨的美丽的地方。由此,我觉得自己要有一种向世人描述这个群体生活万象的责任。这种责任不是别人强加给我的,也没有任何政治的因素,纯粹只是自己觉得有必要书写他们的生命,记录他们的历史,让别人通过自己的文字明白这些人背井离乡远赴高原的生活现状,从而展示这部分人生存的艰辛,以及他们对个人梦想的执著追求。
文坛的各种命名,我觉得是一件好事。毕竟“百花齐放”后才可能“百家争鸣”,也只有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好东西。命名并不重要,它只是让人明白这个作家主要的写作方向,而读者的评判,才是文学作品生命力长久与否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