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木竹寺位于南木曲河上游。 图片来源:网络
天河深处的寺庙,和不丹的国教一脉相承
曲水县南木乡的名字很稀奇,意为“天乡”或“天空之乡”——“南木”,藏语意为“天空”,汉译也写作“纳木”或“朗木”。乡政府所在地附近,有一条直通大山深处的山沟,称为“南木曲”,意为“天水”。山谷中间修建了一条拦水坝,形成一个山间小湖,我与同行的乡里派来驻村的小伙子索朗达杰开玩笑,说以后这里可以称为“纳木错(天湖)”了。但最神奇的是在山谷的尽头,有一座不怎么为外人所知的寺庙,称为“天龙寺”(朗木竹寺)。
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有一座名气很大的“天龙寺”。而南木山谷中的这座“天龙寺”,在藏传佛教历史上,名气同样不小。1189年,噶举派高僧“藏巴甲热”在朗木山沟,兴建了“朗木竹寺”。藏语“竹”意为“龙”或指“雷声”(古时藏地人认为雷声是龙的吼叫),据说建寺时适闻巨雷三响,另一说是藏巴甲热看到有龙女在此出现,故以“竹”命名。由此传出的教派名为“竹巴噶举”,后分为上竹巴、下竹巴、南竹巴等诸多支派,遍及全藏。其中南竹巴成为不丹的主要宗教,不丹也因此被称为“竹域”,意为“雷龙之国”。
朗木竹寺坐落在朗木山谷尽头的一座山脚下,寺旁是潺潺不绝的朗木曲。白墙、红檐、金瓦,在略显荒凉的山谷中,分外醒目。传说由于藏巴甲热的教法名扬藏地,四方僧徒纷纷前来学法,当时竹寺附近建起了千余间草舍,住有10多万僧人,晨间小解居然会让溪水一时猛涨!招集僧人时多个法螺吹响,仍不能传达到所有僧人,故在山顶使用飘摇的旗幡,作为法会信号。藏巴甲热让他的弟子们到各地学法传教,或到著名的圣地闭关苦修。他身体力行,开辟了转扎日神山的宗教习俗,他的弟子“上竹巴”创始人郭仓巴,则开辟了冈仁波齐神山的转山道,使西藏最有名的两大神山,都与竹巴噶举结下了不解之缘……
如今朗木竹寺虽无往日信徒云集的景象,但寺内仍有许多“宝物”,似乎在印证着曾经有过的历史,也让有幸到此一游的人大开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