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茶作为最具代表性的黑茶茶品,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的藏茶又被称为南路边茶、乌茶、边销茶,专供西藏、青海及四川甘孜、阿坝等藏区。千百年来,藏茶作为藏区人民“旦夕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形成了源远流长的藏茶文化。
文成公主的“陪嫁茶”
追溯藏茶的历史,可依《西藏政教鉴附录》:“茶亦自文成公主入藏地”。唐贞观年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松赞干布。藏茶之乡——雅安所产龙团、凤饼茶,贡奉朝廷后作为陪嫁礼品带进藏区。之后,藏茶便源源不断输入西藏,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文成公主入藏图 来自昵图网
文成公主入藏后,加强了唐蕃两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吐蕃出现了“渐慕华风”的社会风气。唐人饮茶之习也传入吐蕃,逐渐成为了达官贵人和寺庙僧侣的风习。不过,藏茶传入吐蕃之初,仅作为一种珍贵的医疗保健品在吐蕃王室中使用,并未在民间流行。
晚唐时期,吐蕃王朝的热巴巾赞普开展了空前的尊佛运动,规定七户养一僧的制度。藏地的喇嘛从此脱离生产,专事修行,此时藏茶的“破睡”和“涤烦疗渴”作用尤为寺庙所重。在这一时期,唐蕃之间的交往进一步增强。大批汉族僧侣入吐蕃传法或经吐蕃去天竺求法。他们将内地烹茶的方法和饮茶的习俗传给了藏地僧人。据《汉藏史集》记载:“对于饮茶最为精通的是汉地和尚,此后噶米王向和尚学会了烹茶,这以后便依次流传了下来。”由于藏族民众对喇嘛向来十分崇敬,极易效仿他们的饮茶习惯,饮茶开始在民间流行。
9世纪,吐蕃王朝最后一位赞普郎达玛实施灭佛运动使大批寺院被毁,大量僧人被迫还俗。融入民众中的僧人又将饮茶之习和烹茶之法传播于民间。从此。藏茶中富含的多种维生素、茶多酚等健康元素,极大弥补了藏族人长期以糌粑、牛羊肉为主要食物的膳食结构的不足。在《地卢浸露》中有“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的记载。藏茶成为了藏族人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